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遏制领导之秘书岗位的负面影响——秘书腐败。领导之秘书岗位是指专门为特定领导人提供公务服务的专职秘书岗位。领导之秘书岗位的双刃性是指该岗位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源于秘书系统具有中介性性质而产生假借性以及对假借性的失控,导致秘书产生腐败。秘书腐败主要表现为秘书干预决策、以权谋私、与领导共谋私利等。其主要原因是秘书角色错位、选拔晋升制度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防治秘书腐败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个人自律、法律惩戒、制度约束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领导之秘书岗位;双刃性;假借性;腐败;防范
近几年,随着一批高官的秘书因贪污腐败而纷纷落马,秘书特别是高官的秘书被称为腐败的高危人群。据新浪新闻中心报道,“2014年以来28名秘书长落马”。[1]还有“河北第一秘”、“上海第一秘”、“秘书帮”、“秘书党”、“秘书部落”等[2]字眼渐注于人们的视野,秘书腐败一时间成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平台共收录关于秘书腐败问题的论文96篇;报纸类文章4篇,[3]人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分析秘书腐败的成因,探讨治腐方略。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以领导的专职秘书为立足点,以其岗位双刃性为突破口,在充分认识其双刃性的基础上,从哲学、秘书工作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其双刃性产生的根源,进一步挖掘该岗位负面效应——秘书腐败的表现及成因,探求防范措施。
一、领导之秘书岗位的双刃性概念界定
(一)领导之秘书岗位
领导之秘书岗位,是指专门为特定领导人提供公务服务的专职秘书岗位。1980年,中办发布《关于中央领导同志机要秘书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正省部级以上领导可以配专职秘书。”[4]
领导之秘书岗位的特征:“服务对象的特定性,主要为特定领导人服务;主辅配合的对应性,其业务范围对应于特定领导人的职能范围,该岗位要求秘书人员在知识、能力方面与特定领导人的需要相匹配;该岗位秘书人员承担不同的职位,有的在秘书机构或政府机构挂有头衔,有的在受权处理特殊任务时称之为首脑的“个人特使”,但大多数称为某某领导人的秘书。他们的编制一般纳入公务员范畴;该岗位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有参与谋划的权责,并在领导人授权下有一定指挥、协调、监督、控制权;在工作内容上参谋辅助、参与管理、事务协调及沟通方面的任务多,操作性服务任务少;该岗位人员与特定领导人的关系更为贴近,并与特定领导人构成主辅配合一体化关系”。[5]
(二)领导之秘书岗位的双刃性
双刃,也称双刃剑(Double-bladesword),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原来叫达摩利斯之剑。“双刃剑”的意思是两面都有刃的剑。当人们使用它的时候,如果一面对着敌人,那么另一面就会对着自己。双刃剑隐含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东西是有两面性的,既可以伤敌,又可能伤己。双刃性是双刃剑的引申义,是指一件事物的两面性,对特定事物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6]
领导之秘书岗位的双刃性是指该岗位具有两面性,即具有正面效应,也具有负面影响。领导之秘书岗位是伴随领导岗位而产生,其工作具有辅助性、从属性、服务性。该岗位的秘书虽然没有职权,但他们在为领导办理公务时,往往可以假借领导的权力行事。该岗位的秘书人员有知识、能力强、水平高,与领导工作上有良好的配合关系,经常为领导出谋献策,深得领导的信任,经过历练容易被培养为某部门负责人。同时,由于长期服务于领导的权力边缘会面临各种诱惑,容易失德失范。
领导之秘书岗位双刃性主要体现:一方面服务于该岗位的秘书一般都具有卓越工作才干和较高文化素养;在工作中长期与领导配合,可积累丰富的管理与办理事务经验,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又由于与领导属首属关系,容易被领导提拔重用。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越权越位、贪污腐败。
二、领导之秘书岗位双刃性产生的根源
(一)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领导之秘书岗位具有双刃性符合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该岗位的双刃性应该是由岗位的重要性和假借性决定的。一方面在这个岗位中的人员,岗位迫使秘書应具有很高的水平和能力;又由于跟随领导,可在服务领导中学到许多领导、管理知识和水平、提高各种能力,他们接受锻炼最快、见多识广;还由于提拔升迁有领导的关照等,因而秘书成为我国仕途上升迁较快的主要途径之一。例如:“黄华,原任叶剑英的秘书,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开朗,原江泽民同志秘书,现任湖南省省长助理[7]等。另一方面秘书系统不是权力机构,秘书所做的事务,都是为领导服务的,必须假借领导的权力,这又极易使秘书假公济私、徇私腐败。例如: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河北第一秘”李真,曾任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因受赂、非法所得等共计人民币1051.09万元,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8]
(二)从秘书工作的假借性特点分析
