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旅游模式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以阜新市细河区为例

2017-09-19 10:42:28于长存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黄家辽宁省精准

于长存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基于特色旅游模式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以阜新市细河区为例

于长存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870)

在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大背景,研究辽宁省精准扶贫问题,通过从辽宁省扶贫现状入手,分析辽宁省旅游扶贫在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对工业遗迹开发的不足,结合扶贫工作的具体案例,梳理阜新市工业旅游扶贫经验,借鉴其中经验,对推进其他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精准扶贫;生态旅游扶贫;工业遗迹旅游

通过近三十年的扶贫攻坚,我国扶贫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客观来说,在新形势下,扶贫工作依旧复杂严峻。当前,农村的贫困形态与扶贫战略均发生显著变化,贫困结构复杂化,贫困原因多样化,呈现出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从单维贫困到多维贫困,从静态贫困到动态贫困的新特征。这也说明了农村开发已经进入到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常规的扶贫手段的边际效用递减,必须在扶贫工作机制体制和扶贫政策上有所创新。发展原有扶贫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扶贫新机制,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有效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调研扶贫工作时,以创造性的理念提出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搭建扶贫对象和扶贫参与者之间的桥梁。如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如何精准选择扶贫路径,如何精准运用扶贫对策,是扶贫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其核心就是确立精准扶贫工作体系,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辽宁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辽西北地区和辽宁东部山区,主要包括阜新、朝阳、铁岭、葫芦岛、抚顺、本溪等地区,存在相当数量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以往扶贫的路径依赖,致使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化对策不完善;并且因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而言,财政较为紧张,单纯依赖财政投入参与扶贫难以推广,精准扶贫工作压力较大。当前的精准扶贫模式面临着路径依赖和财政困难的双重困境,相当多的精准扶贫对策尚不完善,因此研究辽宁省精准扶贫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较于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的困难群众和贫困群体相对较多的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之处。针对特定地区的贫困问题,做到因地制宜,不仅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有所帮助,从全局上来说,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直接路径。

一、基于特色旅游模式的精准扶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

经过走访调研,辽宁省的大部分扶贫旅游开发,在扶贫旅游产品经营上面,单一的观光产品(即吃、住、行)使得旅游模式发展滞后,旅游行业要素聚集程度不够,发展匹配程度差,缺乏长期规划,在扶贫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辽宁省的扶贫旅游开发以观光产品为主导,主要通过旅行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通过整体打包的形式整合到一起,以此设计旅游线路,形成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口碑的传播,传播力度不够强。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中的线路产品和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导的发展方向,使得扶贫旅游开发出现历史的继承性不足、产品的更新性过慢和扶贫旅游体系的滞后性严重等特点。多地将旅游扶贫简单归类为农家乐,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旅游内容,市场效应并不是很强。

就目前现状而言,辽宁省旅游开发成熟地区旅游经济级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相关制度建设有待完善。部分旅游扶贫开发项目产业集合力度不强,优势项目不明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地区单纯依靠发展生态旅游,这六大要素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造成了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这说明六大要素之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

从旅游消费需求的类型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旅游项目个性化需求,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发展的趋向,对观光、度假、聚会、团购等产品的多元需求逐渐替代以观光产品为主的单一需求。然而,扶贫旅游开发产品大部分一直遵循着过去旅游市场上积累的经验,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居民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创新力度不强,忽视了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进行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各地开展的扶贫旅游开发项目重合度高,区分度不明显,供给内容单一,与现实需求相脱节。

(二)工业遗迹开发不足

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中心所在,上世纪兴建的大量的工业场地,存在大量的工业厂区,按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的定义,“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精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等”都能算做工业遗产的范畴,它们身上“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国内其他地区,辽宁省对工业遗迹和工业旅游的开发程度不够,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价值认识不足。相当多的辽宁省的工业类历史建筑被拆毁废弃,通过改造再利用,以挖掘潜力的工业历史建筑少之又少。而取得一定成效的实践个案,其开发的空间规模尺度较小,历史价值,有待挖掘研究,利用率不高。

二、阜新市细河区的基于特色旅游模式的精准扶贫的对策

(一)引入社会资本

针对辽西北区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依托当地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荒漠自然景观资源,将特色旅游资源与工业旅游潜力相结合。在适宜地区,以旅游业为主干,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人口,进而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不过,应该指出的是,上面仅仅是一般性的论述,没有就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旦涉及到具体地区,问题将会变得更加复杂[1]。

