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

2017-09-20 12:35周典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药性病证药效

周典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旭升分店 150000

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

周典

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旭升分店 150000

我国传统的中医科学,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欢迎。中药也以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使用特性,在被医学工作人员广泛研究。通常来讲,一味中药药材可能会含有不同的药理特性,这也为中药的使用提出了比较复杂的要求。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必须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加强对药材药理特性的研究。通过对药材药理特性的更深入的认识,使医学工作中对药材的使用更为科学合理,已达到发扬我国传统医学的目的。

中药;药性;研究

从我国秦汉时期出现的《神农百草经》对中药药材的气、味、毒等特性进行明确提出,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各种药材进行明确的说明以来。经过长久的时间洗礼。我国中医从业者已经对大部分普通的中药药材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从业人员应进一步对更多重要的特性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文将针对对中药药性的复杂性与与药性物质研究进行简要的说明。希望可以通过相关的探讨,为我国中医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1 中药药材的药性

中药药材不同与西药,通常来讲一种重要药材会有多种特性,包括对病症的治疗特性与其自身带有的毒性。因此,如果不能对中药药材的特性进行充分了解就贸然使用,非常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1.1 药性层次的多重性

中药药性有丰富的内容,比较公认的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等多种内容。这些内容是通过药物作用于病证所产生作用的归纳和抽象,是对中药作用与性质的多重侧面的质的认识,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以及各自所包含的药性内容,如寒、热、温、凉,辛、甘、苦、酸等,构成中药药性的理论层次。上述药性内容既是中药作用与性质的抽象,又可以表现在具体中药上。

1.2 药性的内容多面性

中药具有多重表现,通过对其多重表现的归纳抽象,形成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多重药性内容。每一药性,反映的是中药特性的一个侧面,通过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多角度全面认识中药,就形成了中药药性的多面性特征。最近也有提出“药性可分”学说更加证明了中药药性内容的多面性。除此之外,药性本身也具有多面性的表现。

1.3 药性的作用广泛性

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药性属于中药性能。一般而言,性能包括性质和功能。因此,药性既有属性、性质的含义,也包含着与性质相关的功能、作用。中药的作用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为基础,中药作用是其内在属性在机体的表现。药性内容的丰富和复杂,决定了中药作用的广泛性。

2 中药药材的物性

中药药材本身具有多种药理特性。另一方面,在中药药材的使用过程中,通常也需要根据不同结构层次上物性对药材进行选用。这样才能够保障药材最大化的发挥出其物质特性,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国的医护工作人员要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客观真切地对中药药材的物性进行了解。

2.1 对药材药性的定位

2.1.1 内容方面的定位

中药药材的性能,可以分为药理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双重性。世界是物质的,中药性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形态为依托。中药性能的物质形态就是饮片。因此,中药性能有3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属性、功效和物质。这3个方面,性质是一定物质的属性,功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即性能必以物质为其本源和基础。因此,阐明了物质就可以明了性质,阐明了物质就可以认识功能。

2.1.2 层次定位

中药药性以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为主体。上述内容有属于理论的一面,是对所有中药表现的性能的归纳总结,是理论概念。药性也有属于药物的一面,是药性理论在单一药物的具体化。作为理论层次的药性,是抽象的概念,是对众多个体现象的综合归纳。而作用药物层面的药性,是个体的特征性表现,与药物这一物质形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药药性物质基础,必须以具体的药物为对象。在获得大量单味中药药性物质信息之后,再上升到理论上,推动理论认识的飞跃。这是中药药性研究的合理过程,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中药药性从传统进入现代的必由之路。

2.2 药性物质研究的合适途径

药性以功效为表现形式,功效以药性为基础。如寒性是通过清热功效表现出来的,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物具有寒(凉)药性。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中药“性效同源”观点,即中药药性与药效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一共同的物质基础按传统认识是药材、饮片等物质形态,按现代的认识是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是,目前没有直接观察药性物质的合适手段。既然每种中药药性所产生的作用是通过功效表达的,那么,按照“性效同源”观点,获得了功效物质,就等于获得了药性物质。因此,可以通过功效物质认识药性物质。

2.3 药性物质研究的科学方法

2.3.1 病证环境中的药效观察

中医属于病理医学模式,中医药学许多理论都是在病理状态下观察、总结、归纳而形成的。中药也不例外,如中药的四气、五味、功效等既是如此观察并归纳、抽象而形成的。中药药效是中药所含物质作用于特定病证所产生的治疗效应,故认识中药功效物质,应在特定病证模型上进行。在此条件下观察、认识与中药药效相关的物质,才是客观的、合理的。

2.3.2 病证环境中的药效物质分析

以往中药活性物质的认识,往往采取化学成分和药效追踪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获得的活性物质,一是很难与中药功效对应,二是难以体现中药功效物质的多样性。为了避免上述研究的弊端,应在病证条件下观察药效,在有效的前提下,分析进入血液循环的中药物质。这就是“病证-药效-血清药化学”研究中药功效物质的系统思路。

2.3.3 同源异用中药异同比较

药性组合的复杂性表现为每一种药物都有自身的性、味。当按照上述研究方法获得某药的所有功效物质时,可以笼统的认为,这是某药的总体药性物质。但是,不能将认识深入到具体的性、味上。因此,从单一药物的整体药性物质到具体药性物质的揭示,仍需要有可行的方法。根据中药同源异用的现象,笔者提出在同源异用中药中首先开展药性物质研究。同源异用中药首先在来源、所含化学成分、药性甚至功效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药用部位或加工,以及由此引起的化学成分、药性、功效的差异性。根据其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的特点。分析在同一适合的病证模型上已知药性物质的异同。同者为共同的药性物质基础,不同者为各自有差异性的药性物质基础,从而可以将药性物质的研究深入到具体药物的性、味层面。

3 结语

中医科学作为我国传统且独有的医学手段,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对复杂药性的了解,是使其正确应用的理论前提。为促进我国中医医学的进步,我国医学工作者应通过相关工作充分认识,明确药物所能起到的药理作用,采用科学的方法,明确药材中能真正为人所用的物质。为了使中医医学进一步发挥出其重大的医学价值,医疗工作人员应运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法,通过现代化的研究体系,实现对药材复杂的药性和多面的物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1]盛良.论化学元素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一.论中药四性与现代化学的统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4.

[2]姜厚德.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对中药四气的浅析.吉林中医药.1996,(5):35.

[3]崔瑛,刘菊,冯静,等.对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考.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28.

R473.5

A

1672-5018(2017)05-191-01

猜你喜欢
药性病证药效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药效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