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十年网络语言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2017-09-15 17:02肖莉曹彩霞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法语音

肖莉+曹彩霞

【摘要】本文对从2006年到2016年近十年间出现的网络语言,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动态的研究分析,从而探讨出网络语言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关键词】近十年;网络语言;语音;词汇;语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交际平台。与此同时,网络语言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广义的网络语言,一是指信息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二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和产生的词语。在本文中所指的网络语言是指第二种,即人们在网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了各种键盘符号、网络通用语、网络流行语,还包括为了适应网络传播特性而产生的各种新语言词汇。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依靠互联网产生、传播及使用的语言系统,纵观其十年(2006—2016)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语音层面

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其语音出现了有别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表的音节形式。

如火遍2015年的网络词语“duang”,他是成龙代言的一个广告所引发的,也是出自成龙之口,不过遭到了网民的恶搞,意思是“加特效”,含戏谑性“很好玩”味道。但是我们用输入法搜索“duang”,是搜索不出来这个字的,翻译成中文的话叫做“杜昂”。“duang”不符合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表。再如“没sei”:没谁了,读音可以读成sei,就是说这件事也只有某人能做到,没sei(谁)了。来源于东北话。

二、词汇层面

首先,网络新词不仅局限于单音节、双音节,出现了大量的三音节、四音节,甚至多音节乃至短语的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了顺应人们日常交际的多样化需求,网络语言出现了大量的三音节词语,如周老虎、范跑跑、高富帅、楼脆脆等。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大量的四音节甚至是多音节词和短语,如:×也是醉了,且×且×。

网络语言多音节词和短语的出现,内部原因是语言发展丰富化规律和简化规律共同作用的体现。汉语词汇的音节不是停留在双音节上,从古代和近代开始,由于语言的严谨需要和语音的简化,音节的延长是势在必行的。其外部原因是社会生活模式改变,经济飞速发展,网络上不同文化的及时交流引发新事物的涌现,从而激活了汉语中的构词需要。多音节新词语的大量产生,显然是跟社会的发展、思维的丰富息息相关的。新现象、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的涌现以及词汇表达的严谨性,在时代的推动下给网络语言带来生命力极强的多音节新词语。

其次,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词,进入到网络语言系统后演变成语素,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

如“酱油”在现代汉语中能够单说单用,是一个独立的词。但最近随着2008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陈冠希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络上成为笑谈,从此原本表示一种炒菜烹饪调料的“酱油”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与自己无关的新事物漠不关心;2.表达对主帖的主题表示不关心没兴趣、不参与话题讨论的意思,从而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如酱油哥、酱油党、打酱油、求职酱油党等。

再如“互联网+”,互联网在现代汉语中本是一个单说单用的词语,然而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全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便迅速流行开来,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在“互联网+”系列词语中,如“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原本词的性质慢慢演变成了一个语素,并具备强大的构词能力。

然后,出现音变造词现象、错音造词现象、省音造词现象。

与网络语言产生之初大量使用谐音造词如“886”“MM”相比,近十年网络语言又出现音变造词、错音造词和省音造词现象。

音变造词就是网民在交际时把原有词的语音形式进行改变,新造出来一个语音,并用新造出来语音所代表的词语代表该词。如“酱紫”就是“这样子”三个字的语音进行改变而新造出来的网络词语。

错音造词,指网民在交际时把原有词的音节进行改动(改动声母、韵母),然后将新造音节所代表的词语表示原有词的含义。如“蓝瘦香菇”这个词就是通过改变声母的形式而新造出来的一个词,表示“难受想哭”的意思;再如“灰机”是改变原有词“飞机”的声母而新造出来的一个词。

省音造词,指网民在交际时把原有词的音节进行部分省略,然后将新造音节所代表的词语表示原有词的意思。如“我宣你你造吗”,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意思为:我喜欢你,你知道吗。“喜欢”的拼音:xǐ huān,把两个拼音合并縮写就是xuān(同宣发音),就念宣,“知道”拼音为zhī dào,把两个拼音合并然后缩写就是zào(同造发音),目前广泛流行于各大社区、论坛各种聊天工具的表情语言甚至主流媒体。

最后,网络语言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纯字母和纯汉字形式,还出现了纯拼音、汉字加拼音、汉字加英语形式。

如:郁闷ing、单身ing、hold住姐、没sei、duang、wuli。与以往的网络语言相比,近些年的网络语言出现了汉字加拼音、汉字加英语等多种形式。英语中,在动词后面加ing,表示正在做某事的意思。随着网民英语整体能力的提升及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网络语言里也套用英语的现在正在进行时语法,在词语后面加上ing形式,表示正处于某种状态中,如恋爱ing,指的是正在恋爱的过程中。

三、语法层面

由于网络语言的流传与使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网络,网络的随意性和个性化有利于网络语言的传播与使用,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endprint

如传统语法中“被”后面接不自主动词,表示一种被动的含义,但是“被就业、被增长、被代表”这些词汇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况。“就业、增长、学习、捐款、代表、卖淫、吸毒、嫖娼、自愿、辞职、开心、自杀、失踪”是自主动词,且大多为不及物动词,表示人们主动、自动地采取的行动或者达到的状态,是没有被动语态的,前面加上“被”字是一种语法错误。再如:“给力”按照语法规则来说,是不合规则的,给后面接具体名词,而“力”却是一个抽象名词,看不见、摸不着的。“女汉子”这个词语从语义上来说是一个相互矛盾的词语,“汉子”这个词语就含有“男性”的义素在内,和前面的“女”表示女性的义素构成矛盾。

这些有悖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的网络语言的存在,其实正凸显了在网络的大环境中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同时也体现了在网络大背景下联网,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语言智慧的平台,使“语言创新、创造”不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可以说互联网让社会进入了“全民造词”时代。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网络语言的变化发展,从某种层面来说折射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网络语言的变化中了解一定历史时期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人民生活的某些事实。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语言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了解民情、民声,为各种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明辉,辛明.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7).

[2]王璐.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的生命力[J].青年作家,2011(5).

[3]黄伦峰.从文言的消亡看网络语言的发展[J].语文学刊,2013(1).

[4]刘艳.网络语言研究综述[J].晋中学院学报,2015(10).

[5]郭亚博.言语规范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符号化发展趋向[J].萍乡学院学报,2015(8).

[6]邵敬敏,马喆.网络时代汉语善变的动态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8(8).

[7]孙向华.网络时代漢语言规范化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8(1).

[8]许之所,周莉.浅析2005年的新词语: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共变异[J].现代语文,2006(6).

[9]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文化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3(6).

[10]汪洪岩.网络语言成因及分类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11]吕升高.网络语言极端现象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

基金项目: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课题《近二十年网络语言发展变化研究》(tryz2014C05);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课题《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普通话教学的影响研 究——以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2015zc056)。

作者简介:肖莉,女,1987年生,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词汇;曹彩霞,女,1988年生,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语法语音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跟踪导练(二)4
对方正在输入……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