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慕兰:倾其一生写忠诚

2017-09-18 02:29郑岩
共产党员·上 2017年8期
关键词:潘汉年

郑岩

在又一个建军节到来之际,不由又让人想起那些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在今年年初辞世的著名红色女“特工”黄慕兰就是其中一位。这位出身书香名门、在革命战争年代屡立奇功的老人,将一生的命运、前途、婚姻、财产,全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她一生历经艰险、磨难与误解,却从没有丧失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她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陈赓语),周恩来称之为“党的百科全书”。

投身革命改名“慕兰”

1907年7月18日,黄慕兰出生在浏阳一个书香门第,原名黄彰定。其父黄颖初是著名文人,与谭嗣同、唐才常同窗,辛亥革命后曾任岳麓书院教习,是黄兴、蔡锷等人的老师。黄颖初思想开明,对长女黄慕兰宠爱有加,未让她受缠足之苦。黄慕兰天资聪颖,有极强的记忆力和语言天赋,擅长学说各地方言。

1919年,12歲的黄慕兰入长沙周南女校读书。该校培养了一批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名的巾帼英雄,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等。在周南所受教育对黄慕兰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刻影响。她在读《列女传》《木兰辞》时钦佩智勇双全的花木兰,参加革命后毅然改名为慕兰。

1926年,黄慕兰在北伐前夕投奔宋庆龄、何香凝领导下的妇女运动,担任汉口妇女部部长,并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天生丽质、秀外慧中,长袖善舞、处事果敢的妇女领袖,在数万之众的集会上镇定自若、游刃有余,一时声名鹊起,成为众多优秀男士心中偶像。郭沫若将她化身为长篇小说《骑士》中的女主人公金佩秋,茅盾写长篇小说《蚀》也借鉴了她的经历。

命运多舛志不移

1927年三八节,黄慕兰与《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1928年,儿子出生第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后在战场上牺牲。7个月后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由于地下工作的环境她甚至不能放声痛哭,只能在夜里默默饮泣,热泪滴在烈士遗孤身上。

因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受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上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调她去上海担任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潘汉年单线联系,营救被捕同志。在上海,黄慕兰遇见了第六届中央委员贺昌,二人擦出爱情的火花。在征求周恩来意见、得到组织同意后,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1929年6月,化名“刘阿秀”的黄慕兰在领导工人罢工时被捕。在狱中,她配合彭湃进行联络工作,组织狱中斗争。出狱后,她又随贺昌调往香港。

1930年1月,中央任命贺昌为中共顺直省省委书记。为便于到北方开展革命工作,3月中旬,黄慕兰忍痛将出生仅十几天的儿子贺平托付给战友抚养,毅然离开香港回到上海。次年,贺昌被中央派到江西苏区,于1935年春率部突围时牺牲。强忍丧失亲人的悲痛,黄慕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机智多谋救战友

193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在上海闸北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几天后,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汉口被捕,随即叛变,不仅供出中共中央地下几乎所有机关及领导人地址,还将在押的、身份尚未暴露的中共领导人一一指认出来。情况危急!黄慕兰接到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救出关向应。

当时,由一向雍容华贵的黄慕兰出面,去找一位名叫陈志皋的进步律师帮忙。陈志皋出身望族,其父陈其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陈父欣赏黄慕兰才貌,收其为干女儿。陈志皋向父亲辩称,黄小姐有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现关在龙华监狱,不知能否通融一下。陈父一听,二话不说,满口应允。在陈其寿的打点和疏通下,关了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获释。

1931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志皋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后者谈起刚抓到的一个共党头子: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一双手9个指头,酒糟鼻子,金牙……黄慕兰听到这个消息,便佯装身体不适,让陈志皋送回霞飞坊。陈志皋前脚走,黄慕兰随即给潘汉年打电话,说有紧急事面告,潘汉年匆匆赶至。两人一起将在中央工作的湖北籍人士排查起来……“向忠发?”潘汉年不禁低声叫了起来。

“党的总书记向忠发?”黄慕兰听后大吃一惊。事不宜迟,情报快速传到周恩来手中后,他立即部署转移。当晚,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开门闯进了周恩来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机智敏锐地传递情报,党中央在上海的机构有可能在瞬间垮掉。黄慕兰立了大功!

一片丹心昭日月

1933年,黄慕兰听从组织的意见,带着“继续支持营救被捕同志工作、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允许她将来与前夫遗孤相认”的三项约定,与陈志皋结婚,奉命脱党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其间曾再次遭受国民党的牢狱之灾。

20世纪50年代,因受“潘杨”案牵涉,黄慕兰两度入狱,前后被监禁17年。20世纪80年代,她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平反,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这次平反还留有“尾巴”,没有恢复党籍。黄慕兰心有不甘,仍为此奔波,直至1987年,中组部决定,承认其1926年入党。此时,她已80岁高龄。1993年,黄慕兰移居杭州开始写自传。

尽管她很讨厌被人叫作“美女特工”之类的称呼,但见过晚年黄慕兰的人都回忆说,100多岁的她皮肤很好,非常有大家闺秀风范。她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若第二天有人上门,会早早起床洗漱收拾。每一次出门都会在出门时对装束试了又试,精致不输年轻女性。即使住院,她也特别注意个人形象。散步看到好看的花,会要求阿姨帮她拍照留念。平时常看报,看到好消息会很高兴。电视中的戏剧节目也是她之最爱。她一日三餐极规律,早上一碗白粥拌点营养粉加蛋白,中晚餐就是豆腐之类或蔬菜加粥,十分简单。

黄慕兰在自传中这样总结自己的长寿秘诀:“我生性好强,对中央的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丧,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所以这点个人情感生活方面的波折是压不垮我的。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唯一保健妙诀。”

黄慕兰还爱写诗,常常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旁,写上一两首小诗。“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这是黄慕兰老人在其自传出版时写的一首诗,可谓写出了她一生的忠诚与情怀。endprint

猜你喜欢
潘汉年
中央文委与“左联”、左翼文化运动
烤片面包骗日军
为潘汉年的“心病”作个“解”
潘汉年巧计“骗”日军
潘汉年在南京会见汪精卫之谜
亦师亦友:潘汉年与郭沫若
潘汉年对红军长征的杰出贡献
潘汉年与中央特科(1931~1933年)
西安事变与潘汉年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