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人医心,守护千万人健康

2017-09-20 21:29
莫愁·智慧女性 2017年9期
关键词:杨凌锦旗服务站

46岁的杨凌,现任镇江市花山湾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

近20年来,她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却赢得许多人的信赖和爱戴,被亲切地称为“最美社区医生”和“雷锋式的好医生”。

杨凌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十佳医德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

践诺誓言,困苦却激情燃烧的岁月

1992年,杨凌考入镇江医学院后,第一节课,就是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次宣誓燃起的激情之火,一直伴随着她的从医之路。

不凡的从医之道和杨凌特别的童年有关。1971年,她出生在徐州。除了亲兄妹6个,家里最多时,竟有20多个孩子。大都是杨凌妈妈拣来的孤儿,还有的是爸妈有病,实在养不起的困难家庭的孩子。那时,唯一的生活来源就靠爸爸在山东打工。实在太穷,孩子们没鞋穿,光着脚丫长大,唯一的单裤还要和姐姐轮着穿,一度杨凌以为自己也是拣来的。

尽管生活困顿,但妈妈尽可能地接济他人。家里有棵石榴树,每年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盼着结果。可每次摘下的果子,妈妈都送给了村里人,只留一个石榴给自家孩子解馋。每人的掌心,只躺着几粒石榴籽。

杨凌记忆中,妈妈在村里享有崇高威望。村里有个传统,春节时,大家要给长辈行磕头礼,表示尊敬。每当此时,杨凌家院子里都会挤满人,有小孩,也有大人,都是来拜望杨凌妈妈的,而那时妈妈才40多岁。这样的家庭走出两个大学生,都成了医生。一个是杨凌二哥,去了内蒙古支援边疆;另一个就是杨凌。

妈妈的善行义举很朴素,却对杨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想去帮一帮”。

1997年,杨凌被分配到镇江京口医院儿科。从行医第一天起,她就打破“就病治病”的窠臼,以一杆子负责到底的态度对待患者。

对自己治疗的患儿,杨凌都要家访。患儿大多数来自附近农村,电话又没普及,身为高校老师的丈夫常陪着杨凌,一人一辆自行车去家访……最远一趟骑了两个多小时。

这样的付出,只因在农村生活的时光里,杨凌曾目睹不少孩子因病离去。她就暗下决心,在自己手上,绝不能出现治疗不彻底,或因没钱治而放弃的事。慢慢地,杨凌成了儿科的顶梁柱,成了患儿最喜欢的人、家长的定心丸。

天使之吻,零距离面对千万患者

1998年,杨凌参与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筹建。2002年,她顺利通过全国首批全科医生考试。愈发成熟的杨凌,决定了要到基层卫生服务站工作,那里有她更大的用武之地。

花山湾卫生服务站所辖社区有3万多居民,大多数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有1万多人。服务站为4000多人建立了慢性病档案。

在服务站,一大排柜子里,以及柜子顶上摆满了文件夹。杨凌说,这是辖区内1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档案材料,顶上的是发病较频繁的患者资料,随时取用。而其他几千位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都是杨凌带领站里11位姐妹,一家一家拜访得来的。服务站常年对登记在册的患者上门巡诊,并做深度跟踪服务。

2014年1月29日上午,雨很大,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花山湾旅游超市门口。杨凌和同事闻讯急奔现场,发现老人已没了心跳呼吸。同事立即敲击和按压老人心脏,拨打120,杨凌则跪在积满水的地上,将老人的头侧向一边,迅速抠出嘴里的呕吐物,接着直接口对口,做人工呼吸。冬雨刺骨,三人全身湿透,却忙得满脸是汗。目击全过程的市民用手机拍下照片,发到网上。“天使之吻”得到了网友热情点赞,浏览量很快突破2万人次。

居民张阿姨患顽固性高血压十多年,吃过降压药无数,可血压一直降不到正常范围。2014年3月,张阿姨找杨凌想办法。杨凌决定给她“调药”。一个月过去,血压还没降,张阿姨不耐烦了,对杨凌吼,嫌她烦,嫌她没有用,她却一点不动气。

杨凌一直在认真研究张阿姨的病情,怀疑她肾脏有问题。“你肾脏才有问题!”张阿姨怒气冲冲。杨凌温和地说:“最后一次好吗?我联系好做CT的医院了,如果做出来没问题,费用我来承担。”

在其他医院已做过两次检查的张阿姨,半信半疑地再次做了检查,果然查出肾上腺有个很小的腫块。随后,杨凌帮她联系手术,并把张阿姨送到手术室门口,笑着鼓励她“坚强”。张阿姨住院期间,杨凌每晚去看她,出院后,又多次家访,直至她痊愈。

人文关怀,治病是全方位的服务

治病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工程,不仅要看到疾病,还应看到疾病对患者心理、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给予身体、心理、社会等全面支持,使患者达到平衡,消除致病根源——这是杨凌的理念。这些内容,也正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责所在。

杨凌有个习惯,给每一个患者留手机号码。遇到没手机的老年人,就把号码写在病历上,方便患者随时找她。十几年来,杨凌的手机号码一直没换过,始终24小时开机。

杨凌常对同事说,站里医疗条件同大医院没法比,但大医院医生一般对疾病本身关注多,卫生服务站更贴近患者,人文关怀可以更多一些。

2014年3月的一天,一家锦旗店老板来到服务站,说有老人做了一面锦旗,相约2月底取走,到现在还没来取,锦旗是送给卫生服务站的。杨凌见旗子上写着“最美社区医生”,落款是邵长富。而邵长富已于3月4日去世了。

邵长富身患胰腺癌,大医院“判决”他最多只能活一个月,在杨凌调理下,他却坚持了五个月。生命无法挽留,而锦旗依然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看着没来得及送出的锦旗,杨凌流下了热泪。

在杨凌的工作字典里,“有利患者健康的一切工作”都是分内之职。她调动各种因素,逐步形成了一套“杨凌工作模式”,内容不仅包括治疗,还有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疏导、完善档案记录、定期电话回访和居委会一起帮助解决问题等。

在杨凌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这“模式”已成为站内人员的集体行为,日复一日温暖着患者及家属的心。

(本文由江苏省妇联宣传部 供稿)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凌锦旗服务站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老师退休前最后一课获学生送锦旗
陕西杨凌:“云上农高会”首次亮相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杨凌果蔬国际品牌发展大会日前召开
国家监委引渡第一案:姚锦旗被引渡回国
杨凌农业科技功能区 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锦旗,从荣光到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