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曾在2016年表示要挑战资本主义,认为工人与老板间的薪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極为反常,应扩大工人在公司董事会的权利。不过据统计,来自英国富时100指数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其薪水与美国同规模公司老板相比低了1/3到1/2。
其实,梅一直抓着老板的收入问题不放,却忽视了经济的整体表现。英国在盛产世界级的大公司上已经不能撑起一片天,虽然汽车制造商劳斯莱斯和汇丰银行保持着行业佼佼者的地位,但英国石油公司和制药商阿斯利康公司却已跌至第二梯队,中等规模公司里发展前景强势的也寥寥无几。相比德国存在着一大批全球领先的优秀中小企业,英国却走了极端:一小撮儿发展良好的企业和大量的僵尸企业,并且66%的英国工人还在为“低生产率”的公司效力。
英国经济的“硬化症”,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国内的巨头公司缺少管理创新,无法实现生产率的增加。1/3的英国公司进入21世纪后便在提高生产率上毫无建树。另外,能力不足、做事草率、头脑不灵活是不少英国公司经理人的写照,对此,可以创立相关指导系统,由成功的公司传授管理之道,同时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进行经营培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