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校党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2017-09-20 17:11吕晓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新策略教学模式

吕晓辉

【摘 要】党校如果要培育高素养的优秀党员,那么不能缺少党史教育作为保障。由此可见,党史教育本身构成了党校各项日常教学的关键,重视党史教育有助于提升整体性的干部素质。同时,党校本身也构成了培育党员的核心基地,因此有必要关注党史教育,对于课堂模式予以全面创新。党校针对新形势下的党史教育而言,应当探求其中可行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运用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党校党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党史记载了党走过的艰难与光辉历程,值得党校学员详细探究并且进行深刻记忆。创新党史教育,此项举措有助于保障执政地位并且塑造优良的党员素质,对于现阶段的基本道路也增强了自信。面对信息化的新形势,与党史教育密切相关的各项手段与课堂模式也应当体现全面转型,在这其中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模式。因此,创新党史教学应当紧密结合现阶段的新形势,增强党校学员对于党史课堂的浓厚兴趣,优化课堂效果。

一、创新党史教学的重要价值

纵观党史可以得知,我党承载了整个民族的梦想,同时也构成了民族骄傲。因此可见,党史见证了党从初期建立直至成长与壮大的整个历程,建设中国梦不能缺少党史作為最根本的精神支撑。对于党校学员来讲,学习党史就意味着深入探究各个时间段的党史特征以及成长历程,在此前提下致力于提升自身具备的思政素养。具体来讲,创新现阶段的党史教学体现为如下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党史教育有助于保障执政地位,确保其稳定性。我党具备纯洁性以及先进性的双重特征,同时也代表着民众的根本利益。在九十几年的光辉奋斗历史中,确立了执政党的唯一性地位。因而从演变脉络与发展历程角度来讲,针对党史有必要予以科学归纳,以此来改善我党领导并且突显执政建设的价值所在。历经长时期的探究与摸索,中国共产党已拥有了斗争经验与建设经验,因此整个党史历程都可以视作精神财富。为了培育现阶段的优秀党员,党校有必要密切关注最根本的党性教育,因地制宜开展多层次的党史教学。健全党史教学的基本模式,此项举措符合了最根本的党性,对此需要长期予以推行。

其次,党史教育增长了党员本身的自信,坚持信仰与信念。针对党员干部来讲,道路自信应当构成党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党员如果欠缺必要的道路自信,则会存在较大可能表现为动摇现象。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党校中的多数学员都能拥有道路自信,在探求真理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并且积累珍贵经验。历经曲折与错误,党才能创建备受瞩目的建设成果。由此可见,探究党史不应当停留于浅层的党史历程,而是要具备更深层次的道路自信,客观认识党史中涉及到的过去错误,对于未来持有更加理性的心态。

第三,党史教育密切结合了新时期的各项建设举措。进入新时期后,党校应当致力于创新各项党史教育,在此前提下紧密结合各项关键性的建设举措,指引现阶段的各个领域建设。开展党史教育,宗旨在于提升整体性的党性修养,同时也提供了用来支撑各领域日常工作的强大支柱。探究党走过的各个阶段历程,关键应当落实于培育优良的人才。面对转型期的新形势,党史教育有必要更加关注执政规律以及历史规律,不断归纳得出可行性更强的建设思路与科学方法。在传承与总结的前提下,才能把控各个领域的未来建设方向,从而为日常建设工作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二、探求创新策略

从现状来看,多数党校都能做到关注党史教学,不断探求更适合运用于党史教学的全新模式。然而不应当忽视,现阶段的党史教育整体上仍然欠缺完善性,对此亟待加以改进。这是由于,党史教育仍体现为多样化的错误理念以及错误倾向,针对上述错误都要予以全面克服,确保党史教育符合最根本的教学宗旨。具体来讲,党校如果要创新党史教育,那么应当探究如下举措:

(一)优化党史课程结构

在党校开设的各门学科中,党课应当构成其中的核心与关键,对此有必要构建科学性更强的党课结构。具体在设置党课时,应当把党史课程视作其中的主导,对其主体地位进行全面的突显。例如在培养学员时,关键应当落实于提升学员自身的整体素养,确保学员都能拥有更健全的心态。具体的措施为:党校应当把党史课程置于首位,针对党史课程有必要更加关注其主体地位。在安排各门课程时,都要在必修课中设置党史课程。如果涉及到专题教育,则需要在党史课程中渗透新形势下的时事内容,进而塑造更加形象与生动的党史课堂,确保学员具有浓厚的兴趣。

针对党课的整体结构实现全面优化,此项举措还应当涉及到监督与考核。作为党校而言,应当从源头入手,强化各个时间段的学员考核与课程监督。这是由于,党员干部只有接受了全方位的党课考核,才能增强自身具备的自觉意识,避免逃课或者流于形式等各种不良现象。党校如果能够健全多层次的考核模式,就能紧密结合党员实践与党课基本理论,在此前提下提升了综合性的党性修养。

(二)关注党史科研

党校应当关注涉及到党史的各项科研活动,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促进科研的全面进展。关注党史的科研,此项举措有利于弘扬优良文化并且优化党风,因此党史科研与党史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改进现状,各地党校都有必要鼓励科研,对于新近的理论导向以及科研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结合。具体在落实时,党校有必要设立研究小组,确保在日常进行的党课中融入全新的党史研究结论。在必要的时候,党校还可以增设专题小组或者科研小组,在此前提下构建了党史教学的两位一体新模式,构建全方位的良性循环。

各地党校除了关注党史研究以外,还要紧密结合自身实践来开展党史调研。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党校还需优化运用自身现有的一切资源,对于学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党校可以视情况在党课中融入地方性的党史材料,以此来激发学员对于党史的浓厚兴趣,确保学员都能感受到前辈具备的优良品格与精神风貌,进而受到强烈感染。通过运用实例感化的方式,就能在新时期的党课中增添更多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摆脱枯燥与单一的党课模式。

(三)优化配置党史资源

创新现阶段的党史课堂模式,对于现有资源予以全方位的利用。在优化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就能构建全方位与多样化的党史教学模式,对于党走过的各个阶段历程都能给予全面展示。目前的状态下,很多党校都在引进信息化的授课手段,借助多媒体来呈现生动并且直观的党史材料,以便于吸引学员。在条件允许时,党校还可以设立与党史交流有关的微信群或者QQ群,设立与之相关的小组论坛。相比于枯燥的讲解,建立于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新型党史课程将会充满趣味性,对于学员拥有的优良品格进行了全面的塑造。

三、结语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党史教学在整个党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对此有必要进行全面的强化。从现状来看,多数党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党史教学的价值所在,在此前提下也开始探求适合运用于党史教学的全新模式。但从整体角度来讲,新时期的党史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完善。未来在实践中,党校师生还需密切配合,共同探求更适合运用于开展党史课程的新策略,提升党史教学的综合实效。

参考文献:

[1]郑伟明.党校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史教育的意义[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05):56-60.

[2]张攀.加强高校党校大学生党史理论教育的途径探索[J].知识经济,2012(21):159-160.

[3]王振江.党校加强党史教育重要性及对策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6(04):226-227.

[4]赵家棠.党校党史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策略研究[J].才智,2017(11):52.

[5]王友平.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认真搞好党校党史教育[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01):5-6.

[6]罗闻强.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党史教育[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11):95-95.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策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