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川,李安娜
基于省域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环境的差异研究
吴立川,李安娜
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体育产业环境评价的量化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省域差异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运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体育产业环境按政府和市场因子的强弱分为四大类:Ⅰ类地区(强市场、弱政府)主要包括北京、上海、浙江3个省市;Ⅱ类地区(强市场、强政府)主要包括:江苏、山东、广东3省市;Ⅲ类地区(弱市场、强政府)主要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天津、重庆12个省市;Ⅳ类地区(弱市场、弱政府)主要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西、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市。基于研究结论从体育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优势与劣势、政府与市场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省域体育产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环境;省域差异;政策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及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要不断提升,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1]。然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非均衡”经济国家,各个区域之间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基于此我国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但是这种失衡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种分化和失衡的局面在体育产业领域里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当前我国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及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广大内地省份和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而且呈现较大的区域特征[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政策、制度等存在着巨大差异,必然对国家或地区各产业的战略制定、生产经营活动等产生影响。2014年,国务院印发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3]。体育产业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各国体育产业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各地区体育产业环境是影响区域社会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这也使得体育产业环境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依据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划有关体育产业环境的量化指标,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体育产业环境发展的省域差异,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为各地区体育产业环境的优化提供依据,为相关部门制定体育产业环境优化发展战略时提供思路和参考。
体育产业是新兴产业,有关体育产业环境方面的研究源于其它产业的产业环境研究。从现有成果来看,国内对产业环境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是,相对于其它领域的产业环境,我国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刘惠君从体育产业环境的内涵、构成因素、影响因素方面入手,对体育产业环境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要结合我国具体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发展体育产业[4,5]。曹继红从体育产业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方面提出在市场经济中,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赖于体育产业市场主体的建立、产业市场法规的完善,更取决于体育事业整体的发展水平[6]。俞林、厉丽玉、刘光宇等分别对我国三大都市圈、浙江、辽宁区域的体育产业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了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7-9]。由于体育产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因素对此,因此一些学者以体育产业环境的某一项外部因素为视角,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董莹娟通过对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外环境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发展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应该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10]。尹小俭等以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外部环境指标体系,并把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划分为3个水平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区域体育的基本途径[11]。汪晓琳等对我国22省市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要优化体育文化产业环境,才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12]。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环境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学者重视,研究内容不断增加,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本文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国家或某个区域展开,研究内容比较宽泛,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从省域层面对全国体育产业环境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本文在对我国31个省(市、区)体育产业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描述的基础上,基于省域视角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能更好地对优化我国各地区体育产业环境提供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育产业环境构成要素及评价指标的研究很多,迈克尔·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5种力量,这5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并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构建了“钻石模型”。冯韵雯在此基础上,将区域产业环境界定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5个维度[13]。本文根据体育产业环境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在这5个维度的基础上,选取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和政府行为4个方面,建立区域体育产业环境的评价识别指标,用来比较各地区体育产业环境发展水平并进行分类探讨和分析。
3.1 生产要素指标
