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宁省结合实际,以加速医疗体建设为切入点,实施转变创新并举的系列举措,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辽宁省医联体在2012年开始试点启动,目前已形成以三甲医院为龙头单位,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资源共享、人员互动、技术支持等形式,广泛开展合作的医联体运行模式。随着医改工作的不断深入,自2015年以来,辽宁省制定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单位,直属二级或基层公立医院为成员单位,医联体内部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考核标准,人员、物资统一调配,财务独立核算的医联体运行新模式。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医联体近200个,覆盖1000余家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转变推动医联体内大医院优质专家资源流动和下沉更加规律便捷,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培养更加完善、诊疗水平稳步提高,医院间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更加畅通,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显著提升。
全省积极开展医疗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继成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6个省级会诊中心,覆盖全省44家县医院,实现省级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对基层的下沉;建设省级卫生综合信息平台,与5个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16家省直医院的财务、干部保健、妇幼保健、慢病管理、重症精神病管理、电子病历等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完成了与国家信息平台的互联共享;大力发展以城市大医院为中心的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省内8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远程心电监测中心,患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在线予以诊断监测。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远程医疗联盟已跨出辽宁,覆盖10个省份117家医院。沈阳市和平区以区中心医院、盘锦市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形成以区域远程影像中心、远程检验中心,实现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市中心医院、区中心医院集中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远程医疗模式。2016年,辽宁省开展远程会诊病例数达到15.3万次,其中远程影像诊断会诊4.1万次,远程病理会诊0.6万次,开展远程会诊的县级医院达到184家。
在完善医疗体建设中,全省重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将优质医疗资源从大医院下沉到二级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使用。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东区人民医院的“同城托管”模式,不仅安排大医院专家固定到基层医院坐诊,方便老百姓享受大医院同质医疗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沈阳市大东区医院及其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通过诊疗数据信息对接畅通信息互联,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实现了危急重症患者向上转诊,承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转病情平稳进入康复期患者的诊治工作,打破了分级诊疗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困局,并在全国率先取得医保支付制度试点突破。
通过有效实施医联体建设,全省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疑难病症及时转诊得到专业诊治,引导居民基层首诊、小病直接到大医院找专家的就医观念和习惯正在逐步转变。2016年,辽宁省乡镇卫生院向县级及以上医院转诊病人6042人次,县级及以上医院下转病人6045人。县级医院住院患者123.7万人次,占住院患者总数的17.91%,比2015年下降1个百分点,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