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以我国省级电视台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策略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从不同时间段的省级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情况、国家化传播策略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着手,以2015年播出的纪录片《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的情况和效果为案例分析,试图总结和归纳出当下我国省级电视台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新方向。
关键词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省级电视台;纪录片;国际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5-0100-02
在2012年,中国的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电视纪录片的热潮,在很多的电视台都有关于纪录片的节目。同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CCTV1的《魅力纪录》播放了许多关于国内外电视纪录片,像CCTV9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好像开启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和向往,忽然之间电视纪录片成为了观众最为喜爱的节目,打破了以往收视惨淡的局面。于是纪录片就成为了观众观看节目中的首选。从节目的内容和题材来分析的话,虽然在某些方面是值得肯定,但是在水平上还是有所欠缺,就拿《舌尖上的中国》来说,仍然和国际电视纪录片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也带动了其他电视台在纪录片方面的努力,他们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创造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特点的纪录片,以实际的行动来研究和探索纪录片的发展之路,并在国际化传播中凸显了一定优势。
1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的国际影响
1.1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简介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是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精心制作,由江苏卫视与凤凰视频联网播出的全媒体大型纪录片,意在献礼建国65周年。该片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上线播出。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这个纪录片的内容核心在于“中国骄傲”,其中的题材都是关于在我国有着“世界之最”“中国之最”的素材,包括许多有着地方故事以及传奇,站在不同的角度,让观众更加了解我中华的源远流长的文化,这个节目展现了我国众多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像具有民族特色的江苏、贵州、青海、陕西等省①。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共15集,突破第一季以地域为单位的横向叙述方式,通过前期的大量数据整合与调研,分析并选出了15个外国人对中国感兴趣的内容,包括一些时尚潮流、古代文物、传统文化之类的既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又能展现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习惯的大众内容,从这些方面出发,去打造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外宣纪录片。
1.2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的国际影响
1.2.1 厘清思路创新
1)发挥品牌优势。《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一季共有36集,2014年在江苏台首播,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好评如潮,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可以说,这在中国电视纪录片领域也已经算是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了。所以为了借助这股势头更上一层,总台领导在谋划2015宣传报道计划时,便明确地要求了,应该做好品牌优势效应,走出国门,让海内外的观众进一步了解到“你所不知道的中国”。
2)外宣定位真实。2015年初,广电总台认为两季节目应该有所不同,所以启动策划模式,经过几番的论证与思考,将定位找准在了“国际视野和外宣表达”。虽然新一季加入了一些当下流行时尚和娱乐大众的元素,可依然将展示中国魅力、对外宣传作为目标重点。添加新元素的同时,也保留了外宣纪录片原有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彰显了中国的魅力与成就。
1.2.2 转化语态全新表达
近些年,不少中国纪录片走入观众的视线,但是相较国外,国内纪录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语态的展现。在第二季系列节目策划之初,整个团队就达成共识,要选用平和自然且亲切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每一个主题拍摄之前,编导团队都会与其交流想法,由外籍嘉宾亲身体验,并真实记录他们的想法,而不是像以往的纪录片,通过旁白让观众听到编导们想灌输给我们的想法。这种语态的变化,让纪录片变得更加易被大多数的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体。
1.2.3 微媒体宣传贯穿始终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这个节目有效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对节目进行宣傳造势,使得人们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产品上经常看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进而去了解。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突然一改套路采用了9位来自世界各地,颜值高、中文好的俊男美女,由他们亲身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来向观众诉说出导演的主题和愿望。而并不是像第一季那样,用当地人或者对当地有一些了解的嘉宾来为观众做讲述,这也是一种越来越微媒体化的宣传方式。
2 省级电视台纪录片对外传播发展方向
2.1 寻求国际化的创新方式
2.1.1 题材选择要创新
在电视纪录片的题材上要有新的突破。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特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极具魅力,这时就能够和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话题,我国的历史悠久,对于外国人来说,充满了神秘和未知。纪录片应以一种比较开放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结合创新,塑造出吸引外国人眼球,又能成为文化传播桥梁的好的作品。
2.1.2 叙事手法要创新
在叙事方法上要有新的创新。中西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体现在纪录片中也是如此,中国风格对于外国人来说相对有一些不适应。中国人讲故事都是相对舒缓但又有很强的逻辑性在里面,但是外国人却喜欢风格大胆直接又灵活生动。所以我国的纪录片需要借鉴国外在内容制作上的手法,让节目能够受到国际观众的接纳和喜爱。
2.2 规范化的制作与宣传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是其对外传播的重点环节,与导演讲故事的方式一样,我们在制作的方式上也要达到国际化的水平。
2.2.1 寻求资金和政策支持
与其他影视艺术形式相比,纪录片不仅制作时间长,投资规模大,而且收视人群也相对有限。所以纪录片的投资在众多影视制作机构看来是没有盈利的,导致投在纪录片上的钱远远赶不上投在影视剧当中的数额,这也导致了我国纪录片水平发展缓慢。但其实纪录片具有很大的保值和增值空间,被淘汰速度也要远远小于大多数的影视作品,所以这几年许多人也开始慢慢加大了对于纪录片的投入。endprint
2.2.2 国际化的宣传方式
除此之外,国际化通行的标准也适用于在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制作和宣发的过程当中。现今,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纪录片的投资方式也已经越来越商业化,通常都是由几家电视播出平台共同投入创作,也可能有一些基金会甚至联合某些影响较大的机构共同制作。而我们在发行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一种方式,由多个媒体平台共同合作,相应的利用衍生产品,类似于影像制品和相关书籍,产生再次销售,实现媒体和跨媒体之间的商业化运作。
2.3 多样化的对外传播渠道
要想使电视纪录片获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就要使对外传播的渠道多样化。目前,各个纪录片的传播渠道是不同的,主要是因为传播机构各有差异。比如,2011年贾樟柯与苏格兰威士忌合作拍摄了十二部系列微纪录片《语路》,这便是一种互联互通、多方合作的传播方式。利用多个渠道进行拍摄,能够有效的利用其他国家的平台资源,降低播出风险。通常情况下文化部对相关节目的宣传主要是利用驻外使领馆或者中国文化中心的方式来宣传,进行文化传播和形象宣传。但是对于国际电视来说,其总公司的宣传和传播主要是以自身的渠道媒体或者相互合作的媒体来进行,当然节目的专业活动以及国际文化传播机构也是其传播的渠道②。
3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也将促使纪录片成为观众喜爱观看的电视节目,因此,纪录片在以后的电视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以创新的手法和新颖独特的视角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魅力,借助了新媒体平台的推广和传播,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满足了观众们的好奇和文化需要,这是当下正在发展中的纪录片产业的一个值得借鉴的好例子,也是众多纪录片制作方所要悉心研究和密切关注的。
注释
①张秀:《云南电视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中国电视》,2013年第11页。
②王宁主:《全球化与文化:从<西藏一年>看中國纪录片在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任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版,第67页。
参考文献
[1]谭天.从《故宫》看中国纪录片的转机[J].中国电视,2006(5):5-55.
[2]李宇.《同饮一江水》:开启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媒合作的新典范[J].今传媒,2008(10):13-15.
[3]陈晓夏.跨文化美学视域下中国纪录片的文化自觉[J].新闻战线,2012(2):95-97.
[4]李伟男.电视纪录片编导的两大法宝——悬念和冲突[J].大舞台,2011(10):116-117.
[5]傅新原.纪录片国际化之“方案预售”机制初探[J].中国电视,2011(7):44-47.
[6]冷淞.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J].对外传播,2011(2):37-38.
作者简介:孙雯雯,研究方向为电视纪录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