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日
【摘 要】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管理中,不但能够实现快速的知识传播目标,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务。因此,现代图书馆管理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本文借助于物联网概念,针对图书馆主体需求进行分析,提出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目标,并建构物联网应用架构。希望对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图书馆管理;架构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things)概念是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峰会上首次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既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数据信息接入互联网进行数据的通讯与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顾名思义,物联网是物的数据信息与互联网连接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图书馆作为数字信息存储丰富、知识汇聚与传播的重要机构,以更好的服务于对象需求为前提,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不可或缺。
1图书馆管理中物联网优化需求分析
1.1图书馆相关主体识别和分析
传统图书馆一般认为读者的图书馆的主要作用主体。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通讯工具等在扩大读者主体需求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读者主体的行为。因此,在当今的图书馆,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和个人作为主体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管理的需求。读者借助于网络或通讯工具等作为主体主导行为时,网络和通讯工具通过语义化标签的知识推送模式搜索模式也成为图书馆主体,并影响着传统主体的行为。因此,实际的图书馆主体已经呈现出渠道与读者主体重合的状况。因此,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时,我们要考虑到网络、通讯工具以及人作为主体时,其需求的识别和分析。
1.2读者需求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首先要对读者主体需求进行分析。就一般意义上的读者需求而言,读者来到图书馆,首先产生了读书的愿望。但是主体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些什么书,又或者没有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等等。这些问题面对图书馆传统的复杂编码记录读者无所适从。在新的知识分类的语音化标签定义中,读者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很轻易地搜索到自己关注的关键词内容,以及与关键词相关的其他辅助内容。这种顾此及彼的网络搜索和推送模式,是信息社会读者需求表现的最有效方式。
1.3图书馆管理需求分析
传统图书馆管理普遍面临六大问题。①图书馆工作经常面临高峰期过于繁忙和高峰期以外的过于闲暇;②从用户大量借出并不能阅读所有书籍的过程来看,导致一些紧俏数据不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③还书过程中读者随意摆放,图书馆管理面临大量的重复工资;④阅览室经常成为自习室;⑤一些书籍很少被借阅;⑥资料存储问题。传统图书馆管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通过不断的重复劳动、限制性的时间规定以及不依靠事实数据的预判来解决,认为主观因素经常导致图书馆管理处于被动,严重浪费人财物等各类资源。
2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目标
2.1图书推荐功能
自主识别性的语义化推荐功能是当前互联网主要的推荐模式。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应用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图书的自主推荐功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读者间的相互推荐,图书馆的主动推荐等。
2.2语义化标签的信息整合推送功能
传统知识分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信息推送的需求,因此,在互联网中语义化标签的分析、整合、推送功能,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首要应用目标。
2.3辅助管理功能
物联网应用的辅助管理功能,能够轻松实现读者临时阅读等各类服务需求的满足;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和存储模式。
3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的架构构建
3.1信息基础层设计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离不开心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递、展示这五大环节。主要处理的关系包括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信息处理的过程、信息存储的过程以及信息与相关数据交互的过程。信息基础层设计相关性表现为:以信息整理为核心构建图书馆信息库,通过图书馆信息库与读者个人信息库之间的交互,实现信息的智能发布。主要的通讯主体为信息整合平台。
3.2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通過以上信息基础层设计,首先要建立读者参与模块、评价模块、平台信息收集模块、关键数据库关联模块、图书馆信息存储模块等。以上模块的建立是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图书馆逐步成为关键性信息资源掌握者与传播者这一角度出发,数据存储借助于“云”模式,不但能够减轻图书管数据交换、存储的压力,同时能够借助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智能化处理。
3.3推送式服务模式的实现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根本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从物联网具有“感知”的特点出发,通过物联网节点技术能够实现:读者动态信息追踪。依据读者行为轨迹,不但能够预测潜在需求;并能够智能化决策向读者推送的内容,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首先在图书馆内部安置遍布图书馆的传感器节点获取对象信息,传感器将信息传输到物联网信息处理中心。通过分析,主动向读者发送各类可能感兴趣的数据检索等资料。
3.4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设备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设备应用主要表现为服务于读者的同时,又能够充分地服务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馆的互联网应用、安全防护、室内布局、空气环境以及音乐、照明等等物的信息,都能够通过物联网技术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信息处理中心。物的数据与互联网的连接,在减轻图书馆管理、服务人员工作强度、压力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通过对每一种设备的物联网连接,能够实现设备监控故障处理的智能化平台。不但有效降低图书馆管理的成本,也能最大可能的提升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品质。
4总结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不可逆的趋势。图书馆在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图书馆知识传播的使命,同时能够不断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实现针对用户的高品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黎.基于纳米印制工艺的超高频RFID标签及其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 2014(02)
[2]张郁松.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01)
[3]张郁松,杨文华.图书管理物联网一般结构分析与设计[J].图书馆学刊. 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