“秘书工作的基本属性是领导近身综合辅助性,这一属性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一切内容都带有鲜明的中介性,并在中介位置展开”。[5]秘书既是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决策与执行的中介,也是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传递与反馈的中介,是领导上情下达、协调内外、沟通左右的“纽带”和“桥梁”。“秘书的中介性特征决定了秘书系统是一个非独立的辅助管理系统,它只能围绕领导系统的目标和需求、根据领导系统的授权和意图开展活动,无独立的决定权和指挥权”。[9]为了更好地服务领导,由此派生出秘书工作的假借性。
秘书工作的假借性是指“秘书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中介系统,需要不断与外部系统发生交往和联系。但是这些交往和联系只有在领导的名义下进行,或者在授权对外代表领导时,才具有法律或行政上的效力”。[9]
假借性是秘书工作的特有属性,它是由秘书的辅助地位和参谋助手功能决定的。领导之秘书岗位服务的对象都是高级领导干部,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中,由于领导知识、能力、时间、精力有限,不得不把部分本属于自己承办的工作,授权让秘书办理。“秘书以领导的名义办理事务、处理政务,是领导工作的扩展和延伸的重要形式,是领导高度信任秘书的体现。”。[5]假借性在领导之秘书岗位工作中的主要体现:
1.假借性在秘书事务工作中的体现
一方面领导之秘书岗位的人员假借领导名义在办文、出席会议、接待来访人员、协调各方面关系等一系列公共事务的办理中,根據领导的意图,按照领导的授权范围,以领导的身份,用领导的思维,从全局出发,坚持事业整体公利,坚持原则,又不失秘书的本分,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不仅能为领导分忧解难,赢得领导的器重与信赖,还能提搞自身的办事能力和水平,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发展。另一方面秘书假借领导的名义办理事务,控制不好,极易产生腐败。
2.假借性在秘书辅助决策工作中的体现
一方面领导之秘书岗位的秘书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假借领导的名义参与了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前,为领导者提供各种信息,提供备选方案;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收集反馈信息,监督执行,进行沟通和协调,及时提出调整或补充性意见等。在决策贯彻执行后,又要负责工作总结”。[10]辅助领导决策,秘书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自觉、主动地与领导在思想上同频,在思维观念、知识、能力水平上与领导同步,甚至还要超越领导。无论是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每项决策都凝聚了秘书的心血,展现了秘书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由于秘书经常在决策中为领导出谋献策,深得领导的器重,会出现少数“秘书干政”、“秘书专政”现象;又由于秘书参与各项重大决策的酝酿产生过程,更加清楚涉及重大决策的核心机密,这就使他们有更多腐败的权力资本。
领导之秘书的岗位的秘书人员在决策辅助中出现越权越位、贪污腐败现象,也是由于秘书在决策辅助过程中假借领导的权力和缺乏自律与制度约束所致。
我们认识领导之秘书的岗位双刃性目的是为了主张其正面效用,淡化负面影响。从以上论述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该岗位之所以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假借性,服务于该岗位的秘书人员在假借领导权力办理事务、处理政务过程中出现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因此要遏制该岗位的负面影响首先应根治假借性导致的秘书腐败。
三、假借性导致秘书腐败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一)假借性导致秘书腐败的表现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11]秘书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的腐败,秘书虽然没有职权,但可以假借领导的权力,在缺乏自律和制度约束情况下,秘书腐败在所难免。假借性导致腐败的主要表现:越权越位,干预决策;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与领导狼狈为奸,共同谋利。
(二)假借性导致秘书腐败的主要原因
1.秘书角色错位,“官”“职”不分
秘书和领导职责发生错位。领导与秘书在工作职责上本应是主辅协同关系。现实中,部分领导与秘书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特殊的人身依附关系,领导成了秘书的靠山,秘书成了领导的拐杖。有些领导工作中对秘书依赖严重,他们把大量的工作安排给秘书去操办,把部分或绝大部分公共权力交给秘书去行使,因此,秘书拥有了巨大的隐形权力。一些秘书肆无忌惮,滥用领导的权力。
社会上人们对秘书角色的认知错误。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把秘书当成了“官”,也有人直接称秘书为“二领导”、“二号首长”。秘书处于核心权力与实施对象之间的“关节”上,在一般人们的思维定式中,要想找领导办事就要先打通领导的秘书这一关口,秘书成为一些人拉拢腐蚀的重要对象,如果缺乏自律和相应的制度约束,很容易滋生腐败。
秘书自身角色定位错误。领导人的秘书属于公务员编制,这使秘书自己也往往以官员自居。秘书可以代表领导受权理事,可以参与决策,这又强化了秘书对自身权力的认可。现实生活中,一些秘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借用领导权力大肆牟利。
2.领导干部秘书选拔晋升制度不规范
