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顾景舟,我国著名的紫砂大师,他的一把壶,被拍卖到数千万元的天价。这位大国工匠,有着典型的匠人精神,追求完美。他走完上海一条街,也买不到一件汗衫,因为在他看来,那些汗衫不是对角线不直,就是对角不整齐。家中竹筷,他要打磨得像玉一样温润。甚至去澡堂洗澡,他也要第一个下水,洗头汤。当然,对于钻研了一辈子的紫砂壶,他更是一丝一毫不愿将就。一把不满意的壶,他挂在面前三个月,天天研究。
对于爱情呢?他也是有“洁癖”的,挑剔得近乎苛刻。他曾經拒绝过一位美女,据说就是因为她的脚不好看,夏天露脚会有些尴尬,而他,对美感是如此在乎。
可是,造化弄人,上帝跟追求完美的顾景舟开了个玩笑。23岁那年,他不幸染上天花。他的祖母日夜焚香祈祷,总算老天开眼,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他的病痊愈了,但脸上留下疤痕。这对原本清秀俊朗的他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
长期以来,在顾景舟心中,要选的对象得面目清秀,身材修长,文静温柔,贤惠达理。要求太高,他一直没找到恋人。如今自己有了疤痕,那一条条要求,显得更不现实。但他丝毫不愿放低择偶姿态,把向往的美丽爱情深藏心中,等待佳人终有一日出现。
一等,就是二十多年。组织上不忍他一辈子就这样形单影只,便介绍了一位姑娘。她叫徐义宝,比他小11岁。她没有他想要的美丽动人,但身上有种静雅气质。
她早听说了他的挑剔,心中忐忑。她也早就悄悄观赏过他的那些壶,流畅无瑕,神韵绝美。她想,要把持着怎样的内心,才能抟出这样风华绝代的壶?她渴望走进这样的内心,虽然明白自己与他相隔那么远,要踮起脚去仰视,才能捕捉到他淡净明亮的眼神。她想陪伴在他身边,感受他的气息。她想,一辈子,自己也许还不如他手中一把壶让他上心,但,她还是想尽量靠近他。
也许是她的静雅吸引了他,也许是他不愿违背组织的安排,又或许,是他孤独太久。他娶了她。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但又不敢与他过于亲近,生怕打扰到他的紫砂世界。
他抟壶,她在一旁静静地看,适时地递上工具。他做一把壶,需要使用120件工具,装满了十个抽屉。她悄悄地了解它们的用途,尽量不混淆。
白天他静心做壶,晚上在灯下写毛笔字,读古书,她不吭声,只是偶尔把茶递上。他的骨子里,带着一种素雅,他吃得素,穿得素,心也是素的。对她,似乎也是素素的,浅浅淡淡,没有绚烂情话,没有海誓山盟。她不恼,相反,她觉得这才是他。
他养金鱼,种荷花,喂画眉,她都协助他精心照料着。他的衣服要浆洗得特别干净,家中一尘不染,素食的口味要做得恰到好处。她都知道都理解都满足。她像一朵菊,一朵素素的野菊,开在他身边,映衬着他的孤傲清高、超凡脱俗。
光阴荏苒,她觉得满足,虽然,他更多的心思,都在壶上。她希望这样天长地久,恶疾却缠上了她。不过五十多岁,她就患上了癌症。她以为,他会嫌弃她,那么冷冷的他,感情的温度应也不会太高。没想到,他的感情,是隐身心底细处的冷香逸韵,别人看不到,唯有他默默珍惜与爱护。
他照顾她,担心她,带她去上海看病。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帮他联系住宿和医院,还有一位朋友每周给她送来饭菜补充营养。他守在她身边,看着她一点点枯萎,心疼,不知所措。再想到朋友们这样帮着照顾她,他无比感激。
于是,为了排遣痛苦、担心,也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感谢,他坐下来抟壶,把对妻子的爱,一点点抟进壶里。自从娶了她,他便认定她是此生唯一的爱人。如同对紫砂的专一,他对她,也是这样专一。他是追求完美的人,从一而终,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只有他自己明白,他不露声色,但是,爱得认真。
慢慢地,他做了五把壶:三把“小供春”、两把“鹧鸪提梁壶”。小供春,源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龚春,他跟寺庙里的老僧学制壶,16岁制出“供春壶”。顾景舟做“小供春”,意思是想说,他对她的爱还正年轻呀,他们相守不到二十年呢。还有“鹧鸪提梁壶”,扁圆形壶身,把手为三柱高提梁,侧看如一只飞翔的鹧鸪鸟。鹧鸪,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悲情之鸟,其叫声听来像是“行不得,哥哥”。苏轼有“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他把对她的浓浓深情与不舍,费尽心力抟进了壶里。
有人说他一辈子没有成型的爱情,甚至她也以为是这样。可是,这五把壶,鲜明地印证着他的爱——刻骨铭心。
第二年,她离开了他。但他为她做的壶,至今留驻人间,成为无价之宝。壶里,有他精湛的技艺,更有他们素淡却纯洁深挚的爱情。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