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守昆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需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认真做专、做精、做优自己的主业,并且要潜下身子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积小胜为大胜。
近几年来,贵阳人陶华碧的“老干妈”可谓是众人皆知、家喻户晓,“小商品”占有了“大市场”,2016年,老干妈销售额达到45亿元人民币。在国外的许多超市,都能见到老干妈的身影,所以美国闪购电商将老干妈誉为“全球最顶级的热酱”。老干妈经过20多年的发展,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创始人陶华碧自然有许多秘诀。作为经济学者,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三不”,即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这对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乃至中国经济有特殊的启示价值,对许多经济学家的宏观思维定势也是一种冲击。
走出负债经营的误区
民营企业家是否要负债经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多年里,到处风行负债经营的观念。经济学者鼓动民营企业家积极向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号召民营经济要敢于负债。其实,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总会有缺钱的时候,总会有向银行贷款的需求。问题是在企业发展中,是不是始终处于向银行贷款之中,或者贷款总额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是否处于高位?必须予以澄清。
在微观层面上,或者做短期分析时,企业向银行借款、银行向企业贷款,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无需大惊小怪。但是在宏观层面上,从长远来看,事情则远非这么简单,甚至存在很大问题。在宏观层面上,成百上千万的民营企业如汪洋大海,不排除有些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增长依靠负债经营。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常态,应该是大多数企业不依靠举债、负债经营,而是靠自有资本或自有资金;应该是大多数企业有存款而非贷款。否则,如果所有企业都是靠银行贷款、走负债经营的路子,这个民营经济就有问题。再者,假如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依靠负债经营的思路,那么多银行贷款从何而来,银行能否承受?因为银行必须有企业存款,才有银行贷款,银行不可能只有贷款,没有存款。全社会企业都负债经营,必然产生悖论。从长远看,企业在某个时期可能是负债经营,但不应该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如果长期负债经营,这个企业只有贷款,没有存款,恐怕银行不会给它贷款。
我认为,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部分,对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来说,经济的成长主要靠自身利润的资本化,走资本积累的道路,通过滚雪球式的企业成长,不断做大自己的企业。这些年,由于特殊的发展环境,许多民营企业家放弃了原先的增长模式,变得心浮气躁,做梦都想一夜暴富,不惜以60%-70%甚至更高的负债率来追求企业的短期扩张、疯狂生长。这不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老干妈陶华碧一直坚持现款交易,秉持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的原则。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如无特殊情况,坚持不向银行贷款,依靠自有资金周转,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的稳步扩张,应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成功的楷模。
多元化发展还是术有专攻?
老干妈作为完全的家族企业,与欧洲许多古老的企业一样,一直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20多年磨一剑,排除一切干扰,专注于做辣椒酱,盯着一个产品,走出了一条“名(名牌)、特(特色)、优(优势)、新(创新)、精(好上加好)、专(专业化)”的道路。据说,当地政府曾经期望老干妈跳出单一的调味酱产业,走融资和多元化路线,但老干妈并不为所动。
联系到近年来,许多企业受制于扩张增长的环境影响,经不起诱惑,纷纷放弃主业优势,做起兼业来,甚至做起与主业基本无关联的业务。比如,原来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做起了房地产、金融、证券、保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迫于经济增长的压力,追求太高的速度,强调企业不应墨守成规,敢于大胆地融资上项目,多元化发展、多角化经营,所以,导致企业四处出击、遍地开花。
但在我看来,许多企业家需要改变急于求成、急于求快,急于赚大钱、赚快钱的经营思维模式,回到脚踏实地的长期战略发展方向上。我记得有个企业家讲得很好,“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几件事?能做成一件就很不容易了”。当地方政府部门提出让这个企业兼并濒临倒闭的企业时,这位企业家详细了解情况之后,觉得不但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背上包袱,因此婉言谢绝。我要为这样的企业叫好、点赞。古人讲,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需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认真做专、做精、做优自己的主业,并且要静下心来、潜下身子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积小胜为大胜,不要幻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胖子。其实,只有极少数企业在做好主业的前提下,如果真有可能和条件,才尝试做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不可能所有企业都如此。
企业上市是不是双刃剑?
不上市,也是老干妈的重要标签,为此让一些证券投资机构垂涎三尺却只能望而却步。凡是上门到老干妈公司推销包装上市的,陶华碧避而不见,甚至连企业高管也将融资推销商拒之门外。有的机构先说动政府,再打着政府的招牌给企业施压,但是到了老干妈这里仍然无效。相对于那些嗷嗷待哺、变着法子、做梦都想上市的民营企业,老干妈实属难得。由此,我还想到江苏扬子江药业的董事长徐镜人,多次顶着政府要其上市的压力,坚持“一心一意做大做強主业,不盲目跟风,不搞多元化投资,不搞兼并扩张,不上市圈钱”,实在难能可贵。还有华为的任正非,宁愿搞内部员工持股,也不上市发行股票。这些企业家应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
这些年来,不仅国有企业,就连许多民营企业家,都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要将自己的企业上市,通过上市融资,从股市获得一大笔钱。对此,我多年来一直持批评态度。企业上市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像老干妈这类企业,一不缺钱、二有好的效益、三有好的前景,为什么要上市?一家企业不缺钱,有充足的现金流,为什么要上市融资?一家利润率很高的企业,需要通过上市融资让别人分享企业红利吗?
更重要的是,私人企业一旦上市,就变成资本社会化的企业,这就隐含着可能的风险,即如果另外有人持有的股票超过了你的份额,处于控股地位,那老干妈还能是陶华碧的吗?城头换了大王旗,是不是企业的悲剧?
这个问题,值得太多的民营企业家深入思考。也希望那些经济学家们做认真的反思,中国经济到底是走资本集中还是资本积累的道路?如果大家都想上市圈钱,都想一夜暴富,只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泡沫,带来深刻危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