秘书选拔任用制度不规范。我国尚无完备的秘书选拔任用制度,领导干部的秘书选配任用,很少由组织调配,大部分是领导干部自己选定,一般不经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程序,组织人事部门履行手续也只是走个形式。有些领导干部履新也会带走原来的人担任秘书。领导干部自己挑选的秘书上任后,很容易形成由工作服务关系变成可怕的人身依附关系,把握不好,秘书就容易分享领导的权力。
秘书提拔晋升制度不规范。在当前的制度下,秘书的升职升迁主要有领导决定。为了晋升,有的秘书不择手段取悦领导,沦为领导的“家奴”“管家”,如果领导干部腐败,秘书也很难洁身自好或置身事外。[12]
3.秘书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秘书的监督管理还不规范,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很少涉及,也没有专门的秘书监督部门,对民主与舆论监督还重视不够。对秘书的监督主要由领导负责,由于秘书与领导是俱荣俱损的一体化关系,这样的监督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13]又由于秘书被看做是领导的身边人,得罪秘书就会迁怒其领导,有关部门和人员或不愿监督、或不能监督、或不敢监督,这样使秘书群体处于监督的“真空地带”,对秘书的权力运行无法起到制约作用。
(三)假借性导致秘书腐败的防范策略
秘书腐败并非我国专利,国外也时有发生,国外惩治腐败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德国、日本等国,为防止秘书腐败,这些国家对秘书这一职位做了各种法律与制度上的严格限制。
在德国,秘书被看成是政府机构的“看门人”,属于公务员系列。为了防止秘书一类公务员的腐败,国家制定了一套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主要有《联邦公务员法》《联邦惩戒法》等;各地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务员准则,如柏林制定了公务员收受礼品和酬金的准则。德国有关法律准则规定,秘书接受礼物的价值超过10欧元就算违法;秘书被解聘后,必须经过一年“等待期”才能到企业担任高管;秘书的个人财产情况必须定期公布等等。此外,德国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约束秘书行为,因此,很少出现秘书贪污腐败现象。[15]
在日本,秘书行业已步入职业化,秘书成为了一种社会职业,日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秘书,一般终身从事秘书职业,很少出现跳巢、转岗或突击提拔等情况。对担任国会议员的秘书,日本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连坐制”最为著名。日本的《公职选举法》251条明确规定,国会议员在选举期间如果发现其秘书有过违纪违法行为,就会被取消其议员资格,并且连续5年内不能再参加选举。除此之外,秘书如果出现贪污腐败等问题,议员和大臣还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14]
国外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惩治秘书腐败带来的启示:秘书人员自律;法律惩戒;制度约束。
1.秘书人员加强自律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水平,增强敏锐政治观察力和大局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在是非面前立场坚定。其次要重视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使秘书工作在法制和制度的轨道上正确运行。
认清角色,正确定位。关于秘书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秘书工作最突出的特征是当配角。我看这句话说得也对也不对。说得对,是因为秘书确实干的是辅助性、铺垫性工作,是领导的助手。说不对,是因为秘书的活动面比舞台上的配角更窄,它没有台词,没有亮相机会”。[15]秘书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力求做到参与而不干预、协助而不越权、服从而不盲从”。[15]习近平总书记对秘书角色和秘书工作性质的诠释,使我们认识到秘书工作是服务性工作,秘书扮演着服务者、参谋助手的角色,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始终扮演着配角,既没有显性权力,也没有隐性权力,更没有特殊权力。秘书假借领导名义办事,办的是公事,绝不可以假借领导权力谋私。秘书在心里和工作态度上则要严守秘书角色的本分,努力做到“不自恃、不自负、不自诩、不自卑和不自以为是”。[15]
2.加快实现秘书职业立法
借鉴国外和我国教师、会计和卫生行业经验,实行秘书职业立法。通过立法,使秘书行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体系,并通过法律形式确立职业规范,推进秘书行业法制化、规范化。在法律上明确“秘书”概念的界定、工作范围和职责;规定秘书资格和获得秘书资格的程序、秘书培养和培训方法、考核与奖励办法;确定秘书工作人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秘书的职级及晋升办法、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等。通过秘书立法,“明确秘书的独立主体地位,规范秘书的行为,赋予秘书相应的权力,使其在行使权力时有所依,使其从制度上摆脱对领导的人身依附”,[16]营造积极向上的秘书职业环境。同时,因有法可依,也可约束秘书的权力,使其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不再盗用、滥用领导的权力,从而遏制秘书腐败。
3.建立健全制约机制
