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中职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阶段教育中语文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掌握和锻炼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中职阶段的教育应该提高对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视。特别是新时期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职阶段是高素质、高水平、高职业素养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基础的教学科目之一,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新时期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当务之急就是革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下文主要对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
二、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措施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影音等资料结合起来,开展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想要让学生迅速地融入教学课堂中,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单靠黑板的展示以及老师的一张嘴,很难将枯燥的知识点讲得生动起来。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以及竞赛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到《雷雨》这节课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雷雨》这篇课文中的经典片段,然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再现课文情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极大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随着国内各个中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校为了招到生源,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也是放得越来越宽松,加上生源情况较为复杂,所以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也是天差地别。因此,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够继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教学。语文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就要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个综合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老师在分组时需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因为开展分层次教学,打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语文老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布置《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的课后作业时,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布置学生回去阅读类似的诗词;针对学习能力还算可以的学生,就可以布置其回去写一篇读后感;针对学习能力非常强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去创作出风格类似的诗词。
(三)在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听。但是中职教育的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薄弱,加上这样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是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学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感受,强化与学生间的互动,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一起完成教学内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极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比如在教《项链》这节课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合作扮演文中的角色,从而使得师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获得思想共鸣,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师生间合作完成角色扮演后,还可以一起讨论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及时消化教学重难点。
(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中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让语文课始终服务于专业课。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靠近专业课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比如针对计算机绘图专业的学生,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有关景物或者建筑的方位图绘制出来;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为文章中的景物写解说词,从而把专业课的学习与语文课的学习良好地结合起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可知,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在职业化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今天,只有迅速地转变教学模式,积极转变观念,才能促進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学老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借鉴先进、优秀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雄.试论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育价值导向实施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4(10).
[2]刘玲玲.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3).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