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刘利君
伊犁马:从伊犁草原跑向全国
文图|刘利君
新疆是中国传统的养马大区,有着悠久的养马历史、浓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已初步建立起现代马产业发展架构和马良种繁育体系,具备发展现代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新疆是中国传统的养马大区,伊犁马是中国自主培养的优良品种之一
盛夏的新疆伊犁草原,水草丰沛,骏马奔腾。在有着“中国天马之乡”美誉的伊犁昭苏县,正是农牧民育马、养马、驯马、赛马,发展马产业的大好时节。
新疆是中国传统的养马大区,有着悠久的养马历史、浓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已初步建立起现代马产业发展架构和马良种繁育体系,具备发展现代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昭苏县是中亚内陆腹地一个高山间盆地,平均海拔2018米,这里有世界级优质草场1000万亩,且高草型草地分布广泛。这里盛产“腾昆仑 历西极”的天马,有近百年的育马历史,全县的马产业资源、技术和管理优势明显。伊犁马是中国自主培育的优良品种之一,其结构匀称,运动性能、产肉产乳能力、适应性等均优于其他国产马品种,具有多元化发展潜质。目前,昭苏县伊犁马存栏9.74万匹,是中国的养马大县,无论是马匹数量,还是质量均在疆内、国内名列前茅。
“要想富,就养马,养马还是要养改良马。”43岁的昭苏马场牧民尼夏是出生在喀尔坎特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养马大户,自从搭上了马产业发展的快车,不但经济收入翻了一番,而且带动周边农牧民发展马业增收。
“起初,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养马,而今我饲养的良种伊犁马已达到200余匹。”2017年7月6日,尼夏向参加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推动我国马产业转型升级提案办理现场会”的代表介绍了他的养马场。看到眼前个个精壮骏逸的马匹,代表们禁不住为他所取得的成绩拍手叫好。
2014年尼夏建立了昭苏县第一个私有马配种站,聘请了14名专业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和饲养员,每年为周边的养殖户繁育、改良马匹350多匹。他培育的马驹售价有的已超过4万元,但还是供不应求。
“我是依靠国家的惠民政策办起良种伊犁马养殖的,先后购进英纯血马、法国速步马、奥尔洛夫马等5个品种的种马,来改良、提升自家的伊犁马,培育优质、价值高的马匹,增加养马收入,还帮助昭苏马场12户低收入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尼夏告诉记者,他还牵头联合马场的农牧民成立了合作社,带动社员一起发展马业增收。如今,尼夏年收入达到150万元,成了全县出了名的养殖“状元”。
“全县像尼夏这样的养殖200多匹马的大户有4户,养殖100匹马的有60户,养殖20匹马的有960户,农牧民养马积极性高,源于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好,源于我们的‘龙头’带领作用。”昭苏县委书记张刚说的“龙头”,是指县域内的两个自治区级种马繁育场—伊犁种马场和昭苏马场。前者是国家重点种畜禽场、中国伊犁马的发源地,后者是新疆农业大学和畜牧科研院所的教学实验基地。这两个马场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改良、繁育、畜牧兽医、调训、马术教学为一体的专业技术队伍基地,先后实施了《乳用马引进及杂交改良实验》《伊犁河谷肉马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马细管冻精生产技术研究》等多个国家及自治区的科技项目,为伊犁马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958年至2005年,伊犁马经过4个育种阶段的改良,形成了体形高大、外貌俊秀、气质灵敏、结构均匀、发育丰满、遗传稳定、耐粗饲、抗严寒,力速兼备的优良马种。”伊犁种马场党委副书记祁居中介绍说,伊犁种马场从1942年建立以来,对伊犁马品种的选育改良工作几乎就未中断过。该场先后引进国外优质英纯血种公马30余匹进行杂交改良。近3年来,先后为塔城、阿勒泰地区及州直各县市养殖户来场进行人工繁育马匹600余匹。每匹母马定胎后只收取配种费3000元,繁育的马驹当年销售平均价格在2.5万元,最高售价达到8万元,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1680元。该场繁育的马匹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深受众多马术俱乐部的欢迎。
作为新疆乃至中国马产业的先行者,昭苏马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步入扩大马术人口,提升行业服务领域,整体转型升级阶段。经过70多年改良与培育的伊犁马也向着速度马、速步马、乳用马、肉用马和耐力马方向迈进。
各级代表观看养殖大户展示赛马成绩
新引进的国外种马
昭苏独特的生态环境,悠久的马业历史,造就当今国内首屈一指的马产业发展地位。继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后,2017年1月又荣获中国马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称号。
2017年7月16日,在已连续成功举办25年的天马旅游节上首次将伊犁马和纯血马品种分开比赛。人们注意到这一保护性政策的出台既是赛马业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又为伊犁马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更大的“原野”。
本届天马旅游节上共有来自全疆的121匹伊犁马参赛,昭苏县人民政府出资90万元用于赛事奖金,设置了6个伊犁马专项比赛奖项。其中有“丝绸之路杯”3岁及以上国产马速度赛5000米、“新疆育马者杯”2岁伊犁马速度赛1600米、“中国马会·国家仪仗马杯”3岁伊犁马速度赛。有39匹伊犁马不负众望,获得名次,其中,伊犁种马场调训的2匹伊犁马分别荣获2个奖项的冠军。