作为一种串联式的扶贫形式,旅游扶贫的潜力巨大,可以改变以往“输血式”扶贫的不足,实现精准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特色旅游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生态游、特色游的兴起,为贫困地区借此抓住机遇,不仅可以实现脱贫,更能实现致富;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实现旅游开发难度大,急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丰富旅游扶贫种类。并且,由于旅游扶贫在相当多的地区同时兴起,客观上增加了旅游供给,农家乐、生态游的竞争过多,特色不明显,自身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有必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一是通过引入外来资本,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倾斜,通过资本注入,引导资本投资开发旅游,发挥其在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作用;再者,引入外生性稀缺性资源,包括管理、科技和人才等。面对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特殊的贫困问题,发展工业以及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业,是富有针对性,符合辽宁实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径。这同时也是精准扶贫中对于“准”的特定内涵。通过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色旅游的开发、管理和经营方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精准目标、精准对象、精准方案和精准路径,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致富。

随着东北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辽宁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就业压力,可以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实现产业经济替代,最大限度的解决就业问题,进而为带动精准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实现由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凭借辽宁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变劣势为优势,加之政策的正确引导,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必将推动旅游业就业人员的增长,进而带动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来讲有着巨大的优势,一方面旅游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就业门槛较低,就业培训时间短、成本低,成本优势明显,有助于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对下岗或失业人员顺利进行再就业的帮助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旅游产业所在的第三产业,对资源消耗小,带来利润高,进而促进生态保护。就目前现状来看,发展旅游,不仅促进经济的多元发展、带动就业,而且会创新就业形式。

(二)挖掘工业旅游的潜力

当前旅游需求趋于多元化,通过发展工业遗迹旅游,一方面可以拓展旅游业发展种类,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优化旅游产业的结构。另一方面,对社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避免老工业基地的厂房一推了之,社会资源的浪费。发展工业遗迹旅游,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通过发展工业遗迹旅游,不仅可以培养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而且对城市的知名度的扩大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对于城市旅游业来说,城市形象至关重要,发展工业遗迹旅游与“常规旅游”相结合,打造城市旅游名片,其意义重大[2]。

(三)整体规划

开发扶贫旅游产品,将扶贫旅游产品作为一个整体产品进行规划,打造景点、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六位一体的综合产品。以往的旅游扶贫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旅游模式上,过于集中生态开发,忽视工业旅游的特殊价值。在受益群体上,急需帮扶的困难群体,由于自身能力差,或缺少资金技术,往往在参与开发中获益较小,而获益者大多为开发旅游项目和经营旅游产业的人群。所以,一方面,通过引入外来资本参与到乡村特色生态旅游和工业遗迹旅游,将优势串联,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将传统特色产品和传统的制作工艺通过合理规划,融入到特色旅游的产业链当中,促进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转化为资本,才能实现旅游扶贫的目的。

三、阜新细河区旅游产业带动精准扶贫的优势

(一)发展条件

阜新市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各种资源禀赋汇成阜新市旅游市场独特的优势见表1。

(二)工业遗迹的价值

工业遗存的综合价值较高,其开发的模式选择多样化。当前阜新市通过将各个工业遗存价值的利用开发到最大,走组合开发模式。详见表2。

(三)工业遗存的开发方式1.景观文化+工业遗存

主要将工业历史遗存与景观文化相融合,强调工业遗存的观赏性,通过将工业遗存的建筑整合,展现工业时代特殊的美感与力量,形成风格独特、风貌一新的特色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立足时尚前沿。

表1 阜新细河区旅游产业优势条件

表2 工业遗迹的综合价值

2.商业娱乐+工业遗存

依托具有典型建筑风格的工业遗存进行开发,将工业历史遗存与商业发展、休闲娱乐相融合,增加客流量,打造特色工业遗存商圈或游乐场所。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利用工业遗存的同时,又能提升城市品位和质量[3]。

(四)案例分析

阜新市细河区辖镇。1960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阜新市中心3 km,面积82 km2,人口3.1万人。四合镇黄家沟村,2000年以前,黄家沟村居住、生活等基础设施条件差。黄家沟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从“农业兴村”到“工业强村”,再到如今的“旅游富村”,黄家沟通过土地流转开发生态旅游和工业旅游,转变为旅游胜地。

