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粼 徐海栋
摘 要 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电气设备的大范围普及,一方面为人们生活、工作等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促进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使得社会的用电量与用电费用逐年增加,一些不良企业、单位、个人为减少用电支出而窃电。为此,本文根据窃电现象发生的原因与其主要模式,对防窃电技术的举措进行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 数据收集器;单片机;外围设备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5-0145-01
为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不良用电客户侵占国家利益,加大窃电行为的监管、打击力度,保证电力用户的安全,是现阶段电力监管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相关部门应深入研发防窃电技术,提升电力计量系统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1 当前阶段窃电发生的原因以及防窃电技术的
不足
1.1 窃电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
电力能源作为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即是代表了现代文明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区域,对电力资源的消耗量与依赖程度都很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单位对电力能源的日消耗量较高,电费作为企业用电的成本依据与限制标准,是衡量用电量的重要参考数据。部分经营者为了节约单位运营成本,降低应缴纳的用电费用,采用非法窃电的方式,节约资本。这种情况不仅触犯到了相关的法律规范,损公利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企业的诚信形象,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1.2 窃电的主要模式
据相关电力单位调查研究发现,常见的窃电方式主要包括以下3种:第一,是通过短路计量装配系统进行窃电,该种窃电方式主要是指用电客户通过更改电流线圈的连接方式,导致电量出现分流情况,进行窃电行为,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窃电模式;第二,是通过断开电阻后电压连片来进行电力分流,这种窃电方式可以将电压线圈流经的电力分散,减少电力计量装置的电费数值,用户缴纳比实际用电量少的电费;第三,是用电客户通过调节零火线来进行窃电。相较于前两种窃电方式,零火线窃电技术的专业性较强,调节、改造电力线与计量装置的操作较为复杂,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电的安全隐患,引发用电事故。
1.3 当前阶段防窃电技术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复杂的窃电技术,目前电力管理与预防窃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防窃电技术的可靠性较差,为防止窃电情况的发生,电力管理单位通常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加入特殊的信号或部件,用以监控电流的使用情况。但多余的程序极有可能影响电力的正常运行,出现计量失误或用电安全问题,影响电力计量的可靠性;第二,窃电量记录不准确或无法记录。由于计量技术的限制,当前的电力管理系统对用户窃电行为的起始时间与准确数值无法进行有效的记录,为补电提高了难度;第三,防窃电技术的投入成本较高。在电力系统中安装防窃电装置需要对集成电路进行调整,计量方案的实行成本较高,不利于技术的大范围普及。
2 防窃电技术的有效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电力运行中的窃电问题,相关电力部门应从数据采集、单片机技术等方面出发,提升技术研发、应用水平,保证电力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电力用户的使用安全。
2.1 加强对数据采集设备的合理应用
电力数据采集设备是收集电力运行信息,对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的主要计量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电流值、电压值的测量与记录,为电力管理监督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计量依据,内置ATmega16的数据分析处理器,具备极强的ADC功能,能够将数据信息直接的传输到集成电路芯片中,完成电力数据计量工作。在数据采集设备运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意分别采集A相与C相线路的电压数值,禁止采集数值叠加,保证采集数值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2 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功能
电力计量系统中的单片机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器,是一种集合超大规模的电力集成电路,并以电路芯片承载处理系统的设备,具备极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单片机不仅可以应用在电力计算领域、计算机领域,在其他行业的技术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数据采集设备相同,单片机的处理器也是ATmega16,通过超大的运行内存,将电力计量处理程序嵌入到存储器中,实现通信端与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数据实时传递功能,完善了单片机的信息数据处理功能,是防窃电技术的核心内容。
2.3 外围设备的应用
电力计量系统的防分流窃电技术在运用一些主要设备基础上,加运用了相关的外围设备,并将各个环节的设备结合应用后才能构建完整的检测系统。常用的外围设备主要包括储存芯片、键盘、时钟芯片等等,这些设备的应用提升了防分流窃电检测系统操作的便捷性,而且优化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这里主要对时钟芯片进行介绍,运用该设备可以保证系统时间的同步性,使得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功能得以正常
发挥。
图1 时钟模块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图
2.4 防分流窃电技术的运行流程
1)单片机初始化及系统其他功能的同步:在防分流窃电系统启动后,为了保证单片机内没有储存一些对分流窃电检测有影响的信息和数据,保证运行后的有效性,要对单片机进行初始化操作;2)检测状态的调定:将各项功能调定在检测状态,调定后数据采集器自行启动,并采集电力计量系统运行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主要为电压值和电流值,需要注意的是,采集过程中A相线路与C相线路要分开采集;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采集器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单片机,单片机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将分析处理的结果与预定的标准参数进行对比,电量计量系统会采取相应的操作。
3 结论
窃电问题的频发不仅损害了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用电增加了安全方面的隐患,甚至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此,针对防窃电技术的应用问题,相关电力管理单位应立足实际,加大电力监管力度,通过加强数据采集设备的应用、完善防窃电系统的运行流程、提升测量窃电系统的准确性等方式,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降低窃电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从而为电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夯实
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海燕.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及电费核算[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88-89.
[2]金宜生.浅析电能计量与防窃电技术技能[J].科学与财富,2014(12):180.
[3]赵逢秋,戴冰.电能计量技术在窃电与反窃电中的应用[C].全國防治窃电工作交流大会,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