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09-20 00:33宋恒
魅力中国 2017年1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问题

宋恒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在改变世界级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和商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现階段,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只有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国际贸易人才,才能为我国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提供动力支持。本文主要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问题

一、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

现在各个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开设有相当多的课程,例如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实务,货币银行学等等,所学理论知识,涉及到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可谓面面俱到。但是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很丰富,一旦具体操作起来却手足无措或者漏洞百出。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理论知识必须借助实践经验来巩固,也只有经过实践经验,我们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应用和检验。所以当前高校教育模式一定要注意革除重理论,轻实践这个弊端。

(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我们寒窗苦读十几载,都是为了从教师和书本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应该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以市场以及企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根据传统方法,让学生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然后根据应试教育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然后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像这样不结合市场需求的培养计划,培养人才的时候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自己也就不知道应该重点发展哪方面的能力,对所有需要掌握的东西平均用力,最终就导致了哪一种能力都会而不精。

(三)实践型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匮乏,动手能力不佳,其原因除了学校组织的实践机会较少外,还有实践型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学校组织的所谓实践机会一般都是在学校的专门实验室中引导模拟一些企业经营生产过程,实践型教师也一般都由本门课的任课教师担任,他们一般也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却不丰富。有时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请教老师的时候也得不到解决。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之后,整个实验也就是会进行得磕磕绊绊,最终实验的价值也就大大折扣。所以各大高校要致力于解决实践型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或者聘请具有真实的企业管理操作人才作为实践型教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重视纸上谈兵,缺乏口语沟通

“哑巴英语”是现在各个年纪各个专业都存在的问题。因为高中的应试教育,学生和教师普遍面临着升学压力,而好多地方高考中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所以学生和教师都放弃了对这一块的练习。因而导致了这样的状况,好多学生笔试能力特别棒,但是口语能力却差到让人诧异。在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模式变了,老师的监督力度不如从前,很少有学生会自觉主动地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所以,哑巴英语的现象特别普遍。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与各国人民打交道,所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硬性要求。但是,现在好多国贸专业的学生都是英语笔试能力比较好,比如说用英语写一份出口合同,填一张外汇单等等都不是问题,却唯独不会准确地读出来。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缺点,我们必须积极调整教学模式,加以整改培养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国际贸易毕业生。

(五)毕业论文与实习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众所周知,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设计一篇毕业论文,要与本专业知识相关,想法新颖,见解独到。这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然后结合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能完成。。

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重视社会实践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如独立、协作、沟通、自学和创新等一系列关键能力。参加广泛的社会实践有助于锻炼和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校内社团开展商务谈判、举办商品拍卖会和建立创业基地,也可以是校外进行与专业有关的走访调查和社会调研,或是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大有裨益。

(二)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实验室投资力度,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实验室建设,引进的国际贸易平台软件应尽量贴合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充分发挥模拟仿真效应。维护现有的实训基地,可以考虑让实习基地进校讲座或与教师定期进行座谈会,还可以考虑建立校外导师制,让有经验的外贸人员带领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或实习辅导。开发新的实习基地,并按照地方产业的特色做好实习基地的规划,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业的激烈竞争,国际贸易专业的硕士生甚至博士生越来越多地进入企业工作。这个群体在企业有了3~5年工作经验后,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有很高的吻合度,高校可以加大这一类人才的引进力度。对现有的专任教师,高校可以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加以引导,激活教师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考核应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实验室实训可以设置登录率和提交率等过程性统计指标:可以让教师锁定学生的电脑;可以将实践结果与实践过程挂钩,只有完成了各个实践环节,才能导出实践结果:可以分配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即时完成。通过过程考核,避免投机偷懒和操心作弊现象的发生,保证实训质量。

三、结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多年“斗争”的问题,很难将二者完全径渭分明地划分界限。我们在研究实践教学如何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时,既要尊重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也要结合理论教学的体系传统,融合现有教学体系的组织文化底蕴和通例,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问题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