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图书的编辑策划之道

2017-09-16 18:28刘玉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策划

刘玉

摘 要 传记类图书能使人明智,促人思考,催人奋进。成功者的传奇人生对人们更是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其成功经验也为大众所追捧和借鉴。要做好人物传记类图书,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把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要力求史实准确,立论正确;要求新,包括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风格等;一定要生动;要做好市场定位问题。对历史人物作传需要编辑和作者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文学资质,如果编辑或作者具备与该人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优势,那么,所作的传记将更加真实可信,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 传记类图书;编辑;策划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35-02

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个人对历史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某种意义上说,传记类图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社会风貌。在当今,更是精英辈出,名人效应迅速膨胀,成功者的传奇人生对人们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其成功经验更为大众所追捧,从而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记类图书。

1 传记类图书及其作用

《辞海》对传记的定义为:或单称“传”。记载人物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大体可分為两类:一是属史学范围,即史传,崇尚严谨,征信;二是属文学范围,即“传记文学”,以史实为基础而有合理的虚构与想象。两类常有一定程度的交叉[1]。传记的写作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春秋时期的《左传》已出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西汉的《史记》对人物的传写已经很成熟了。就笔者有限的阅读经验来看,近年市场上影响较大的传记类图书主要有政治人物传记、财富精英传记、文化名人传记。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不同领域人物的传记,这类传记不如前三类传记影响大,但笔者认为,这类传记的出版同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就中国来说,古代的名君贤臣,近现代的改革家、革命家,一批批仁人志士都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对历史前进起到了进步的推动作用。在文化领域,更是群星闪耀,一代代文化名人留下了无数人类历史上千年不朽的精神篇章。相反,一些人物却与历史发展规律背道而行,最终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同时,也不乏一些人或功过参半,或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他们曾经是胸怀理想,英勇不屈的,但后来的行为却为后人所不耻,留下千古骂名。人是复杂的,复杂的个人或群体在历史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的人生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对于这类图书,实践证明,越是涉及敏感和有争议性的人物,销路就越好,但是图书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在行政法规上对出版物内容的基本要求,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

传记类图书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是巨大的,它们能使人明智,促人思考,催人奋进,具有恒久的魅力。比如,《李鸿章传》《蔡元培口述传略》等作品记述了近、现代史上那些人与事的风云际会,再现了清末民初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从而深刻地揭示出历史人物多舛的命运和个人在历史大潮中的无可奈何。《顾维均回忆录》则是举世闻名的外交家顾维均以“口述历史”的手法留下的一部现代中国的外交史。《巴金自传》和谢冰莹的《一个女兵的自传》勾勒了新思想影响下的青年男女冲出封建家庭,走向革命的成长历程,为几代年轻人追求进步提供了精神力量。胡适的《四十自述》则呈示了一代学人的治学路径及忧国心迹。《杜甫传》是诗人冯至结合自身的流亡经历,以切身的感触和体会所写就的一部对诗人杜甫诗化生涯的佳作。齐邦媛的《巨流河》记述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江平的《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不仅记载了江平先生一生的坎坷与荣辱,也涉及了其经历或了解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书不仅是江平先生人生历程和治学过程的记录,更是一部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缩影和历史写照。此外,沈从文的《从文自传》,杨步伟的《杂记赵家》,新凤霞的《我与吴祖光》,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赵俪生、高昭一的《赵俪生 高昭一夫妇回忆录》,乐黛云的《四院 沙滩 未名湖:60年北大生涯》,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金安平的《合肥四姊妹》,沈小兰的《书香岁月:杨绛》,陈伯良的《穆旦传》,邵绡红的《我的爸爸邵洵美》,沈昌文的《也无风雨也无晴》,马识途的《百岁拾忆》,何兆武的《上学记》,杨绛的《我们仨》,王鼎钧的“回忆录四部曲”,赵诚的《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清秋子的《国士——牟宜之传》,钱理群的《周作人传》《一路走来——钱理群自述》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传记

作品。

2 怎样做好传记类图书

笔者认为,要做好人物传记类图书,以下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一定要坚持党性原则,把社会主义的出版事业作为党的整个事业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自觉融入到出版实践中,在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任何偏差。在出版这个意识形态领域,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要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出版,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此前提下,具体到编辑敏感的和有争议性的人物传记,首要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他们的书写务必以党和国家的文献为依据,与历史的结论相一致。当然,对某些人物的认识是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史料的更加翔实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需要作者和编辑把握好分寸,既体现出新的认识,又不能与中央文件有出入,要注意出版物影响人们精神世界的社会效果。

2)人物传记类图书要力求史实准确,立论正确。作为一名编辑,在审稿时要分析并判断作者的写作是否以文献和事实为根据,是否在占有大量真实可靠的材料前提下书写人物,是否将人物放在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考察,是否体现了人物的时代特色。因为只有以丰富的材料为依据,如实记述人物的生平,是非分明,褒贬准确,才能刻画出历史人物的原貌,并对人物做出客观评价,这样的传记图书才能为读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读者才能从历史人物的奋斗与挫折、经验与教训、成功与失败,思想的精华或糟粕,精神的崇高或卑微中学习、思考、扬弃,也只有这样的传记类图书,才能经受历史考验,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endprint

3)人物传记类图书要求新,包括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风格等。一本图书如果没有新意,那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它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对于历史上的人物,如果没有新的史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很难找到具有原创性且有较高社会价值的选题了。这启示我们可以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寻找题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优秀代表,如若将这些人物也纳入编辑出版人的视野,那么选题的范围就宽广多了,更何况这部分人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状态对读者来说是可感可触的,其社会影响力也会更大。另外,如果选题内容基本不变,那么,编辑出版人就要在形式和风格方面下一番工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这该是编辑出版人一生的追求。

4)人物传记类图书一定要生动。如果没有主次,平铺直叙,语言乏味,那么,不管传主是什么样的人物,读者都很难将书读完,更谈不上会有什么启迪、教育意义。所以在对人物作传时,作者的选材一定要典型,司马迁在写廉颇、蔺相如时,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例。仅这三件事,廉、蔺二人的形象已跃然纸上。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还要注意细节的刻画。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恰如其分地描述细节,包括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刻画,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此外,人物传记要做到生动,作者和编辑还必须注重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中国自古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人物传记固然不能偏向华丽的辞藻、繁琐的描写、曲折的情节,但是语言的生动形象、用词的准确贴切、语句的简洁流畅、结构的合理巧妙还是需要琢磨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只有文史并茂,方能引人

入胜。

5)人物传记类图书也应做好市场定位问题。任何图书都只能满足特定读者的特定需求。书到底是写给谁读的?他们有些什么需求?出版社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需求?这需要有清楚的思路、详细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同一个人、同一件事,面对的读者不同,编撰的倾向性、角度、深度、风格等都应该是不同的。写给成年读者的人物传记和写给青少年读者的人物传记,它们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同的读者群体,也决定圖书的装帧风格及营销方式。

总之,对历史人物作传需要编辑和作者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良好的文学资质,如果编辑或作者具备与该人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优势,那么,所作的传记将更加真实可信,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辞海[M].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528.

作者简介:刘 玉,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划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南方名记
2017年,答应小编,继续来撩可好?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关于电视栏目策划的断想
《海洋岛屿与国防》栏目获省优秀选题策划奖
本刊诚征“独家策划”选题
阿吉奔三了
因影像 更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