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研究

2017-09-15 17:27岳广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法律风险成因措施

岳广省

摘 要 法律风险往往会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商誉价值以及社会形象带来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企业法律风险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会涉及到国家、社会、企业自身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冲突,这就导致企业面临着多种法律风险。因此,企业需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企业损失,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法律风险 防范与控制 成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经济互动更加频繁。新形势下,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更多,例如:政治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中法律风险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而法律风险一般是具有可防可控性的,因此,企业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状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

要想探寻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措施,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虽然使企业产生法律风险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企业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

1.1企业外部存在的法律风险因素

企业外部存在的法律风险因素包括三方面:第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会有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修订,这就导致企业之前一些合法的行为可能就会违反新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就会利用对手企业法律意识的淡薄而采取各种手段来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目前,许多企业置身国际竞争之中,竞争对手更加强大,竞争手段更加难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越来越大;第三,尽管企业尽力去规避法律风险,但仍有许多法律风险企业无法规避,比如: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行政部门、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合法权益的侵害等,都可能使企业产生法律风险。

1.2企业内部存在的法律风险因素

企业内部也存在着一些而给企业造成法律风险的因素。管理制度能够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指导与制约作用,但是,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制度上难免会存在漏洞,而这些漏洞就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另外,制度执行过程中,也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制度落实不到位,未能真正发挥其指导、规范、约束的作用,进而导致企业产生法律风险。此外,由于企业管理者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些企业内部尚未建立专门的法律顾问机构,即便有法律机构,也得不到重视,大多隶属于办公室或其他机构,法律顾问人员也难以介入合同谈判、经营决策、工程招投标等重要经营活动中,造成各项经济活动缺少法律审查环节,埋下许多法律风险。企业外部因素和一些不可控因素我们无法操控,我们只能通过企业内部采取一些措施与调整,来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法律风险。

2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2.1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控制制度

企业应该狠抓依法经营与安全生产这两条主线,同时还要对当前的监控体系与法律审核体系进行完善,将法律审核和监控有效地融入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相关流程当中。通过这些措施,才能保障所建立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从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其审核、协调、监控、统筹等方面的作用。另外,上述已经说到,我国目前不断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出台与修订,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时关注国家最新的法律政策,可以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将法律法规与企业的需求与发展目标相结合,明确发展的重点,从而适时调整法律风险管理,让法律风险管理防范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加贴切,为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服务。

2.2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律师在各企业重大经营战略计划和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律师在担任法律顾问时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意见、合同的起草和审查等业务,能够有效预见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并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因此,企业就可以聘请专业的人才,构建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对经营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审查力度。针对各项经营活动,例如:项目投资、融资合作、对外担保等,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决策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对各项活动有关事项进行全面审查,保障决策的合法性。

2.3加强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2.3.1加强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产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企业要明确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首先,管理人员要加强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防范意识,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知识产权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应逐步健全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与纠纷处理机制,防止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引起法律纠纷;其次,企业在申请专利之前,应当做好相关的保密工作,明确知识产权的保密范围,与有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一旦发现被侵权,必须积极维权,并进行相应的索赔。若企业进行科研时侵犯他人专利,应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与对方进行协商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损失;最后,企业应加强对商标使用的监管,并对商标侵权及被侵权情况进行及时检索,防范法律风险。当发现本企业的商标被他人侵权时,应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减少损失及不良影响。

2.3.2加强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合同是约束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一旦合同管理不到位,就会产生各种纠纷问题。因此,企业应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征,编制不同类型的合同示范文本,例如:采购、运输、咨询代理等合同示范文本,在實际的应用中就能够更好的规避商务法律存在的风险,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在正式签订合同时,应当经由承办、审计、财务等部门及法务人员进行会审,以此来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如果合同存在不符合法规的情况时,应要求其及时补办相关手续,或是通过协商的手段中止合同效力。对于未签订或者越职签订合同等问题,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到企业的各个领域,企业合同管理人员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打造合同管理信息化,实现合同立项、审批、履行、归档等网络运行,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业务的完整性,才还能更好地规避法律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2.3.3加强法律纠纷风险防范与控制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法律纠纷问题,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法律纠纷。首先,诚实守信既是为人之道,也是企业立足之本,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研发高质量的产品,若企业丧失诚信,不但会增大法律纠纷的几率,而且还会损坏企业形象;其次,在保证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与完善性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合同规定,按约定执行,防止违约纠纷问题的发生,当出现纠纷问题时,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律顾问,在法律纠纷事件的解决上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尽可能采取仲裁的方式解决,避免法院诉讼造成技术机密泄露;最后,企业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已发生纠纷案件的分析,善于从错误中分析出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将存在的漏洞及时堵塞,尽量避免同一类型的案件再次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营管理中存在诸多风险隐患,这就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加强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最大限度地规避法律风险,进而有效维护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玥.浅析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范[J].中国商论,2017(01):79-80.

[2] 曾宪玮.中小企业经营中法律风险防范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1):29-30.

[3] 王晓梦.刍议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及控制要点[J].经营管理者,2017(13):2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律风险成因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