2002年开始,黄家沟村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先后投资1 000多万元,修建了32.5 km的柏油路、15 km的环村网状砂石作业路。全村柏油路环绕,道路两侧全部进行了绿化美化,主要街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8座便民桥、2.4万m的排污沟,并投资购置了清洁专用车。从2005年起,黄家沟村绿化美化投资由每年10万元增加到每年40余万元。黄家沟村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50%以上,2015~2016年,绿化面积就达100 hm2;全村共配置52个垃圾点,垃圾定点存放率达95%;居民区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逐步打造出具有乡土风情又不失新颖的生态、环保、和谐的农民新居。

在扶贫路径探索上,黄家沟村一开始是从农业上入手,尝试了很多项目。做蔬菜生产,养过食用菌,还搞过养殖,獭兔和小尾寒羊;2008年,村里改变思路,依托资源确立了工业兴村的目标并开始建厂,使村民摆脱了生产单一的窘境,村民收入也逐渐提高。

2012年,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转型发展,黄家沟把扶贫发展定位在生态旅游上,目标打造阜新市的中央公园。黄家沟村“黄家沟水上乐园”将昔日的铸钢厂改造,使其称为旅游娱乐场所。自2014年5月开业以来,每天都能接待四五千人。带动了全村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

图1 五位一体的旅游模式

黄家沟村提出了发展旅游产业推进产业扶贫、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思路。通过对原厂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利用原先的工业遗存做成了旅游产品,按照旅游项目进行建设,打造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游乐为一体的东北地区最大的乡村旅游地。如图1。通过工业转型旅游的带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水上乐园开业后,村里把有意愿的农民统一安排到景区工作,村民收入得到了保障[4]。

旅游开发让村民得到了实惠,黄家沟生态旅游区完成之后,黄家沟旅游扶贫以工代赈效果显著。在黄家沟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员中,50%都是当地农民。在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景区也是本地居民优先录用,有一定技术的人,例如木匠、瓦匠的工资比较高,最低标准也在3 000元以上。

公司化运作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发挥黄家沟村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为主,规划了9个功能区并成立旅游集团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在此过程当中,土地流转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伴随着生态建设和观光农业建设,农民将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村内的剩余劳动力除了在景区工作每个月能挣取固定的工资外,他们从土地上还有额外收入——按股权年底可得到一笔丰厚的分红。如图2。

图2 五位一体的增收途径

贫困户以闲置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乡村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旅游的改善,当地经济条件、社会事业和农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明显改善和新的提高。2015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3 500元,同比增长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曾经的重点贫困村通过旅游产业扶贫带动,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村”。

四、讨论

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是我国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面对复杂的贫困原因,必须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工业旅游扶贫,完善精准扶贫的扶贫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为精准扶贫的精准评估提供了新思路,深化了辽宁省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应用方式。

真正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还要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研究者们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我们相信,随着理论探讨不断深入和实践不断推进,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将更加重视精准扶贫问题。辽宁省贫困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5]。

[1]于长存;韩越.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辽宁省农村地区贫困特征分析[J].商2016,(15):73-74.

[2]肖显静;陆群峰.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政策合理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8,(01):91-99,125-126.

[3]黄芳.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探析[J].人文地理,2004,(01): 86-91.

[4]于长存;韩越.沈阳市精准扶贫进程中精准路径问题分析及精准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7):59-60.

[5]柳艾玲.辽宁省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5-03-05.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de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and made an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in povertyalleviation modes.Combiningwith a specific case ofpovertyalleviation,the author introduced poverty alleviation experience——industri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in Fuxin City in hopes that this experience may have some enlightenments and references toother resource exhausted industrycities.

Key words:targeted povertyalleviation;ecotourismpovertyalleviation;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 on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Tourism Mode——Taking Xihe District of Fuxin City as an Example

YU Changcun
(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870,China)

F 323.8;F 592.7

A

1671-0517(2017)04-0017-03

2017-06-02

于长存(1992-),男,辽宁省盖州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201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SYSK2016-05-08);2017年阜新市社会科学课题(2017Fs11x027);2017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SYSK2017-05-04)。

猜你喜欢
黄家辽宁省精准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国画家(2022年6期)2022-11-25 03:35:12
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holomorphic mappings in the disk sharing totally geodesic hypersurfaces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