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 Month,去乡下

2017-09-19 12:52钟祥瑜
海峡旅游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区生活

钟祥瑜

去乡下,回归自然的时间和作息,不被过多的信息干扰,更多关注土地,更深入社区,记录田野与风土,能叫出更多植物的名字,甚至知道早晨是什么小鸟叫醒的你,晚上是什么青蛙在闹;而社交不为了求取成功,只为了人生志趣……一切都如此温暖、柔软、真实。这种极力想摆脱束缚、追求更加饱满的人性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部分人的度假观上。

夏日的颜色是白色,带浅色屋顶的白房子,里面只有简单家具。这常常与昏暗、凝重的城市公寓形成鲜明对比。来乡村园地度假的人们,穿着亚麻布衣服、新绘的帆布鞋,戴着草帽,漫步在柔软而精心照料的槌球草坪上。

——《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明快而自由的夏季,常常出现在欧洲作家的回忆录中。每当夏季来临,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经济富足的欧洲人,便会举家前往乡间,在自己租赁、购买或是祖上传承下来的庭院城堡里,度过闲散的两三个月。对于孩子来说,童年夏季的美好时光,意味着学习以外所有有趣的事情。在这有别于城市秩序的乡野生活里,人们尽情与自然亲近,感性,柔和,触角灵敏,会为了动物而感伤。

这个田园热潮,最早发生在18世纪。那时的欧洲人,已经开始热衷追求效率和利润,拥有理性的时间概念,时间的价值等同于它能够兑换的货币。当平民阶层被束缚在生产线上时,商业成功的中产们的生活越来越被区分为工作和休闲,他们拥有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渴望,近乎迫切。自然,也因此具备了超越物理意义上的生存环境,成了富含文化意味、情感依赖、精神寄托,甚至是时代冒险精神的载体。中产们需要一个明显的生活切割,也可以说是停顿,到自然中恢复一个完整的人的状态,对自然好奇、依赖、征服并享用。这种假期生活犹如财富一样珍贵,也犹如仪式一般神圣——“度假圣地进一步将追求效率的状态和充满感性的生活之间的区分仪式化了”。不过,直到20世纪,这种度假方式才在大众生活里时髦起来,去乡下、海边过周末、避暑,都成了时兴的休闲方式。

人们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激发了诸多领域的活跃,除了商业上的极力配合,还刺激了民族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兴盛。从城市返回乡村,传统的社区模式、人际关系、民俗仪式、建筑风格,都在都市人的心中激起了涟漪,田园被视为一个古老的乌托邦,也成了公共文化的一大主題。

国内近年的乡村度假热也大抵如此。精致的田园风光被不断发现,人们用一种近似“乡愁”的情绪倡导到乡村去,到自然里去。从成人到儿童,从商业到哲学,人们都呼吁需要这种亲近和回归,上升到了对固化秩序的反抗,对“单向度的人”的反抗,这成了这个时代共同的心理需求。

当下,民宿、特色小镇、乡村综合体兴起,让人们去乡村度假有了更多的设施保障,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度假产品、个体项目,给予大家更加多元的乡村假期选择。人们去乡村,已经并不一味憧憬贵族享受——辉煌的城堡、庄园,干净礼貌的仆人,和精致的野外餐桌,而是倾向于一种更加内化的放松享受。这样的放松,来自于摆脱城市给予的种种压力:时间效率的压力,阶层秩序的压力,社交逼迫的压力。人们期待在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温暖的人情社区里,度过缓慢又内心充实的假期,一切更加温暖,柔软,真实。也有的人去到乡村,倾向于一种认知上的愉悦,关注美景之外的乡村社会——这个比城市存在更加久远的社区生态,能反馈给我们的,远比“都市后花园”这个标签多得多。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生活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