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工程建设在扶贫攻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水利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文章从光山县的实情出发,如果要大面积脱贫,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在其中发挥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因此对加强光山县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对光山县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光山县;水利工程建设;扶贫攻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62
1 基本情況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连片特困地区的大别山区,总面积1835km2,人口84.11万,辖22个乡镇(街区),359个村(居委会)。这是一片贫穷的土地,光山县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识别登记,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户24002户,贫困人口79573人;2015年底,全县有贫困村91个,贫困户17450户,贫困人口57847人。在贫困人口中,缺技术致贫占27.16%,缺资金致贫占26.94%,缺劳动力致贫占11.93%,因病致贫占16.52%,因灾致贫占3.07%,因残致贫占3.65%,因学致贫占7.1%,其他原因占3.63%。根据光山县精准扶贫三年规划,2015—2017年,通过水利扶贫脱贫的贫困户2706户,贫困人口9641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1.11%。这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年初以来,在中央、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光山县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力争早日脱贫,为全县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到光山县文殊乡方洼村考察时提出“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鼓励村民利用荒地和水塘脱贫致富。这种思路不仅适用文殊乡,应该是放之光山各乡而皆准。既然利用荒地和水塘,就必须首先要整治好荒地和水塘,使零散的土地整片化,清理长期淤积的水塘,大力修建塘河堰坝,形成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良好风貌。因此。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整治后的林地、水塘旱能灌、涝能排,为科学种地、搞好养殖而护航。
2 重要性
2.1 水利工程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性
光山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是光山县的基础产业,也是光山县父老乡亲的支柱产业,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想实现农业稳定增收,保证农业高产丰产,就必须注重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家扶贫攻坚的大好政策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摆在农村工作首位,同时要求各乡镇积极配合,力争把水利事业建设好。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暧,极端天气较多,时旱时涝,使光山县广大群众对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和基础设施的认识不断提高,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对灌区灌排系统进行整修改造,从而改变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现状,促进光山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好水利事业,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提高贫困地区的抗灾能力,为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的收入,为光山县早日脱贫立下不朽的功勋。
2.2 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由于光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光山县紧密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依托光山本地优势资源,坚持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融互动,大力发展具有光山特色的农业产业,以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这种现状下,本着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手,摒弃传统的粗放灌溉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新精品农业,使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大棚蔬菜、苗木花卉等高附加值的经济型种植模式调整,从而促进高产特色农业的发展,在光山县已形成“农业生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基地发展模式,强化各种利益主体的联系机制,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建,是贫困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从土地流转中直接增收,同时农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对接,优先保证贫困人员就地就业,解决了留守老人、妇女的就业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既然兴建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的农业生产发展,那么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条件同步提高,不但农业灌溉用水会增加,而且非农业用水比重也会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灌区现有渠系为骨架,对灌区灌排系统进行整修改造,提高渠系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浪费程度,确保项目区农业用水需求,化解争水矛盾,保障光山县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力争早日脱贫。
2.3 水利工程建设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倡导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大部分村庄的醒目位置都悬挂着美丽乡村建设图,如果要使这些既定目标实现,必须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要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农村饮水难、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用水污染等问题,遏制土地退化,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还农村碧水蓝天,使农村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农民居之无忧。
3 建议
3.1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水利基础设施
由于光山县水利工程都兴修于20世纪60—70年代,那时国家经济十分困难,当时只注重骨干工程的建设,对大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重视程度不够,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工程,近的能灌,远的灌不到,干旱时村民们只能望水兴叹,“沟远水来迟”的味道让人心酸,真正离水源远的需要水而用不到水,好水没用到刀刃上。到了秋季收获的季节,灌得到和灌不到的田间形成了“冰火两重天”,村民们有的哭,有的笑。为了使光山县父老乡亲早日脱贫,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各项资金切实落实到位,只有国家政策的引导再加资金的到位,才能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末级渠系及田间配套工程,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村民们人人受益,无后顾之忧,而不能使旱不能灌、涝不能排成为农业发展的绊脚石,导致农民致贫。endprint
3.2 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初期因受资金限制,设计和施工标准低,当时工程建设投入大部分依靠群众自筹,管理方式也比较粗放,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大部分水利工程处于“有人用,无人管;只使用,不维护”的状况,大部分电灌站的机电设备、機房动力线路全部毁掉,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干旱时不能发挥效益,令人十分痛心,这些都是重建轻管惹的祸,只建不管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致使有的农民致贫。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出“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企业投资”等形式,鼓励、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然后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无论谁管理,都签订管理责任合同书,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保障这些已建工程的安全,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确保广大村民旱能灌、涝能排,从而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为父老乡亲早日脱贫添砖加瓦。
3.3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制度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广泛,在起初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各工程建设应规范有序发展,而不是删繁就简、偷工减料,形成“豆腐渣工程”“面子工程”。这样损失的是老百姓,他们遭受损失后反过来要找政府,这样的恶性循环,有损政府形象,影响官民感情。
3.4 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水利单位的职工多为内部子女,真正具备水利技术管理能力的人才稀缺。近年来,由于又受财政编制已满的限制,无法招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导致已建工程效率低下。我们应借着时代的“东风”,注重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本着“派出去,请进来”的思想,定期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对自身不断进行充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改变人浮于事的局面,使广大职工在技术与技能上提升一个台阶,以更好地服务于单位,服务于人民,为农村致贫扫清障碍。
4 结语
如今的光山已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大格局,光山县将借助中央办公厅定点帮扶和省市大力支持的机遇,汇全民之智、举全县之力,坚决搞好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后的管理与日常维修养护,在推动“农业持续增效、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不断迈进,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方针,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能力,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为光山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胡淑娟,陈巧云.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202.
[2]张力峰,李颖超.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2015(1):77.
[3]周裕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3):126.
作者简介:胡桂枝(1974-),女,河南省信阳市人,现在泼河水库灌区光山管理站工作,助理工程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