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剧“走出去”的新途径

2017-09-18 09:05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9期
关键词:走出去影视

中国影视剧“走出去”的新途径

雅克·贝汉现身丝路电影节大师嘉年华,与各国青年导演和电影爱好者分享电影从业经历(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 王安妮青年电影人的光影丝路梦

在上学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它形成于古代的西汉,促进着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它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电影不可或缺。以电影为纽带传承丝路精神,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是电影艺术新的历史使命。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构建光影丝路大家庭里的一员。在我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参与筹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即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罗马尼亚三国在中国举办的三个电影展,以及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相关活动。

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和推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影节作为一个平台,在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它所带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北京放映”是丝绸之路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乐队在“北京放映”活动中表演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作为一个年轻的个体,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电影为纽带,以沿线人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交流合作,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由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主办的“北京放映”是丝绸之路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唯一邀请外商集中选看中国影片的国际性放映活动,“北京放映”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上度过了自己二十岁的生日,也在这个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们从近百部中国影片中精选出43部进行集中展映。为了保证更好的播出效果,在收集所有放映素材后,我们连夜将放映硬盘交到西安组委会手中。在9月20日举办的国际电影高峰论坛上,各方嘉宾围绕多媒体形式下中国电影“走出去”之路这一题目集中讨论,各抒己见,在电影节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由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员工组成的“北京放映”方队走上红毯,形成了一道宣传中国电影的亮丽的风景线。

电影节的工作琐碎、繁重,但我乐在其中,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滴海水,与其他电影工作者一起融于电影节这片大海之中。我能从这个平台里看到中国电影的进步,在国际舞台上占据的重要地位;也能从电影节的筹办者、参与者身上看到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热情与执着;更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人身上看到他们对电影节这个平台的热切向往。

在这次电影节上,我也听到了来自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人对本次电影节的高度评价。意大利著名制片人德·劳伦蒂斯带领意大利文化交流访问团参与了专业研讨座谈,谈到这次的丝路电影之行,他难掩兴奋之情。他表示:“这是一次新鲜的体验,我心中一直有个中国故事。我的故乡在罗马,和西安一样都是历史文化古都。是丝绸之路把它们连接到了一起。”丝路电影节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德· 劳伦蒂斯想要的中国故事。他希望能把意大利影视传媒经验带来,做出新鲜有活力的文化作品。如果有可能,可以整合两国的影视资源拍一部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影视作品。纪录片殿堂级大师雅克·贝汉曾以《海洋》征服全球。他已75岁高龄,但依然来参加丝路国际电影节,除了带来新作品之外,也履行与中国影迷的约定,更如愿见到了中国的青年导演们一张张富有朝气的面孔。他开心地和他们分享从影的经验,并鼓励年轻电影人自己做导演和制片人,要用电影追求真理。特别要提到的是2016年度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突出贡献奖的获奖者,蒙特利尔电影节主席塞吉·洛塞克先生。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创办者,他开创的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一直以来都在支持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电影,帮助包括中国导演在内的众多电影人走向世界,他是介绍中国电影走向西方世界的先驱。蒙特利尔电影节特别为中国电影增设了“中国影片单元”,这正是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如今洛塞克先生近90岁高龄,仍在不遗余力地四处奔走,为中西文化交流贡献着力量。作为青年电影工作者,看到他们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听到他们的高度评价,看到他们的行动,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想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强烈愿望,心中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和使命的重大。

近3年来,中国电影的海外销售票房逐年上升,更是在两年间实现了增长20亿元人民币的飞跃。中国电影的质量及其艺术风格的影响力,已逐步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它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合拍片的发展更是为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注入活力。其中,《功夫瑜伽》更是作为合拍片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底蕴,讲述了中国故事和中国梦。影片的主演成龙曾说,你用心去做,有一天一定有人赏识你。用心做一件事情,有14亿人做我们的后援,我们的电影只要努力,很快就会更好地“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也为中国与全球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为全球电影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想象空间,这也将为中国电影产业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中国电影之所以能在今天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方面离不开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产业自身奋发图强、勇于创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与周边国家所展开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作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也在用实际行动为已经建立起来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未来有更多的合作可能描绘出一幅极具说服力的蓝图。作为一名青年电影工作者,我深感应该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坚持以电影为纽带的文化交流,在构建“一带一路”光影之梦的道路上挥洒青春、砥砺前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 张晨曦影视让外交的面貌更生动

2016年,蒙语版电视剧《北京青年》在蒙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了,这个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广大蒙古年轻人的喜爱。据我们驻蒙古的记者说,汪峰演唱的主题曲《存在》在蒙古街头巷尾传唱度非常高,所以2016年刘云山同志出席在蒙古的“电视中国剧场”启动仪式时,我们还请了演唱蒙语版《存在》的蒙古歌手与汪峰老师的徒弟刘文天一起演唱了这首歌,在场的两国观众既开心又感动,特别有共鸣。将《北京青年》译制成蒙语版并且在蒙古播出,就是“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全国的广电媒体机构围绕“一带一路”国家的影视“走出去”申报项目,特别优秀的项目还能获得资金支持。三年多来,影视桥的很多项目像《北京青年》一样,已经在海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很光荣,很有成就感,感受最深是影视桥工程的“高大上”的定位和内容的“走心”。

