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
摘 要 在油气储运专业建设中,要立足专业实际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积极探索专业改革的新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油气储运工程 产学研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油气储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和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专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油气储运专业建设中要考虑专业改革的连续性和循序渐进,也要立足专业实际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积极探索专业改革的新思路。根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1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内涵
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借助产学研合作的平台,把学校、科研单位、企业等具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和环境以及对于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不同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更好就业。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通过与学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技术攻关,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使学校和科研单位科技成果产业化。
2建立各类合作教育基地,实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主要是与省级或国家级油气储运科研单位和省级以上企业,通过“科技联合攻关”、“共建基地”、“专业综合实习”、“双向兼职”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合作模式主要是聘请校外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专家,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指导教师,每年进行为期几个月的专业综合实习,实习采用“衔接式双师制”,即实习单位指派老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文献查阅与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等进行培养,学生返校后由校内相关的指导老师指导其毕业论文的撰写。
(2)进行合作教育模式的优化。一是要精简合作教育单位,选定几个实习基地进行长期的合作培养工作。二是进行基地的合作共建,硬件上的建设可以改善学生实习基地条件,提升实习培养质量,软件上的建设是通过协议的签订明确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使实习基地固定化、实习指导制度化、实习流程规范化。三是改专业综合实习的“衔接式双师制”为“全程双师制”,实习开始时就选定校内和校外教师,共同指导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四是指导老师实行双向互动式交流,外面的教师能进来内面的教师能出去的灵活模式。
(3)开展面向龙头企业的订单(定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就和企业签订双向选择的协议,实施定向定位的订单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择优在油气储运行业的相关企业,尤其是主要合作企业中就业,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保证。
3构建油气储运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要深入企业调研,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设置和改革课程体系。要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技术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的修改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为本,让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人士参与进来,使教学内容实用有效。在使本专业各课程系统合理的安排下,循序渐进,让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的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同时,要收集国内外有关最新的信息,用最新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与当今先进技术同步,提高教学质量。
4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的困难
首先,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不够重视。企业为了本身的利益,不会为学校培养人才配备更多的资源,企业不认为产学研能为企业带来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对于产学研更多的是为了争取资金和项目,反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所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取得效果。其次,机制不完善,缺乏监督。由于企业和学校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产学研实施中,很多时候都是走过场,大多都是以合作项目为载体的短期合作,项目完成就结束了,没有对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和实施。所以,要制定合理的监督和处罚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5结束语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而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级能源基地,对油气储运专业人才需求很大。促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能力,改善科技创新条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产学研教学中,充分利用和结合学校、科研单位、企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培养适应社会、懂得專业技术、适合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榆林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HGY2017-12)。
参考文献
[1] 陈艳辉,黄丽丹,李超柱等.产学研结合促进石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钦州学院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0(6):49-53.
[2] 范崇夏.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J].中国高教究,1998(1):47-48.
[3] 李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5):35-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