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高级要素(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和初级要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两类[14]。高级生产要素是以初级生产要素为基础的,但高级生产要素对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比初级生产要素高得多。吴刃刚研究指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概括起来有4种,即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知识[15]。基于此本研究将该指标进一步细分为2个二级指标,分别是:经济水平和人力资源,在经济水平当中,本文用地区生产总值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2个三级指标来衡量;在人力资源中,本文从体育专业数和二级以上运动员人数这2个三级指标来衡量。
3.2 需求条件指标
市场需求,是指一定的顾客在一定的地区、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市场营销环境和一定的市场营销计划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及规模是区域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波特认为市场需求条件主要包括需求结构、需求规模和需求成长[14]。冯韵雯从市场规模、居民购买能力、市场成长速度3个方面构建需求条件指标[13]。借鉴这些成果并考虑现有的权威数据,本文釆用“市场规模”和“居民购买能力”两个二级指标下的有关“文体娱”居民消费需求方面的4个三级指标来测量,它们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和文化体育娱乐业新增固定资产。
3.3 相关支持产业
相关支持产业指的是企业所有相关产业及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包括上游供给产品及其他相关产业。王育晓认为上、下游行业及相关行业的优势将构成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信息环境,通过发挥群体优势并拉动互补产品的需求,从而对某一产业起到相互促进、扩大优势的作用[1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用于物质生活方面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精神生活和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这也势必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促进作用。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去健身场所运动健身、观赏各种文化体育赛事,同时也增加其他方面的文化娱乐消费。因此,结合体育产业领域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以重点文化服务业和艺术表演业来作为相关支持产业的二级指标,用重点文化服务业企业单位数、重点文化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重、艺术表演场馆机构数来做为可测量的4个三级指标。
3.4 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对于企业、个体、自然人的行为而言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政府通过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优惠政策或制度等,从而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波特在其“钻石模型”中指出,政府不应该是钻石关键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往往是间接的。李建平[17]等釆用政府发展经济竞争力、规制调控经济竞争力、保障经济竞争力3个指标来描述政府作用。这些指标较全面地对政府行为指标进行了总结。在体育产业领域,用政府在文化体育传媒方面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政府保障能力能较好地体现政府行为。因此,本文从公共财政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来测量政府行为指标。
综上所述,边坡开挖成型效果如下:右坝肩EL384~EL351、0-26.96~0+117.82开挖梯段共分10个单元,其中9个岩石边坡开挖,1个岩石地基开挖。通过严格把控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理想的边坡成型效果,坡面半孔率达到92.84%,10个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率100%。
本文分别从上述4个方面选取了13个指标,对31个省级行政区的体育产业环境水平进行评价,构建我国体育产业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关于数据库的建立,本文选择评价年份为2013年,数据资料来源主要是《国家统计年鉴2014》。
4.1 因子的提取
本文依据上述13个指标,应用SPSS16.0软件,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对31个省的数据进行分析。在SPSS提供的13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KMO值、Bartlett检验结果中,KMO为0.721且通过了Bartlett的显著性检验,因此,该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表1显示,所有的13个指标中可以提取2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811%,且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因此,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提取2个公共因子是合适的,也就是说它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表1 初始因子旋转前、后解释公因子贡献率Table IPublic Factor Contribu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the Rotation of the Initial Factors
从表1可知,影响我国省域体育产业环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类,其中公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47.966%,能够解释原始变差的47.966%;其次是公因子2的贡献率达到33.845%,能够解释原始变差的33.845%。虽然公因子1的影响力略大于公因子2,但总体来看,作为影响我国地区体育环境优化的主要两个因子,其影响力是较为平均的。
4.2 因子的命名
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做出合理解释,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得到的正交因子负载矩阵与2个公因子(表2)可作为评价我国不同地区体育产业环境差异的新变量。
表2 旋转公因子矩阵一览表Table II Matrix of the Rotation Public Factors
从表2看出,在公因子1中,地区生产总值、体育专业数量、二级以上运动员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艺术表演场馆数量、文体娱乐业新增资产和公共财政支出几项指标有较高的因子负载值。这些指标大多都反映了省级政府对本省体育产业环境发展的支持和带动,因此可以命名为“政府支持因子”。
在公因子2中,则是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文教娱乐)、重点文化服务企业单位数、重点文化服务企业营业利润、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这几项指标有较高的负载值。这几项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地区市场发展的水平,因此这个公因子可以命名为“市场活力因子”。
5.1 各地区体育产业环境的聚类分析
按照各地区在两因子上的得分,通过SPSS16.0的K-means快速样本聚类功能,把我国31个地区聚为四大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组为自变量,以政府支持和市场活力为因变量,结果如表3所示,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分组效果较为理想。基于分项评分差异,可将我国31个省(市、区)聚类成4类区域,各类区域所包含的省(市、区)如表4所示。
表3 单因素方差结果分析图Table III Result of the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表4省域体育产业环境发展水平的区域划分及特征Table IV Regional Divis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Environment
5.2 省域体育产业环境聚类特征分析
为了把握各个地区的不同特征,可以将4类地区的特征进行概括:Ⅰ类地区属于强市场、弱政府;Ⅱ类地区属于强市场、强政府;Ⅲ类地区属于弱市场、强政府;Ⅳ类地区属于弱市场、弱政府。为了更直观地看到各地区的差异,本文使用SPSS 16.0绘制了2个因子的散点图(见图1)。图1说明了政府支持因子和市场活力因子的相关关系。而且,图中各个散点的位置,能直观地反映出各个地区的省份在两因子能力上的强弱。
