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教师专业性的原因探析

2017-09-15 20:36李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专业性专业化

李玲

摘 要 我国《教师法》把教师视为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从而肯定了教师专业性的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建立教师伦理底线制度和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促成教师成为专业性职业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教师 专业性 专业化 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尽管“教师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领域,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跨越也使得“教师”这一职业向专业职业过渡,然而理论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并未实现一线教育工作者职业的专业化转变。教师专业性的提升需要“教师应当如何”这一内在特性和“如何才能成为教师”的外在规范性要求两个方面同时把控。而教师职业内在方面存在着不可把控性、价值多义性、不可确定性和无边界性的特质。这三个内在的性质也是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所顯露出的文化特征,它从实践中真实的显示出教师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特征。外在方面又由于教师资格证把控不够严格,使得“如何才能成为教师”的外在规范满足不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的内在要求。

1教师职业的内在特质

1.1教育实践的价值多义性与不可控性

教师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一个不具可操作性定义、也没有具体含义的名词。教师职业目标的多样性致了教师职业价值多义的特征,教师职业的结果不可用单一的成绩或者可以限定的结果加以衡量,但医生手术的成功、律师案子的胜利是衡量他们职业的唯一结果,因此教育实践的价值多义导致了教师的迷茫,教师无明确工作目标的结果。或者说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要求的无知导致了自身的”道德权势化“,不是以客观的、多元化价值目标来要求学生,而是逐渐建立自身的”主观目标“,而逐渐偏离了教育的实质。

“埋头道德说教的教师从事着使自身“道德权势化”的伪善教育,教育学生顺从和忍耐的教师从事着使自身卑屈地服从权势的人格教育。”教师职业的存在教师自身站在一个成长模范、标准的道德高度去教化学生的问题。而道德本身、价值标准本身没有唯一性,且学生来源各个不同的阶层,培养目标具有多元因此要完成教师教化学生的这一工作并不简单。教化还包括了学生的成绩。教师职业不同与其他的职业,完成的目标具有多重性,例如:医生保证病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工作者保证病人的心理健康等等。教师的工作难以用一个较为可观的价值保准去评定学生,不能但从学生成绩、学习行为习惯等去评价学生的好坏,没有评定学生的客观标准容易造成教师的迷茫,不知如何去提升自身的专业程度,或者外在的建立一套自身的价值体系去评价学生以更好地、更有目的性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性。除此之外,教师的管理工作都依靠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如果教师把自身的课堂视为“个人“的,站在自我道德的最高点,而不是站在学生家庭、社会来衡量学生和要求学生,教师将职业变成了个人的,当职业变成了“个人”的时候,教师职业就丧失了公共所衡量的标准,也就丧失了专业性。专业性必须是有公共的参考标准,虽然这种标准可能本身就不是唯一的标准,但也有相对性的正确方向,而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生成的。

除了教育实践的价值多义性,教育实践还具有不可控性。虽然教育实践的价值多义但是教育的目标还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是教师对这种目标的的时间把控程度不高,医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自身娴熟的技能来、病人的病重程度来把控手术的成功率,但是,教师则不能,教师不能依靠自身的教学手段、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状况来把控教学目标,因为学生的状况太难以把控了,学生这一个体的学习方式、智力状况、学习行为习惯都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成果。对于自身工作的难以把握性造成了教师的迷茫以及不知如何去努力完成教育目标的结果。

1.2教师职业的不确定性

教师不一定是只教授一个班级,有可能是多个班集体,在某个班集体的教学计划有效,但是在另一个班集体里就未必有效,这体现了课堂环境的生成性。教学不是按部就班的,依据的对象不同,所教授的方式、难度、要求都要有所不同。教材、教案、教学理论对与不同的教师来说可能是差别不大的,理论层面的大同小异,而实践层面则存在着千差万别。在实践面前,教育科学的理论不过是一堆正确的废话。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教育理论知识不丰富的人走上教师岗位而能成功胜任的原因。而专业性很高的医生职业,医学理论是成为一个医生而言必不可少的。医学理论会给医学工作者实践上直接的指示,因此医学理论更具专业性,专业的指导性更强,而教育理论指导性明显很弱。而在实践指导层面,新手教师更依赖于自己的教学反思、同事的建议等等。教师职业的“不确定性”派生出许多消极的教师文化,看重示范教学、以教师年限来判定教师的专业性而忽视了教育理论的积淀。而教师专业性也得不到相应的成长。职业专业性依赖于职业理论高度的指导性和实践的规范性。

