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驻村归来话扶贫

2017-09-18 07:55杨柳依依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贫困村贫困户

杨柳依依

盛夏时节的乡村,蝉声、蛙声、狗叫声,甚至是苍蝇蚊子的嗡嗡声,声声入耳。辗转反侧之余,回想自己十天来的帮扶实践锻炼,对当前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必须杜绝“数字扶贫”、虚假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靠的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

考核是必要的,检查督导也是必要的,但必须照顾到时间紧、任务重的扶贫工作实际,不能把仅适用于机关、企业的考核督查方式,机械地照搬、照抄到田间地头。填表、检查、考核,都只是督促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的手段和方法。说实在的,这些事务本身并不是扶贫、脱贫的举措。一旦做过了头,就是给脱贫攻坚添堵、添麻烦,就会打击扶贫干部的积极性和精气神,甚至让扶贫工作跑偏走样。

贫困户的名字,是手写还是打印,真的就那么重要吗?面对很多不识字的贫困户,这个名字究竟由谁签、怎么签,真的需要反复折腾吗?贫困户的收入,就非得细分为“政策性收入”“务工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亲友社会馈赠或捐赠”这么多项吗?每次核算收入,真的需要那么多扶贫干部一次次地签字吗? 还有那个被称为“明白卡”的贫困户信息登记表,就一定要贴在房前吗? 打个并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实实在在的脱贫举措是“皮”,形式多样的表格和档卡资料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如果通过产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等措施,这个地方老百姓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达到了脱贫标准,我们相信,即便是填表并非尽善尽美,也不会因为表格方面存在的些微瑕疵而否定扶贫工作的成绩。

干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脱贫攻坚的重点,就是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把贫困户发家致富的劲头“鼓”起来。“纸上扶贫”“表间脱贫”一类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伎俩绝对要不得,我们必须坚决杜绝“数字扶贫”、虚假脱贫,严防形式主义错误,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走样。

扶志与扶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扶贫,不论是对贫困户,还是对非贫困户,都要耐心細致地宣讲好扶贫政策。对于接受救济补助的贫困户,还要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感谢之意。既要克服贫困户的“贫穷依赖症”,扭转其“等着扶、躺着要”的心态;还要克服非贫困户的“政策眼红症”,引导他们把心思用在自力更生、发家致富上。

因此,脱贫,首先要在思想上脱贫,要让贫困户树立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帮助,必定能够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其中,自身努力是内因,政府帮扶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扶志。

扶贫,不仅要在经济上、物质上扶贫,更要在精神上、智力上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我们看到,当前的贫困户,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有的还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这也是重要的致贫原因。

每当到贫困户家中走访,看到孩子们贴满土墙的奖状,以及在提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时,老乡脸上洋溢的喜悦之情,我都会由衷地说一句:“好好供养孩子读书,您的好日子和福气还在后头呢。”这是鼓劲的话,也是大实话。长远来看,这才是他们脱贫致富的真正希望所在,也就是他们生活的奔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整个扶贫工作中,抓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用在贫困户子女的教育上,无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输血”与“造血”

我们一说贫困户的问题,无不提到“等、靠、要”思想严重。但是,问题出在基层,责任却在领导;问题出在群众,根源却在政府。

一些地方把扶贫工作干成了什么样子呢?一方面,政府大包大揽,“干部干、群众看”,脱贫攻坚成了政府的“独角戏”,造成政策养懒汉。另一方面,群众安于现状,单纯依靠政府、社会外界帮扶,“等着扶、躺着要”,靠穷吃穷,依赖政策谁也不愿意脱贫。实际上,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贫困户也确实脱不了贫。

政府的扶贫工作思路和具体实行的举措具有强烈的导向意义。“输血式”扶贫,表面上看似短期成效明显,但是一旦停止供给,又是“原地踏步”;“造血式”扶贫,看似艰难重重,短期内又见不到显著效果,但润物无声,更容易激发内生动力,最终达到消灭贫穷的目标。

当然,对于低保户、五保户、因病因残贫困户等,要完善社会保障兜底的“输血”机制,防止他们返贫,将来即便是一般贫困户都脱了贫,社会上不再有“贫困户”这个称呼,这类群体的生活保障也只能加强。但是,对于缺资金、缺技术等致贫的,要强化产业、就业、集体经济等“造血”功能,争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实质意义上看,这才是真正的扶贫。

贫困与非贫困

扶贫的本意,是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但基层干部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贫困户。有的基层干部对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非贫困户的情况则一概不知;有的县、乡把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全给了贫困村,贫困村的路修了再修,贫困村的村部、村室建了又建,而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反倒落下一大截。这些都是片面的、机械的工作方法。农村是熟人社会,贫困户与非贫困户都是左邻右舍的关系。仅仅因为国家脱贫政策的因素,目前现阶段对贫困户的生活,政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们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只是让贫困户脱贫。贫困户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更应保证非贫困户的生活水平能够逐步增长。这样才不至于引来非贫困户对脱贫政策的非议,也不至于引来他们对贫困户的嫉妒,才不至于造成新的贫困户。

怎样才能让富裕户更富裕,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让富裕户带领贫困户致富,这是每个干部应当思索的问题。

干部与群众

可以说,扶贫工作是密切干部与群众关系的最佳平台,也是基层干部大显身手的人生舞台。做好扶贫工作,基层是基础,基层党组织就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老百姓说得好,“给钱、给物不如建好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选好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我们看到,凡是整体达到富裕的村子,村“两委”必定是坚强有力的;凡是扶贫工作开展得好的贫困村,村“两委”必定也是坚强有力的。

有的贫困村党员干部,把本该属于自己承担的扶贫工作全部甩给了第一书记,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要么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要么单打独斗,不能充分依靠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更无法调动他们自觉投身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样的扶贫工作是不可能扎实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试想一下,如果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都把扶贫责任推到驻村第一书记身上,那么普通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不就在情理之中了吗?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无疑是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但绝不应成为个人职务晋升的资本;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甚至是必须做出的抉择和牺牲。(来源:《基层干部参阅》)

(责编:陈晖)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贫困村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要严管更要厚爱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