为什么说“高大上”呢?习近平主席2015年年底访问越南期间,我们在当地电视台播出了越南语版电视剧《北京青年》,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为领导人访问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16年10月,刘云山同志访问蒙古,我们请他出席“电视中国剧场”启动仪式并为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授牌,也是在这场活动上两位歌手唱了《存在》。这两个例子都是影视桥工程的成果。我想正是“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支撑,让广播影视更有力地配合了国家外交,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而我们的外交也因为广播影视的参与,呈现出更生动的面貌。虽然我只是“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这个大型机器的一颗螺丝钉,但当我们的项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我会感觉自己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感到特别光荣,特别“提气”。

怎样“走心”的呢?影视桥的很多项目很好地给我们树立了“民心相通”榜样,它们特别“走心”。“丝绸之路万里行”是陕西卫视的一档大型跨国采访活动,媒体团横跨欧亚大陆8个国家,所到之处引起国外媒体纷纷报道。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最后一站,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意大利罗马,罗马市政府在市政厅广场举行了盛大欢迎仪式。当时欢迎车队绕罗马古城一周,引起大量市民的围观和欢迎,场面很壮观。意大利前总统普罗迪先生还说:“我们在等待了两百多年后,又实现了重启丝绸之路的计划!”这句话从一个外国人口中说出,让我感到震撼和感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是有效果的。我们的媒体就是在做这样的理念传播,这就是影视桥工程的意义。

“丝绸之路影视桥”这个平台,让我在自己的岗位上看到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也看到了这么多精彩的中国影视“走出去”的故事。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 曹陟鑫“追剧”让彼此更了解

1949年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为苏联人民带来的国礼是山东大白菜、大萝卜和大葱,每样5000斤,大大增进了中苏人民友谊。

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为拉美人民带来的国礼是中国影视剧《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失恋33天》,这也是中国影视剧第一次作为国礼出现在世界舞台。其实小小一张光盘和5000斤大白菜一样厚重,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当代现实生活,肩负着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保障。

2016年5月,为配合习近平主席出访埃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阿拉伯语配音版《父母爱情》在埃及国家电视台同期播出,收视率突破了国家台的历史纪录。一位埃及教授说,《父母爱情》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实。一位埃及媒体人说,剧中的中国家庭“简直就是埃及家庭的翻版”,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节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埃及的社会状况非常相似,可以说《父母爱情》也是一个美好的“埃及故事”。

一次在埃及,我们遇到一位开罗司机,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特别兴奋,用地道的中文和我们聊起《父母爱情》,他说,中国很重要,看中国电视剧、纪录片就能知道今天中国的发展,而且他的中文就是追中国剧学来的。

2017年3月,中国电影《真爱》在阿联酋轰动了高层。《真爱》以感动中国人物阿尼帕为原型,讲述了她和丈夫在几十年间,抚养来自6个不同民族的19个孩子,将原本的几口之家变成200多人的大家庭的故事。首映当天剧场座无虚席,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台下坐满了身着白色长袍的阿联酋王公贵族和各界名流,一向矜持的阿拉伯酋长和贵族在公开场合穿着长袍擦着眼泪。阿联酋迪拜大学校长观影后在美国社交网站Instagram上传了自己和主演的合照,并写下一段留言:“《真爱》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电影,推荐每一位都去看,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迪拜媒体城负责人在看完影片后也热情地说,一定要把中国的影视机构开到迪拜媒体城来。

像这样的故事,还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发生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从“语言”和“渠道”两个问题上着手,通过“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中国影视剧本土化译配项目”打通语言瓶颈;通过开办“电视中国剧场”在国外主流媒体建立了中国节目的固定播出渠道。

今天,通过“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中国影视节目几乎覆盖了整个非洲大地,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已被翻译成豪萨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个语言,女主角毛豆豆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媳妇代表。《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被翻译成斯瓦希里语、英语、阿拉伯语,在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多个国家亮相,剧中男女主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非洲朋友,成为当地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像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爆款”节目还有很多。这几年我们积累了数万小时的节目库,培养了一批中国电视迷,延伸出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电视剧《北京青年》已被翻译成当地语言进入了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约旦,比如电影《杜拉拉升职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分别在越南、土耳其、老挝、捷克亮相播出,再比如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小朋友们见面了。

中国影视“走出去”从无到有,形成现在这样轰动的局面,离不开大家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离不开大家严细高效的敬业与担当。每次奔赴前线都是一场硬仗,从做好周密的准备和翔实的预案,到与电视台高层签署协议,与总编辑确认排片,提供多种模式的节目母带,甚至深入机房确认播出效果,这一切,虽艰辛,却值得。因为在我们心里,始终装着一座桥,那就是“丝绸之路影视桥”,那就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那就是“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桥。

猜你喜欢
走出去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国影视“出海”,风头正劲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