(1)完善秘书选拔任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专职秘书的配备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杜绝领导干部专职秘书配备的乱象。还要规范不同职务的领导干部专职秘书配备的数量,防止领导干部以各种名目滥配专职秘书。规范秘书选拔任用程序。选配领导干部秘书,应完全按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要充分发挥民主,在民主推荐与评议基础上,由组织考察,最后经党委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还可以采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任用方式。建立秘书跨部门交流、岗位轮换制度。建议秘书服务某领导一般以一届(五年)任期为宜,最多不超过二届。改变秘书服务于某领导终身制的定式。建立秘书人员选拔任用失察问责制。凡秘书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一经核实,不管相关责任人在职还是离任,都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17]
(2)健全秘书监督机制。惩治腐败是一個艰巨复杂的工程,应构建一个全面、综合和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做到对权力的上下和左右制约,以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对秘书监督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力”的责任意识,在自己守住法纪底线的同时,确保“身边人”不违法乱纪。对秘书的工作与行为表现,领导要定期检查,凡发现秘书工作失误或行为失范要及时纠正。在授权理事方面,既要规范明确秘书的受权范围,还要对秘书权力的运行过程实施监督。上级行政领导要对下级机关秘书人员的选拔晋升和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业务主管部门要对秘书的业务权限实施监督;单位应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对秘书实行专业性监督。另一方面是外部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秘书实施党纪监督,对违反党纪国法的给予党纪处分。司法机关要加大对秘书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秘书腐败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加强社会群体对秘书人员的监督。主要通过热线电话、检举信、微信、微博等方式向监督机构进行举报、控告等。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报道优势,及时地向社会揭露一些秘书腐败事件,对秘书腐败形成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领导之秘书岗位的秘书人员虽然没有核心权力,却接近核心权力,可以假借领导的名义行使权利,这给该岗位秘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舞台,同时也为其布满了诱惑的陷阱。秘书尤其是领导之秘书腐败会损害国家的公信力,危及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和谐,不容小觑。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我国庞大的秘书职业大军中,领导之秘书及其腐败仅为少数。只要加强防范,就会使领导之秘书岗位这把双刃剑发挥出最大正面威力,使秘书工作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从而走向职业化、科学化、社会化。
参考文献:
[1]2014年以来28名秘书长落马[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15-05-08/183731810196.shtml
[2]盘点落马的高官秘书[EB/OL].
http://news.163.com/special/gaoguanmingshu/.
[3]中国知网[EB/OL].
http://kns.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4]李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秘书工作制度的演变和发展[J].秘书,2016(3).
[5]方晓蓉,方国雄.秘书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6]什么是双刃剑[EB/OL].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8499781.html.
[7]党和国家领导人秘书政要一览[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160fc601012rqr.htm20l2-09-10.
[8]官员秘书成腐败易发高发区[EB/OL].
http://shizheng.xilu.com/20150330/1000150003997424.html.
[9]向国敏.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孔昭林.使用行政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转引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2]汪文忠.秘书腐败的原因与对策[J].秘书,2015(12).
[13]蒙娜.将秘书的隐性权力装进“笼子”[J].秘书,2016(12).
[14]佚名.各国如何防止秘书成为“隐形特权阶层”[J].秘书,2016,(2).
[15]习近平.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J].秘书工作,2014(4).
[16]胡洪彬.近年来秘书腐败问题研究述评[J].秘书,2015(1).
[17]李松.秘书提拔路径隐患[J].瞭望,2010(45).
作者简介:
张爱梅(1965—),女,河北省唐县人,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秘书学。
报刊荟萃·上半月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