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至
摘要:早在文明社会萌芽之时道德和艺术就彼此交融,艺术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它的存在离不开道德,二者彼此交融相互影响。社会道德规范影响着艺术的存在,艺术形式体现了社会道德的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遵循道德,有的违背道德,也正如东汉思想家所说:“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一章无补。”
关键词:艺术 道德 起源 影响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54-02
一、道德的发展与艺术的形成
当人类社会出现善恶理念的时候便产生了道德,柏拉图认为道德来自与至善理论,而人类对于利益的判断是善恶理念的来源。伴随社会分工,私有制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出现了不平衡的利益,为了确保多数人的利益免受侵犯,普世价值观和道德理念应运而生,爱尔修维道德理论便是在利益基础上产生的。利益的不平衡固然导致道德理念的产生,但是利益并不是道德理念产生的唯一来源,人类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行为对道德理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社会实践对道德有影响作用,反之道德理念又指导着人类的社会实践行为。人们在参与社会行为过程中产生了伦理关系,这对道德理念也具有指导和调整的作用。
从本质而言,道德理念来源于某种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结构决定了道德理念的性质,利益对道德理念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道德理念的具体内容受经济利益关系影响。社会利益关系需要依靠道德理念来协调,道德理念约束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逐渐形成相互约束、相互满足的人类社会关系。道德理念的产生来自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又高于社会实践,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活动,是现实和理想的统一,是在人类有意识的道德理念指导下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包括创作艺术,因此可以说道德理念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
作为一种实践精神,艺术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有的是出于对自然的模仿、有的是出于表达自己的愿望,有的是在某种非审美性质的宗教活动中产生的。艺术创作并非完全来源于人类对审美的要求,它具有目的性,体现的是社会精神之于社会活动的要求。艺术形成的最初段时间内是为巫术活动所用的,人性复苏之前为宗教组织的宣传服务,随着艺术的发展尽管逐渐出现了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但是都没有违背社会道德发展的规律。社会实践决定了艺术的产生,同时又受道德理念的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离不开道德理念,遵循道德规则的艺术才能够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尽管艺术的发展提倡个性张扬、追求美感,但是没有精神内涵,一味追求个性、审美的创作仅停留在作品的位置上,无法升华为艺术。如很多动听的乐曲、自然景物绘画和摄影作品等都局限于审美性,而艺术不仅仅包含审美性,还应当包含深刻的精神、道德和思想内容。
二、道德观念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深深受到道德理念的影响,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都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创作者精神活动决定着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思想、主题,体现在艺术人物和故事情节中。很多艺术创作反应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要评论一个艺术作品,也必须要结合其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特点也正体现了其所处年代的道德观念,理解作者所处的時代背景下的道德观念有助于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世界。从世界范围来看,那些优秀的、得到传承、历久弥新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国内的有《茶馆》《骆驼祥子》;影视作品:《肖申克的救赎》《渴望》;戏剧创作《茶花女》《雷雨》;美术创作:《红烛颂》等,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时代审美性,也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宗教观念对艺术发展的也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宗教提供给封建社会一个较为广泛接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套符合宗教教义的道德准则,而艺术常常被宗教用来宣扬自己的教义,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且方便更多普罗大众接受和理解自己的教义与思想,同时宗教也给与艺术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为更多艺术家提供了参与艺术实践的机会,从积极意义上说宗教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壮大。艺术对宗教的传播同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满足宗教宣传的需求,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艺术传播形式,大大地促进了各个地区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例如印度佛教在印度灭佛之后,佛教逐渐从印度往北经北印度的迦尸弥罗,就是现在的克什米尔、犍陀罗这一带,然后再往北传,传到中亚,之后,再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哈萨克斯坦这一带,然后经过中国的新疆,沿着丝绸之路,一直传到了当时的长安。在中国经过中国艺术家与匠人多年的的改造后,赋予了浓重的民族特色,随后又向亚洲东部国家例如日本、韩国传播,造成了今天亚洲地区,尤其是日本所传播的佛教在建筑、雕塑、壁画等风格上颇具中国民族民间的一些艺术风格特点。而本土的艺术家为了使宗教更容易被本地民宗所接受,将民族特色渐渐与宗教的艺术特色所融合,从而使佛教在东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例如建筑(法隆寺、白马寺)、壁画(莫高窟壁画)等。
然而宗教对艺术的发展又有许多的局限性,艺术的发展需要艺术家独立的创新与思考,而宗教的本质是对特定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它特定的目的与教条将艺术的发展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样式中,极大地束缚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例如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的极度强大将艺术限制成千篇一律的宗教绘画,使艺术北欧沦为宗教宣传的工具,使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畸形,导致中世纪艺术发展的衰落与倒退,也促成了文艺复兴的产生。文艺复兴点明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体系,来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封建体系,为艺术的复兴奠定了基础,艺术家们向古罗马开明的艺术风格学习,重新涌现出了一批惊艳的艺术家。文学方面例如但丁、拉伯雷、莎士比亚;绘画雕塑方面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文艺的复兴在这些艺术家的努力之下,为欧洲艺术日后的蒸蒸日上奠定了基础。
艺术作品来源于创作者的精神世界,是人类主观思维的客观反映,因此创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道德理念或者宗教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从整个艺术发展角度来说,各个时期都存在一些不主流的、违背主流道德理念的作品,甚至包括一些对抗性和极端性的作品,然而从整个艺术发展的方向来看,这些作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年代的道德内容。总而言之,艺术是社会中的艺术,是沿着道德规则的发展而前进的。
三、艺术观念对道德发展的影响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进行的,通过刻画艺术作品体现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反应了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艺术能够反映一定时代背景下的道德观念,同时又高于道德内涵,最终对人产生教育和感化的作用。艺术作品来源于创作者的精神活动,是人类主观思维的客观反映,因此创作者往往将自己的主观理念加入到作品中,赋予艺术创作一定的主观性,从创作者自身审美的要求出发,形成源于道德而又高于道德的理念,反应在艺术创作中最终对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席勒是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人从自然人转变为道德人的决定因素是审美教育,他在其著作中指出,审美教育可以教育和感化人类的灵魂,提升人类思想和道德水准。通过艺术创作塑造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形象,加之戏剧化的场景和故事情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对人们产生道德理念教育和感化的作用。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受到艺术作品中的道德观念的感染,对人物形成认同感,产生思想共鸣内化为自我意识。因此可以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道德理念和精神理念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对他人的人生产生积极作用,艺术的价值体现在道德目的之中,人们可以从优秀的作品中体会到道德中的至善理念。孔子也曾经所过“礼乐可以正天下”,可见礼乐对于人们道德理念具有启迪作用,艺术作品对于道德培养的方式也遵循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求。
艺术成为道德的服务者,但不完全依附于道德。一方面在为道德服务中,艺术是道德教育和宣传的工具,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道德也不能完全忽视艺术的美感;另一方面优秀的艺术应当是遵循道德至善理念的,仅仅停留在审美层面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宋朝时期,理学盛行,这一时期的很多艺术作品都过度反应理学思想,文艺气息匮乏。鲁迅曾经说过,将小说完全转变为教科书式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
总之,道德与艺术的关系相互交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推动,艺术反映思想、道德内容,而思想、道德内容又对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有影响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交流,艺术作品成为传承道德文化的方式,优秀的艺术作品饱含着道德内涵和哲学思想,是美与善的升华,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