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柳青
【摘要】小学品德课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课堂是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体验活动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体验活动是小学品德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本文就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品德 体验活动 策略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的设计研究》FJJKXB1——135课题论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079-02
小学品德课堂的体验活动内容是,根据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例如游戏,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在活动主题方面选择能够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内容。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小学品德课堂的設计活动可以分为主动型、合作型、探索型。
一、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的意义
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关乎国家的未来。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任务是: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小学品德教学可以在小学生道德情感、认知判断能力成形的关键时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未来的人生路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随着新时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品德教学的方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验活动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的步伐,提升课堂效果。体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化的进步发展。
二、小学品德教学现状
1.品德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
目前我国小学品德课的专职教师紧缺,很多学校是采取专职教师代课的方式来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品德课教学精力,不能专心搞好品德课的课堂设计。师资配置的不足是制约品德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原因。
2.品德课堂体验活动内容单一,教学资源缺乏
在目前的小学品德课教学活动只给你,大部分的品德课教师都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多数情况下是以课本、教参、配套光盘为全部的资料。对于品德教学,教材内容的整合和补充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在当下时事资料丰富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资源匮乏是十分不应该的。
3.学生的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虽然小学品德课的课业压力不大,相对更加自由和开放,但是实际的教学中,依旧是传统的讲授方式。体验活动的主体更新不及时,重复化的活动内容让课堂教学留流于形式,课堂吸引力不大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体验活动主要限制在合作讨论、游戏体验,丰富了形式,活跃了气氛,但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提升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实施策略
1.优化教学资源
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中,体验活动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取决于课程资源是否新鲜有趣。课程可利用的所有资源都可以被看做课程资源。品德课要充分整合当下的国情发展、历史文化、爱国精神的资源,组织成学生的道德发展时间轴,逐步补充生活领域的社会道德素质。
2.合理开发教材
小学品德课本来就重视小学生精神文化建设,轻科学文化知识积累,所以品德课教材的选择要打破教材的限制,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由教师来筛选当下的网络信息,浓缩热点时事的道德内涵,开发进小学品德课教材。
3.强化课堂活动体验
德育工作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可度,也就是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小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在进行品德课体验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进行品德教育。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参与活动的想法,加深体验活动的心理感受,努力将课堂的体验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去,将活动的情感转化成脑海深处的思想意识。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品德课堂,提高体验活动的实施效果,是建设智慧校园的要求。要从提高师资力量、合理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师生对话的方面深入思考小学品德课的开展。通过体验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自身感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化的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岭.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2016,04:33-34.
[2]许桂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