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与馆配商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017-09-17 07:19李玉洋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出版社

李玉洋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市场化水平大大提高,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显著增强,出版业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如今,馆配商在出版社图书发行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对“社”“商”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社”“商”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出版社;馆配商;必要性与可行性

1.引言

在出版领域,当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出版传媒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图书出版业作为国家文化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进入新世纪以来,馆配市场需求增加,馆配图书业务成为出版发行业重要增长点。馆配市场风声水起,馆配商联盟应运而生,将出版社与图书馆拉得更近了。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出版单位只有牢牢把握住时代机遇,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策略,通过与馆配商的强强联合,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便更好地为图书馆及读者服务。

2“社”“商”合作的必要性

2.1社”“商”合作是大数据时代“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网络、手机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各种信息的爆炸式传播。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大大丰富社会信息量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加大了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降低了信息的可传导性,就文化积淀而言,新媒体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夯实我们文化的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相比来讲,图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传承体系的重要载体。出版社与馆配商合作,能够实现1加1大于2,助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壮大和强化精品阵营。

2.2“社”“商”合作是构建“大出版”发展格局的关键选择

大出版概念的核心是出版、发行一张皮,读者、作者和出版商的界限模糊化。大出版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整合渠道资源,实现“订单生产”。然而,这样的目标还很难实现。上世纪90年代之前,出版社都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发行队伍,大多依靠新华系统,私人书店很少。90年代以后,各家出版社自办发行,有了自己的发行人员。民营书店和馆配商的出现,使图书发行行业更大层面进入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来一家出书、一家卖书的市场格局,给书业带来一股新风。馆配商拥有大量的渠道资源,出版社与馆配商合作,是主动适应“大出版”趋势,扩大品牌影响力、畅通发行渠道、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3“社”“商”合作是增强馆配商供货能力的有效支撑

当前形势下,出版社离不开馆配商。同样,馆配商也离不开出版社,书商与出版社是图书馆馆配系统的主要力量。书商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供货全面。一个书商可以同全国多家出版社保持密切的联系和良好的供销关系,能够集中多家出版社的图书供给图书馆,其备货能力是出版社不能比拟的。除了常态的书目订购,还会组织客户参加各类全国书市现场采购,这样既提高了销售业绩,也为客户提供了贴心服务,同时拉近了与图书馆的距离。出版社有资源,馆配商有渠道,双方的战略合作将有效扩大图书供给,增强馆配供货能力。

2.4“社”“商”合作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可以概括为“公众性”“公用性”“公益性”。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是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服务,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与一般图书相比,馆配图书拥有专、精、特、新等特点,偏爱专业性强、可读性强、经典典籍、年限较新这类图书。有实力的书商与大部分出版社有多年的业务合作关系,熟悉各出版社的业务范围,通过书商统一采购图书,更方便、更快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图书馆及时购置所需的图书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2.5“馆”“社”“商”合作是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坚实桥梁

在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中,出版社处于产业链上游,扮演着内容提供者的角色,馆配商是联系出版社和图书馆的纽带与桥梁,而图书馆处于整个产业链的终端,直接为读者服务,可以说,通过“馆”“社”“商”互利共赢合作模式的构建,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读者。

3.“社”“商”合作的可行性

3.1丰富的图书资源

根据有关数据,全国目前共有各类出版社580多家,年出版图书数量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58万种,同比增长6.1%,总印数86.62亿册,同比增长5.83%。其中,重印图书品种达21.5万种,占45.3%,总印数达46.2亿册,占53.3%,品种比重、总印数比重均较上年加大。其中,少儿图书出版3.7万种,同比增长11.9%;总印数5.6亿册(张),同比增长11.8%。当年累计印数超过百万册的书籍达68种,比上年增加。出版社的出版种类日益丰富,出书质量日益提高,为打造“社”“商”合作产业链奠定坚实的内容基础。

3.2成熟的馆配能力

随着图书馆集中采购的日益普及,图书馆直接从出版社采购的情况越来越少。馆配市场发展迅速,其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并出现馆配商强强联合、抱团发展的态势。馆配供应链演变为售前信息采集、售中质量监控、售后专业后续服务一整套配送销售运营链。馆配商与上游出版社与下游图书馆保持着密切联系,起到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个发展模式中,馆配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出版社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方便图书馆快捷高效地从庞大的出版市场中,获得自身需要的特色图书以及高附加值服务。

3.3巨大的市场空间

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公有图书馆共有3112家,包括国家图书馆1家,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39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60家,县市级、市辖区、县级公共图书馆2712家。截至2015年5月,我国共有高等院校2845所,以1所高校对应1个图书馆计算,我国高校图书馆大约有2845家。在馆配市场的磨合中,产生了一种要求打破旧的图书供求体制的强大动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全民阅读的普及、图书需求人数的日益增长、各个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大幅上升,使馆配图书市场空间日益增加,也给出版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3.4坚实的合作基础

全国馆配商联盟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该联盟2015年有效客户(产生订单客户)为400余家,总码洋近5亿。数据还披露了2015年在该平台码洋排名前20位的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一马当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紧随其后。从该榜单可见,传统馆配大社尤其是老牌科技类出版社优势尽显。由此可见,出版社与馆配商的合作已经有先例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增强了“社”“商”合作的信心,对促进“社”“商”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4.结语

總而言之,出版社可以与图书馆对接,但不能排除馆配商的作用。出版社、馆配商应该在未来的道路上,进一步加强深化合作,各取所需,相互依存,从而形成“馆”“社”“商”“读者”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振华.高职院校图书馆面相学生的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9)143-144.

[2] 李春成.出版物发行中盘模式探析[J].出版科学,2010(4):57-59.

[3] 黄金凤.金融危机下民营馆配商的困境和图书馆的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6):89-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版社
Investigation of Co-doped Mn oxide catalyst for NH3-SCR activity and SO2/H2O resistance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Thoreau and Walden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教育培训中心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