张建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视。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重视,以及在教育内容和手段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大力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但是,在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是日益开放的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既有效地利益世界资源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不同的文化随之渗入了我国。另一方面,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大众传媒、自媒体等全新全新的传播手段的出现,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前所未有的便捷,各种文化价值观以这些手段为载体,在大学生中产生影响。
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矛盾的影响。目前,我国尚处在加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时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暂时性的矛盾。如经济发展既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但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某些方面的不完善造成了社会收入水平的较大差异。这些矛盾有可能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三是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现当代的诸多西方社会思潮,如“存在主义”、“实用主义”、“自由化”、“后现代主义”等在进入中国后,由于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价值对这些文化思潮缺乏必要的辨识能力,因而很容易受影响。大学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什么样的文化引导,对他们三观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容概述
后现代主义(Dostmodernism)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为了反传统的一种哲学上面的思辨形式,它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主要是从经济、科技、工业产业等方面对于传统思想的一种反思与叛逆的思潮运动。这种思潮强调个体的主体认识,推崇人的自由、价值、尊严的平等对话,以反理性、反科学、反文化等方式对现有社会矛盾展开批判。作为一种在全球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潮,后现代主义对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然会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在其影响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
黄艺羡认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地瓦解和削弱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了质疑和否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理性意识的迷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为教育对象的实践行动三是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四是模糊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定性。这表明,后现代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和目的产生了全方位的负面影响,其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使大学生失去了对崇高的理想信念的追求,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失衡、政治意识淡化、缺乏信仰、道德责任观念不清等严重后果。
三、建设性后现代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建设性后现代”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格里芬提出的方法论概念。有感于后现代理论自身的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等缺陷,它主张“在解构的基础上建构”,也就是“重构”。“建设性后现代”方法的精髓,是传统与现代并取,反对以今非古;本质与现象并尊,反对“去本质化”“去体系化”;感受与思辨并重,反对“去理性化”“去思想化”;主体与客体兼顾,在物我交融中坚持主客二分。
建设性后现代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如下的启发:
(一)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以主体间性代替个人主体性,这是西方哲学流派现象学的基本主张。建设性后现代认为个体自我是关系中的自我,因此主张“倾听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和尊重他人”。这种主体间的交往关系既强调了要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指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多向互动,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上,在师生交互作用的基础上,用对话代替灌输,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在课堂内外都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意义的共同建构,也因此提升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以开放性提升自信心
开放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已,要以”开放”的态度和勇气面对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上都要保持适度的开放性。开放性并不是对所有思想文化不加区别的全盘接受,而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大学生看清各种思想文化的本质,在比较的视野下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
(三)以网络等新媒体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网络等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种思想也因此得以对他们产生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当前高校大学生价值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面临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构筑网络平台,延伸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及时、交互性强等方面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出击,充分发挥网络的建构性,限制其解构性,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引导的有力平台,主动占领这一高地,以丰富多彩的内容、与时俱进的形式、平等对话的态度,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入大学生头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纵观时下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既需要肃清高校校园里面的教育之风,又需要不断开拓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更加需要纯净大学生的心灵,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武装大学生的頭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