图1 政府支持因子和市场活力因子的散点图Figure 1 Scatter Diagram of the Government Support Factor and Market Vitality Factor
首先,在Ⅰ类地区中,北京、上海以及浙江在市场活力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在政府支持因子方面相对较弱。这些地区经济发达、居民消费水平位于全国前列,以及重点文化服务企业发展迅速等方面的因素给该地区的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的省份有8个,其中6个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北京和上海[19]。这表明,就全国来说北京、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得最好,产业结构布局最为合理,也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对体育产业以及其所处的体育产业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Ⅱ类地区中江苏、山东、广东3省具有强政府、强市场的特征。这3个省都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因此凭借其地位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在对外经济交流中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而且,这3个省的体育局都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助推体育产业的发展。江苏省体育局印发《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通过资金支持来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广东省体育局起草了《关于加快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打造体育产业品牌,培育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山东省体育局也发布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因此Ⅱ类地区3个省份无论在市场方面还是政府政策支持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Ⅰ、Ⅱ类地区的6个省(市、区)都是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高,无论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还是相关性产业的发展均位于全国前列。因此区位优势明显,体育基础完善,体育投入的力度大,体育院校和人才集中。同时有关学者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省域体育竞争力进行比较,得出这6个省份也是全国省域体育竞争力排名最靠前的6个省份[20]。区域竞争力与区域的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甚至有些学者将区域竞争力定义为区域的环境。他们认为,在界定竞争力上,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国内的产业环境上,这比帮助任何特定产业更有益处[21]。这表明,体育产业环境与体育竞争力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地区体育产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对该地区体育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和优化地区体育产业环境,是提高体育产业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Ⅲ类地区包括的省份有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天津、重庆,属于强政府、弱市场类型。从地域上分析,这些省份涵盖了我国东、中、西部的省份。这些省(市、区)大部分都是我国人口、资源大省,因此在一些资源总量上具有优势。然而,大部分省份经济发展速度慢,居民消费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导致其市场缺乏活力。因此体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大多依赖于政府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天津作为我国一个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直辖市,其体育产业环境却分在Ⅲ类,这表明即使同在一个经济圈,其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以京津冀经济圈为例,北京地区的体育产业环境最好属于Ⅰ类,而河北、天津则被分在Ⅲ类。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2.25亿元、15亿元、2.8亿元,这也不难看出,与北京相比,同处于一个经济圈的河北、天津的体育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很多。Ⅳ类地区属于弱政府、弱市场的类型,无论是市场活力因素还是政府支持因素均处于较低水平。该地区所有省(市、区)位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居民消费水平低以及投资环境、政策开放程度等方面的劣势造成了该地区体育产业环境处于全国最落后地位。
Ⅲ、Ⅳ类地区的市场活力因素都处于劣势地位。这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该地区制定产业政策的时机有关,相关研究表明,各地区制定政策的滞后时间与人均收入呈出反比关系,也就是说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出台相关政策的时间越短。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环境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我国东部地区各省份能快速及时地制定本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6.1 基本结论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环境的省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政府支持因子和市场活力因子的作用,将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进行了4个大类的区块划分。通过建立2个公因子,发现在我国体育产业环境发展中存在着两种决定性因素,即政府支持的作用力和市场活力。
从四大区块划分的省域视角看,各省(市、区)之间体育产业环境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因此将其划分为“强市场、弱政府”“强市场、强政府”“弱市场、强政府”和“弱市场、弱政府”4种类型。从划分的4个区块来看,Ⅰ类地区的京、沪、浙三地市场发展环境最佳,同时又是体育院校和体育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具备最为理想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Ⅱ类地区虽然在政府支持和市场活力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作用力,但相比于Ⅰ类地区,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Ⅲ类地区市场活力明显不足,过渡依赖于政府支持因素来支撑体育产业环境的发展,社会和个人力量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显然后劲不足;Ⅳ类地区的体育产业环境最薄弱,无论政府支持因素还是市场活力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6.2 政策建议
6.2.1 发挥Ⅰ类地区市场优势,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
Ⅰ类地区在市场活力方面遥遥领先于我国其他省市,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育产业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这直接导致某些体育行业缺乏一定的竞争力。此外,该地区应该充分利用本省市的人才优势,要创设人才环境,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科学的人才评定机制。因此要对此地区的软环境进行优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的合理优化和布局,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6.2.2 充分利用Ⅱ类地区的区位优势,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Ⅱ类地区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3个省份的经济、交通,地理位置均十分发达。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对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走“自发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确立市场的主导驱动作用。该地区发展体育产业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及政府支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化,进一步激发该地区的市场活力,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6.2.3 发挥Ⅲ类地区政策支持及人文环境优势,激发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
