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体系的融合研究与实现

2017-09-20 09:41:34
航天标准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防静电静电条款

刘 畅 葛 宇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体系的融合研究与实现

刘 畅 葛 宇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文摘: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体系单独实施存在的问题,发现两者之间在要求上的差别与操作上的差异,探索两个体系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出两体系融合的可行方案,确定融合的三种方法(相加式、并行式、附录式),解决两个体系的矛盾和冲突。

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体系融合;过程管理。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消除技术壁垒、提高效率,我国军工企业等组织长期以来依据GJB 9001C《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将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质量宗师的理念以及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特殊要求全面地融合在质量体系中,并得到广泛应用。

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是为加强航天器电子产品承制单位的静电防护管理,提高航天器电子产品静电防护能力,确保航天电子产品质量而建立的体系,对承担航天器电子产品研制、生产、试验和维修任务的单位提出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与静电防护管理两个体系因为起源、用途、侧重点和进入军工企业时间的种种差异,造成了管理理念与执行层面的不一致,特别是执行细节上的颗粒度不同。目前迫切需要找出组织级融合的合理方式,避免两个体系在执行层面上的差异,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两个体系的有效运行。

1 两个体系单独实施存在的问题

推行两个体系在一定范围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单独实施两个体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问题。

a)文档重复性问题。静电防护管理体系以加强航天器电子产品承制单位的静电防护管理为出发点,规定了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的组织、文件要求、策划、人员培训、防静电工作区、包装、标识、采购和外包、监视和测量、改进、审核和管理评审等要求,而这些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规定。即两个体系的两套程序文件中,常有重复性的要求和规定,造成了文档的制修订及使用上的不便,导致了执行不到位。

b)过程记录重复性问题。不同体系对于过程记录有不同的要求,表格设计、内容均存在差异,不能相通使用。因此存在相同的数据记录在不同的表格中的情况,造成了企业整体工作效率下降、记录混乱等问题。

2 体系融合的目标与可行性分析

推行两个体系融合的目标:通过组织执行两个体系的体会及经验,对质量管理体系以及静电防护体系在过程管理执行层面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在要求上的差别与操作上的差异,结合两个体系的特点,探索在单位内融合两个体系的有效途径,提出融合的可行方案,解决两个体系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优化。两个体系融合的可行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理论基础的相似性。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这些管理原则是长期以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概括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而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通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是两个体系通用的一般性规律,这种通用性与相似性是实现体系融合的重要可行性基础。

b)基于相同的科研生产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管理体系都是基于组织科研生产流程,即两个体系要识别的过程与相互关系存在一致性。两个体系都是“过程”的管理方法,运用PDCA循环(戴明循环)的理论,开展体系管理活动。识别对象与运用方法的一致性,是开展两体系融合的另一个基本条件。

c)应用领域的涵盖。GJB 9001C是一个适用范围广、覆盖组织全面质量管理各个方面的标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通用性,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总体性的框架,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全部科研生产活动。而静电防护体系是仅涉及静电放电敏感的电子产品的科研生产活动。两者是相互包含的关系,即质量管理体系完全覆盖静电防护体系范围,这种涵盖性是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将静电防护体系融入的前提。

3 体系融合的实现方法

通过对两个体系进行融合的可行性分析可以看出,两个体系的融合是可行的,且总体思路是将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融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为了实现该思路,按照两个步骤进行开展:一是将条款进行映射;二是将具体内容进行对比。

a)条款映射关系,图1为静电防护体系的条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条款映射(对应关系)。

b)基本要求内容对比。在做好映射关系后,对比两个体系相应条款的基本要求(见表1),并根据比对结果给出融合建议。

4 体系融合的具体实现

通过以上融合方法的探索,可以将两个体系的条款分为三类进行融合:①两个体系条款要求一致,可以直接进行融合(相加式);②条款要求因外因或内因无法融合的,按以下并行式融合方式处理;③因条款的颗粒度差异性大,将基本要求融合,具体要求以附件形式附后的。由此可确定将两个体系进行融合的“三种方法”:相加式(直接融合)、并行式(不融合)、附录式(基本要求融合,具体要求体现在附录中)。

a)“相加式”的融合。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加式”融合的方式,以防静电体系中的第四项标准Q/W 1303-2010《防静电工作区配置要求》为例,这个标准规定了电子产品防静电工作区的分类、总体要求和静电防护设施、设备、测量仪表的要求等,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表1 质量管理体系与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条款对比

