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扰才是最大的尊重
——评电影《二十二》

2017-09-20 05:57马香玉
工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慰安妇葬礼受害者

文_马香玉

不打扰才是最大的尊重
——评电影《二十二》

文_马香玉

1

8月14日,是国际“慰安妇”日。也就在那天,电影《二十二》上映了。这是国内第一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电影。很难相信,在事情过了这么多年后,我们才终于有勇气去公开展现这个受过严重伤害的群体——“慰安妇”。这是一个由日军创造出来的词。以前中国人不这么叫,但为了把这些受害者们归类,才简单粗暴地套上了这么一个词。正确的称呼,应该是:“被日本强迫当慰安妇的受害者们”。1937-1945年,8年的时间里,至少有20万中国女性被强征为日军的性奴隶。

其中,绝大多数的受害者都惨遭屠害,或不堪屈辱自尽而亡,只有一小部分幸存了下来。

到这部影片拍摄的2014年时,仅剩22位幸存者,也就是片名《二十二》的由来。但由于资金短缺,影片无力发行,在三万多民众的众筹之下,才被抬进了院线。这部电影2015年就在釜山电影节上映,却拖到今年八月才迟迟在国内上映。到成片出品,7月小规模点映之时,仅剩下9位老人幸存于世。

在影片中,这些老人出镜的时候,旁边都会写上生卒年份。我很难设想后期团队在剪辑制作的时候,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加上这些字幕。明明她们不久之前还活生生地在那里诉说着自己的过去,现在却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人世,成为永远的回忆。

2014、2015、2016、2017……

每传来一个噩耗,就又要再添上四个数字。

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影片要以一场葬礼作为开场,片中又用大量空镜头去呈现时间的流逝。因为这就是一部在跟时间和死神赛跑的电影,而不管怎么追赶,都已经注定了失败。

2

本片的导演郭柯,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过一个同题材的纪录短片《三十二》,详细展现了“慰安妇”老人韦绍兰的内心世界,记录了她的不幸,也呈现了她的坚强与乐观。

即使承受过如此痛楚,却依然能说出“这世界真好”这样的话:“这世界真好,吃野菜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如果说《三十二》致力于描绘个体,那么《二十二》描绘的则是群像。在99分钟的片长里,冷静克制的镜头一个一个地在这些老人的脸上停留。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造作的狗血,只是安静地记录她们的生活状态。有的老人不善言辞,或是老得连话都说不清了,那摄影机就静静地摆在不远处,记录她们吃饭喝水的日常,或是单纯望着远处发呆的样子。有的老人身子骨还行,又比较健谈,那就聊聊过去,或者唠唠家常。

如果愿意说,那就认真听;如果她们不愿意讲,也不强求。有的老人拒绝采访,因为怕给子女带来困扰,所以没有露脸。也有的老人,当赶过去的时候,已经在几天前离世了。

在一篇采访报道中,郭柯说到过,这些老人们的生活跟我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当你真的接触到这些老人以后,你根本想不到她们是什么“慰安妇”。她们就跟普通老人一样,就像是我们的家人,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苦大仇深。

而在拍摄的过程中,郭柯也尽量不让自己去想她们受害者的身份,只是平和地把这些老人记录下来。对于这些老人们来说,她们需要的不是你泪眼汪汪的怜悯和同情,而只是一个温柔深情的凝视。

3

影片中除了老人还提到了几位多年来坚持照顾和慰问老人的志愿者。一位是韩国的摄影师,早些年就开始关注中韩两国的“慰安妇”老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关怀和照顾她们。

其中一个老人常年住在连屋顶都没有的仓库里,是他和他的团队帮老人翻修了新屋。一个说着韩语,一个说着山西话,语言不通但情感却能交流。还有一个日本的留学生,每个月都会上山看望独居的老人。她说其他的老人都有家和亲人,只有她最孤单只有一个人,所以她想陪着她。当然更多的还是当地自发的志愿者们,不计回报地给予这些老人帮助。

与其残忍地渲染这些老人们有多“惨”,不如真正地去关心她们,陪伴她们。这是再多的捐款都比不上的善意。

影片的最后,导演也进行了反思。把这些老人重新置于公众面前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其中一位志愿者说,他其实很后悔把这些老人公开出去。因为过去的事情对她们而言是想忘却的耻辱,但这份耻辱现在却被全国的人知道了。

有些老人,默默生活了一辈子,但因为记者的蜂拥而至、媒体的大肆报道才让邻居们都知道了她过去的事情,更别提让原本不知情的儿女们也在心理上有了负担和压力。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影片开头的那场葬礼,如果没有被报道出来,或许这就是一个老人安安静静、普普通通的葬礼。

但现在,哀悼会上的致辞却是:这位老人过去曾在日军占据期间饱受苦难……她们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去摆脱“慰安妇”的身份,重新生活,却在葬礼上被强调了这个头衔。

换成是你,你是否愿意以这样的方式被人记住?

历史我们不能忘。但在历史中幸存的老人,请让她们安安静静地安享晚年吧。不打扰才是最大的尊重。

猜你喜欢
慰安妇葬礼受害者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儿童雾霾的长期受害者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