在驰骋赛场的伊犁马中,有一匹名叫“英雄”的伊犁马王格外引人瞩目。“英雄”出生于2008年5月,是英纯血马与伊犁马的“结晶”,是昭苏马场培育伊犁马的优秀成果之一。
从2011年首次冲进赛场那一刻起,“英雄”在国内连续7次登上冠军宝座,用出色的成绩突显了在国产运动马中的显赫地位,成为伊犁马的一面旗帜,并在2015年度中国马王(国产马)评比中,被评为最优秀的伊犁马之一。
在中国马产业首席科学家姚新奎看来,“‘英雄’就是将伊犁马的运动性能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代表。”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姚新奎带领的马产业技术科研团队就在昭苏研究马产业发展,成为伊犁马产业发展的科研技术支撑。2016年,马产业技术科研团队接手了一匹资质优良的伊犁马的训练工作。“我们运用运动轨迹分析系统来初步测定其运动性能。”师从姚新奎、新疆农业大学运动马遗传育种方向专业的博士曾亚琦所说的这套“黑科技”,是由高速摄像机和运动轨迹分析软件构成。“利用高速摄像机侧面拍摄马匹奔跑视频后,将视频导入电脑,应用分析软件将视频数据化,计算马匹步频、步时、步幅、支撑相、摆动相等步态特征。”曾亚琦认为,科研团队更应该形成科学的训练体系,将这些体系标准化并与业内人士共享,从而提高马匹价值,真正实现科技改变生活。
毋容置疑,在马产业的其他领域,“黑科技”的应用已经层出不穷。在昭苏县喀拉苏乡的伊犁马繁育中心,低速离心机、双重纯水蒸馏器、程序化自动冷冻仪、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设备、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得到扩散和辐射,不仅为昭苏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给基层科技人员创造了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条“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牧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
在马术学校学习的少年们
发展伊犁马产业,既保护本地马品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将天马文化发扬光大,更重要的是开发伊犁马的多功能性,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带动昭苏乃至整个伊犁河谷的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
单从民生的角度来说,致富还要以肉用、乳用为主,因为这见效最快。成年改良伊犁马胴体重250-280公斤,改良后马肉增重50-70公斤,每匹马牧民可增收2500-3500元。伊犁马每年可产奶的时间约150天,每天产奶量约在6-7公斤,经过改良之后最高纪录达到 14公斤,一般在10-12 公斤。
不管是肉用还是乳用,经过改良的伊犁马在增收方面的效果显而易见,牧民家中养上三五匹马就实现了增收。
据昭苏马产业管理发展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16 年该县马产业直接产值3.2亿元人民币,占畜牧业产值的32.32%;农牧民人均马产业收入1680 元。同时,马文化旅游发展迅速,2016年接待游客127万人,旅游业创收3.9亿元,解决就业1663人,建立了“马业+”精准扶贫模式,通过马良种繁育、养殖就业、旅游增收等,拉动牧区扶贫220户共792人,户均增收3600元。
2017年5月中旬,100余名疆内各地州畜牧兽医站、养马大县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种马场、马术俱乐部等单位、企业、社团的代表奔赴昭苏,参加新疆马产业特色产业人才培训班学习。这是结合自治区马产业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培训计划,顺应中国现代马产业发展形势,以人才助推新疆马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马良种繁育及农牧民增收的一次大培训。
目前,昭苏县正在将马产业与各项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国家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致力建成全国的马种质资源创新基地、马匹调训基地、赛马赛事示范基地、马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基地,全疆马产品加工基地,全国优秀的马业人才输送基地和马文化交流中心和沿边展示窗口。
“昭苏构建‘六大基地’和‘一个窗口’的底气很足。”昭苏县委书记张刚解释说,长期以来,伊犁种场和昭苏马场发挥国家、自治区种马场的育马优势,选育优质种公马,通过细管精液改良马匹6000多匹,为全国马匹改良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支撑全国育马业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地方马品种改良进程,提升中国马匹品质和价格。这里还发挥国家种马的平台优势,为中国马产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年培训马产业技术人才500多名。同时,在研究和推动应用新技术中,伊犁种马场和昭苏马场开展马营养调控、马病综合防治、饲料种植等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组装配套,形成成套、系统科学的马生产管理技术,提高马场、企业、养殖合作组织和养殖户实施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养殖户增收。
“到2020年,昭苏县将实现马的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总值达到15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马业纯收入3000元以上,吸纳就业5000名以上,年输出马业人才500名以上的目标。”张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刘利君 伊犁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