Ⅲ类地区的各省份大部分属于我国中部省份,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地理优势,大力挖掘这些省市体育人文环境好、群众基础优越的优势产业。同时,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牢牢把握《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本地区体育产业,释放市场活力,提高体育产业效益。
6.2.4 Ⅳ类地区应立足本地区的实际状况,大力发展经济,发挥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挖掘开发潜在的体育产业
Ⅳ类地区的省市大部分属于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存在体育基础设施差、投入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地区体育产业环境的优化要从根本上转变,就不得不大力发展经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要不断加强与东、中部地区发达省份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本地区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从根本上使该地区的体育产业环境得到优化和改善。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http:// www.sport.gov.cn/n10503/c722960/content.html.
[2]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EB/OL].http://www.gov.cn/zheng 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4]刘惠君.体育产业环境及其影响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37-40.
[5]刘惠君.论体育产业环境[J].体育文化导刊.2006,5:14 -16.
[6]曹继红.体育产业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3:48-50.
[7]俞琳.我国三大都市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论——以上海市为个案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影响因素[J].体育科学,2007,7(27):86-94.
[8]厉丽玉.浙江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现状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4:40-43.
[9]刘光宇.辽宁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审视及其实施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4(34):44-48.
[10]童莹娟.我国东部各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外环境的比较研究[D].2001.
[11]尹小俭,杨剑.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35):6-9.
[12]汪晓琳,胡安义.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47):49-56.
[13]冯韵雯.区域产业环境与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差异性及变动性测量视角[D].长沙:中南大学, 2013.
[1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15]于刃刚.生产要素的涵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J].当代经济研究,1999,(5).
[16]王育晓.基于钻石模型的陕西软件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J].价值工程,2011(2):33-34.
[17]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8]荣泰生.SPSS与研究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型出版社,2012.
[19]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刘丽娜,李俊杰.基于省域视角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体育竞争力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 (1):19-24.
[21]税伟.区域竞争力的宏观、微观理论与实证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2.
(责任编辑:陈建萍)
Difference of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Environment in China
WU Lichuan,LI Anna
(Department of Sports and Scienc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4,China)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sports industry environment assessment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1 provinces(cities,districts)in China.By the method of clustering analysis,It classifies China's sports industry environment into four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status of the markets.The first category(strong market,weak government)includes Beijing,Shanghai and Zhejiang Province.The second category(strong market,strong government)includes Jiangsu, Shando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The third category(weak market,strong government)includes the provinces of Hebei,Shanxi,Liaoning,Anhui,Fujian,Henan,Hubei,Hunan,Sichuan,Shaanxi and the cities of Tianjin and Chongqing.The fourth category(weak market,weak government)includes Inner Mongolia,Jilin,Heilongjiang,Jiangxi,Guangxi,Hainan,Guizhou,Yunnan,Tibet, Gansu,Qinghai,Ningxia and Xinjiang.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provincial sports industry environ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sports industry policy,industry structur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dust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etc.
sports industry;environment;provincial differences;policy
G80-05
A
1006-1207(2017)04-0022-07
10.12064/ssr.20170404
2017-05-12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Y047);2015年辽宁省体育局课题(2015lntyyb-30)。
吴立川,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产业。E-mail:wulichuan10@126.com。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