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颖雯
几个志趣相投、教育理念相近的妈妈,因孩子结缘,带着孩子们到喜欢的地方游历,体验当地人文,历史与风貌,在旅途中接受历练,家长和孩子共同收获一起成长的美好时光。
这个暑假,木非又组织几位家长带着孩子们出去游学,目的地是云南。这样的组团出行,已经成了木非和孩子们的假期习惯,小团体内也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亲子共处模式。
为了让孩子们对出行有所准备,木非行前都会专门设计一本游学小手册,里面除了每个人需要准备的行李,还包括一些能引发孩子兴趣的行程安排,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将要去到的那个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非常值得期待。飞机落地昆明。孩子们在昆明动植物博物馆和恐龙博物馆里,第一次看到了书本上、电视上的恐龙与动植物;在历史悠久的沙溪古镇上,听到了老艺人演奏的洞经古乐;还一路骑马重走茶马古道,听到了很多遥远的行商故事。
这样的游学,符合木非作为妈妈对孩子在度假中有所获的设想。在她看来,孩子要有来自真实世界的经验,才能建构自己的世界,而这种游学在给孩子普及当地历史文化之外,辅以多元、生动的实地体验,可以引导孩子深度学习,对目的地及其那里的人、那里的生活方式有更深切的认识。
游学早已作为一种学校课堂补充而被家长们所重视,游学项目层出不穷。而木非组织游学,最早是源于自己与孩子的旅行经历和自身的亲子诉求。
木非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时常带着他们出外度假,她发现孩子们在旅途中有自己的关注点,如果能与熟悉的小伙伴结伴同行,小集体的生活会让他们玩得更好,也进步飞快。于是,木非与几位当了妈妈的朋友、女儿同学的妈妈们交流,并经常相约一起带孩子出游,慢慢地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出行圈子。这样的共游方式,很重要的一點是选择合适的伙伴。妈妈们志趣相投,不会在选择博物馆还是商场之间产生矛盾。理念相同是出行的基础,而这也是妈妈们的期许——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共同成长的环境,相互学习,在磨砺中成长。
在这结伴同游的过程中,孩子们一起收获知识,学会与同伴相处。而实际上,共同成长并不仅仅发生在孩子们之间,也发生在亲子之间。孩子在旅行途中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东西,家长都一起参与,共同话题加强彼此的亲密度。对家长而言,每一次共游,更是交流和检验育儿理念的课堂:怎样处理一场因为不能按时吃饭而引发的一场“暴动”,怎样鼓励不愿意面对挑战时的孩子勇敢尝试……家长们见招拆招,孩子们相互观摩,是一场闹哄哄却行之有效的良性社交过程。四岁的孩子爬黄山时,木非虽然暗地担心,表面却不退让,她尝试激励他前行,事实证明孩子的潜力超乎大人的想象,在同伴在场的氛围中,孩子表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为人父母,他们的眼界、见识不同于上一代人,希望能给孩子带来课堂之外的更多东西,游学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木非在将游学变成事业的同时,更深切的,是希望孩子在这种特别的“度假”中,能有个与伙伴共同成长的过程,也希望自己能伴随孩子一起成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