表1 (续)

根据图2可以列出其基础数据层为环境要求、接地要求、配置要求、行动要求、出入要求、着装要求及现场要求。人员动作主要为选型、采购、保障、标识、配置以及监督检查。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6.3、6.4条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提出了管理、控制要求。范围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以及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增加7.5.1和7.5.3、7.5.5等条的要求。人员的动作为对以上范围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管理与控制。虽然质量管理体系所述内容更为概括,但其所包含的范围及人员动作基本可以涵盖防静电工作区配置要求的基础数据及人员动作。

概括“相加式”融合思路为:列出两个体系相关条款的基础数据及范围→列出以此数据为基础所进行的人员动作→将基础数据与人员动作进行“相加”。

但在实际融合过程中,会存在两个体系的基础数据或人员动作并不是完全涵盖的关系。如在防静电体系中的“采购”,并不被包含在质量管理体系6.2及6.3两个条款中,而是包含在“7.4采购”中,因此应将防静电体系的“采购”与7.4条款进行“相加式”的融合。

b)“并行式”的融合。运行两个体系的监督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内审)”与“外部审核(外审)”。“内审”用于组织内部,由组织自行开展;“外审”由独立的机构进行,其结果作为对组织的认证或认可。质量管理体系的外审由新时代认证中心实施,静电防护体系的外审由五院静电防护静电中心实施。

目前,实施两个体系外审的单位不同,具备两个体系专业知识的审核员较少,同时实施两个体系的审核只能使审核时机保持一致,但进行审核的组织、人员却无法统一,并不能提高效率。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将两个体系“审核”动作分别执行,但执行动作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应在一个条款中阐述。即在“审核”条款中分别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及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应开展的审核活动。

c)“附录式”的融合。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通用性,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总体性的框架。静电防护管理体系是专门描述静电放电敏感的电子产品活动的体系,会对具体的活动有详细的阐述。这种要求的颗粒度不同会对融合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仅仅将描述内容相同、但颗粒度不同的要求进行叠加,只会造成文件更为繁琐与冗长,不能起到提高组织整体效率的作用。“附录式”融合方式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折中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种融合方式,以在静电防护管理体系第三份标准Q/W 1303-2010《防静电工作区配置要求》中的内容为例进行说明。在该标准中,会对接地、人员出入、防静电服和帽等提出具体要求,而该部分按照映射关系,会出现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区域管理”条款中。条款要求内容简短扼要,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符合产品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若将两者叠加,只是单纯地将概括要求与具体要求进行了合并,并不能提高组织的效率。因此,采用“附录式”的融合方式,将两者的概括要求进行合并描述,其细节要求(此类要求多是针对个别使用部门,并无通用性)以附录的形式附后。

5 对两个体系融合的几点建议

a)审核的融合。基于目前的内因和外因,并不建议将审核进行融合,但随着运行两个体系的组织的增多,将两个体系进行融合的研究与实现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的内因、外因将不再是进行审核条款融合的阻碍。

b)管理评审的融合。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按照策划在组织内部对体系的运行进行评审的活动,其动作的发起者与承受者均在组织内部,是不同于外部审核的,可以采用“相加式”的融合方式,将两个体系的管理评审融合。

目前体系的融合,是融合组织内部形成的体系,而在体系之上,其顶层标准要求能够保持一致,才是从源头上根本的解决了两个体系执行差异性的问题。

[1]李榜华.静电防护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航天标准化,2017(2).

刘畅(1986年—),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质量体系管理、研究相关工作。

葛宇(1979年—),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产品保证管理、研究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防静电静电条款
性侵未成年人新修订若干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噼里啪啦,闹静电啦
一种抗静电抗爆塑料管道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中国外汇(2019年15期)2019-10-14 01:00:48
On Knock-for-Knock Principle:Analysis of SUPPLYTIME 2017 Clause 14(a)
静电防护技术在宇航电子产品电装过程中的防静电研究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透明釉及其瓷砖的制备方法
佛山陶瓷(2017年3期)2017-04-06 17:36:00
静电魔力
防静电服有效性控制措施探讨
安全(2016年10期)2016-11-23 06:25:50
奇妙的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