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2017-09-15 10:49柳春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习自主性体现小学语文

柳春明

【摘要】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是通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来提高学生能力的一门学科。所以,对语文来说,自主性学习具有重要

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技能,从而促使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自主性;体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想全面实行教育改革,将所有的教育弊端都剔除,教师就必须要反省自己,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得到体现,进而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动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行、思维情感都能得到很好发展,达到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目的。

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学习心情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发展不应该仅仅依靠教师的强制性教授,更应该让学生自发、自觉、带有情感地学习。小学语文的学习,主要是靠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才能更具有动力。因此,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对自身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帮助,进而使学生能喜欢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执行者,而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也是体现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良好的、互促互进的。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只有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教学质量才能有质的提升,只有让学生产生喜欢和教师待在一起的感觉,才能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转化到教师教授的学科上。因此,教師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就应该深入学生群体,要充分了解自身在学生眼中的看法,客观对待学生的评价,有不足之处,就要及时加以改正,以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进而实现师生的情感沟通交流,用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育改革多次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要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的自学,只有学生的思维不再受约束,学生的发展空间才能被释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而合作教学也是指使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进而拓展学生的学习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集思广益地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比如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中,针对“a、o、e、b、p、m、f”等这些基础的拼音练习,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死记硬背,教师也只是一笔一画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则就可以让学生来做老师,教师挑选出学习能力较强、对拼音识字掌握得较好的学生做模范,鼓励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知识,或者是让学生选择要教的字,并说出选择这个字的原因,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加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学生表达自身想法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要积极开展合作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外,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合作教学必须是具有效率的,不能流于表面,一切的合作学习主题都要围绕语文知识,否则,就会使语文教学变成形式化。教师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分层次、分环节地进行教学,层层递进,从简到难,使学生在经历了合作学习后,能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组《陶校长的演讲》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演讲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联系课文进行思考。比如“陶校长主要的表达是哪几句”“陶校长为什么会发表这些话”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的效率有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有进一步提升。

(三)注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具备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样化教学模式后,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如何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认为,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努力:第一,鼓励学生勇敢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学到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知识,同时还要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让学生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塑造多向的思维;第二,大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赋予学生一定的思维自由,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想法;第三,培养创新意识,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搜集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效率,采用多方法、多形式的模式开展教学,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能力提供更多帮助,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学周刊,2016(32).

[2]陈婷婷.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5).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自主性体现小学语文
预制语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
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