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江宁
新市场政策环境下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方向
文/李江宁
2016年以来,国家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取消玉米临储,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新一轮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已经开启。国有粮食企业是党和政府落实粮农政策,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政策环境下,国有粮食企业如何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是一个重大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小康成为全面小康的关键。粮食是主要农产品,其产业发展既关系供给、满足消费需求,更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维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来看,无论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要把国家补贴和价格支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国家必将重构以国有粮食企业为主导的粮食购销网络,完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增强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控制力。在今年全国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国家粮食局局长张务锋指出,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大型粮食企业是改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抓手载体,改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要分别发挥好三者的“压舱石”作用、“第一道防线”作用和骨干作用。支持经营性涉粮央企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地方粮食龙头企业,使其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因此,国有粮食企业既面临激烈竞争,更有着发展的重大机遇,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为,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去年以来,笔者围绕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分别到河北、天津、江苏、安徽等省市粮油集团和省内市县粮食企业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调研。从目前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除了中储粮系统管理中央储备粮、托市收购等国家调控的政策性业务和中粮集团全产业链发展的两大央企国家队外,地方各级国有粮食企业承担着地方储备粮任务。省级粮油集团大都划归同级国资委管理,主要承担省政府委托的粮油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任务,经营领域涵盖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等,大都成为地方国有粮食龙头企业,有些地方建设了大型粮食加工和仓储物流园区。如苏粮集团坚持“突出主业、做强产业、打造核心、融合发展”的发展战略,重点打造“粮油储备、粮油工业、粮油物流、粮油贸易、粮油期货和证券、房产等综合创收业务”“5+1”产业链,建设港口物流综合园区,形成了“禾为先”系列品牌,在全国同行业稳居第一方阵,逐渐发展成为集粮油储备、贸易、工业、物流、期货、多元化经营等六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产业集团。市级国有粮食企业大都围绕居民的一日三餐开展主食加工、快餐连锁等,有的地方有面粉厂和油厂,有的还建设了加工物流综合园区等,市级国有粮食企业大都归粮食局管理,有些地方则划归了国资委或并入其他集团。县级粮食企业大都还是由粮食局管理,除负责本级储备粮管理、参与托市收购以外,因地制宜开展粮食收购和粮食贸易经营。如安徽新桥粮库下伸购销网点的做法,还有其他粮食企业开展“粮食银行”等产后服务等。有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成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山东的中裕、香驰和华瑞等。应该说,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比其他行业国有企业有着更多的政策优势,在做好储备粮管理、托市收购等政策性业务之外,也在积极研究市场、参与市场经营,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笔者认为,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政策环境下,国有粮食企业必须找准站位,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中央储备粮管理系统应“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精神,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国家粮食政策、管好管住储备粮作为主要任务,“切实担负起中央事权粮食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的主体责任”,建设现代化的国家粮食调控的“航空母舰”,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要慎重开展其他业务经营,避免干扰或影响主营业务,给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带来被动。
市县等国有粮食企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各大中城市国有粮食企业要充分利用销售网点和粮油加工企业,粮食市场化后政府仍赋予其保证市场供应的职责,重点在主食产业化方面用力,打造“中央厨房”,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济南金德利集团发展连锁经营的做法值得借鉴。县域国有粮食企业根植农村,农村有网点有市场有粮源,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中顺势而为,以政策为导向建立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在企业与农民共赢中拉长产业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在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找准突破口。重点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延伸,在农产品初加工方面用力,深度参与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是要抓住国家粮食局提出建设以开展代储存、代烘干、代质检、代加工、代销售业务为重点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有利机遇,借鉴先进做法和成功的发展模式,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储备库点为主体,吸收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粮食个体工商业户等组成新的有限公司,围绕农民需求、农业生产和产后服务定位公司发展模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山东省供销社为农服务新实践,江苏南通通州区粮食“全保姆”托管模式经验,以及上述企业好的做法都值得借鉴。
省级国有粮食企业是改革发展的重点。省级国有粮食企业起点高、视野开阔、信誉度高,经营管理经验丰厚,基础条件较好,有粮食储备库点、加工企业以及粮油贸易渠道,有经过市场锻炼的经营管理队伍和懂粮油储藏、质检、加工技术的专业队伍。随着省属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政府赋予了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大责任,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因此,省属国有粮食企业要牢牢把握国家农业和粮食政策的发展方向,坚持把企业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中统筹谋划、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谋划,坚持做好政策性业务和开拓市场经营两条腿走路,着力突破市场经营业务;围绕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打造和延伸,储备、物流、贸易综合园区建设,储备业务和贸易经营科学结合,仓储库点合理布局以及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为农服务等,以储备业务为基础,通过贸易经营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延伸,重点是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农业产业化方向拓展,实施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粮食收购、储备、物流、贸易、加工、竞价交易和综合业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企业兼并重组,走内涵改造、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建设现代粮食购销网络和物流体系,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集收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增强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和竞争力,并积极探索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培育具有竞争力、影响力、保障力的特色品牌,努力实现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明确国有粮食企业的发展方向,意义非常重大。既顺应了国家农业和粮食政策的改革趋势,又科学把握了粮食市场走向。建议政府在统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围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落实,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定位国有粮食企业的职责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支持与引导,按照集团化管控、专业化管理、集约化运营的要求,积极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统一监管,推进国有粮食资产战略性重组,优化组建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以无偿划转、产权转让等方式划拨部分国有粮食优质资产及各类国有粮食企业,建立全省统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和加工供应应急保障体系,使之成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食品安全战略的执行主体。可在非政策性业务和非公益领域,积极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以我为主,量力而行,适当控股”的原则,吸纳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粮食仓储设施及物流体系、加工供应保障体系的建设。
国有粮食企业要苦练内功,既要把握粮食政策的改革方向,又要向市场发力。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学习借鉴同行业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式。按照国企改革的政策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加强国有粮食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凝聚起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粮食企业、发展粮食事业的强大合力。也可在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要注意粮食政策与粮食行业发展趋向的研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努力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自身发展的经济责任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的有机统一和协调发展。
(作者系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