教师职业的“不确定性”还指的是教师工作评价的“不确定性”。教师的评价是教育界的一大难题,而且评价的的标准也不具有专业性。教师职称的上升主要是依据教龄的上涨、相应的书面材料齐全等。而专业性程度高的职业职称的提升制定的规则更加全面,更为丰富,更具有认可性。教师工作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教育本身也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而很多教育影响是不好衡量,这也就造成教育评价的片面化或直接根据可衡量的结果来评价的后果。

1.3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

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学,而教学工作性质的复杂性则使得整个教师职业的充满着不确定性。长期以来,教师教学工作存在着两个的基本的争议:而教学工作是一门科学呢?还是一艺术?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而艺术性能保证教师职业的创新性。但无论从哪一种内涵出发,教学工作都不是十分能够满足,也可以说教学工作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双重性质,也可说教学工作是介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一种工作。而“教师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充满着创造性,并且都对教师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教师教学工作不是先前预设好的,而是创造性和生成性的统一。教师职业的目标包括了:教授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待,而高度专业性的职业具有目标明确的特性。endprint

国外有明确规定过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而国内这一块还相当欠缺,教师职责向外延伸、工作时间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日常工作时间。而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角色要求也十分丰富。研究认为,教师要扮演以下角色:家长代理人;知识传授者;榜样;集体领导者;纪律监督者;朋友和知己;心理调节者。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日常琐碎的工作之外,还必须担当好教师这些工作的相应角色。但是角色太多,教师角色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冲突,教师也很难实现角色之间的转换自如。

“教职的无便捷性”使得教师工作的工作繁杂,远离专业的活动中消磨精神。教师专业活动时间少导致了教师不愿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導致了教师的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而言,其承担的责任与他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密切相关。由于角色的复杂性,教师的责任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涉及专业内的,也涉及专业外的;即使是专业内的责任也有主次之分。教师专业内的工作主要是包括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教学时间少,而学生日常管理则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管理。

教师职业的无边界性还包括教师职业的对象的无边界性。教师教育对象虽说是学生,但是他还得处理很多与学生相关的人物关系,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不得不牵涉到家庭的问题。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作业等等都是一个教师工作中必须完成的部分。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付责,还得满足家长的需求。

2教师职业专业性的外在影响

教师职业外在的规范性是提升内在专业性的保障。2015年以来,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家的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一方面限制了师范生做老师的优待,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当教师。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具备教师条件的人以正当的资格进入了教师行业。这也从制度上否定了教师培养需要长期的理论积淀。而国外的非师范生要想进入教师行业的话,必须修读教师教育理论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职业的专业程度。在实践层面,非师范生缺乏教师实习的培养而直接进入教师行业,如果换成医生来考量的话,医生没有经过临床实习直接给病人做手术,这是无法想象的。教师没有体验过教学现场而直接进行教学,完全是依靠小时候自身受教育的经历来操作的,而不具有对自身职业的专业认识。

教师资格证的限定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性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员不需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主要通过个人体验与个人工作经历来积累经验,而专业的从业人员需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且这种训练是在大学里进行的,是以是否接受高等教育为标志。“经过大学专门的培养赋予专业人员特殊的智力”。而师范生接受长期的教育和学科理论知识学习,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范除了接受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外,还会接受研究生教育,而非师范生则对于理论知识则是明显欠缺的,也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当丰富的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3提升教师专业性的措施

第一,促成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建立。教师职业具有不确定性、无边界行、不可控性、价值多义性促成了教师职业的创新型和反思性。反思性教师和创新型教师不单单是根据理论来把握实践,而是在把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复杂深奥的实践规律生成“科学的教师专业文化”。这种“科学教师的文化”具备了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指导特征。而这些“教师的专业文化”也具备常人难以把握的特征。

第二,制度教师伦理底线制度。虽然我国对与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没有相应的伦理底线要求。对于教师只有高要求,而没有职业底线的规定。因此教师成为了一个理想中“完美职业”,不断的对教师提出高要求,而另一边也降低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第三,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外在的制度是内在的保障,虽说教师职业具备了反思性的特征,但是教师职业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实践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发展至今,前人也总结了相当的教师科学理论,对与指导教育实践也深远的价值意义。因此需要提高教师职业的准入的门槛来保障进入教师职业的专业底线。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褚远辉,陈时见.从教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看教师的“职业倦怠”[J].课程.教材.教法,2010.

[3] 冉祥华.试析教师角色及其角色丛[J].黄淮学刊,1995,(4).

[4] Hoyle,E.andJohn,P.ProfessionalKnowledgeandProfessionalPractice[M].NewYorkandLondon:Cassell,1995.

[5] 台湾师范教育学会.教师专业[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1992: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专业性专业化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