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甫
7月5日,华大基因正式申购发行,发行总数4010万股,网上发行1200万股,申购价格13.64元。此举也被视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资本化的里程碑事件。
作为精准医疗领域的龙头,华大基因被誉为“基因界的华为”,拥有传奇的成长经历,曾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令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望尘莫及。而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被称为“基因狂人”、“土匪科学家”。
从最早栖身于中科院的一个小小研究机构,到迅速崛起为当今的基因界巨头,华大基因走过了怎样的路径,它的愿景与前途究竟如何?
根据深交所公布的数据,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只有12家净利润超过3亿元。这意味着,2016年净利润已达到3.33亿元的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即属前列。
关于资本的力量,汪建有着清醒的认识。1999年,他砸锅卖铁,把公司抵押给资本,“用钱说话”曾是那道不可触碰的伤疤。华大基因经历一波三折后登陆创业板,汪建占股42.42%作为实际控股人,试图借资本的力量让自己的“情怀”变现。
大胆“造反”,意外获得政府出资
过队、留过学,在美国读书工作期间汪建就开始接触基因科研领域。1990年在得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后,他开始想象自己和它的关系。
到了1999年,回国创业的汪建和杨焕明等伙伴决定创立华大。但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启动,整个市场处于资金人才两缺的状况。为了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汪建和杨焕明干了一件至今看来都十分出格的事件:在没有得到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上宣布,代表中国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任务。
这一做法被当时的媒体比喻为“造反”,汪建也自此给外界留下了一个“土匪”的形象。不过这次“造反”的结果是,有关部门为此出资5000万元,杨、汪等人也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团队一起得到领导人的接见。
基因科技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前期尤其如此。因此,如何谋求政府庇佑成为成立之初华大基因的重要功课。汪建曾对创业家&i黑马表示,“我现在告诉华大的人,你们谁敢要饭去?敢要的就好,不敢要的是笨蛋。饿都饿死你了,还不敢要饭?”
与政府打交道,除了“要饭”的勇气,一定还需要技巧。2001年,杭州华大成立,做的事情是水稻基因组测序。政府后来掏的钱加起来数以亿计。
脱离中科院,不做“科学混混”
时至2003年“非典”期间,在人们纷纷从重灾区的广东“外逃”时,北京华大基因研究所的掌门人却收拾行装,准备南下广州中医学院,获取SARS病原体。一个外传的说法是,如果不能合法获得,即使半夜撬实验室的门也要“偷出”SARS病原体样本,以便测序破译。
但实际过程并没有这么玄幻,据汪建的描述,后来华大在北京获得了SARS病原体,迅速破译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当年11月,中编委批准在原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基础上,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任所长,汪是副所长之一。
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公司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汪建都没有找到爆发的机会,直到2006年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诞生,其可以让测序能力百倍增加,成本百倍降低。汪得知这一消息后迫不及待地购买了一台,但由于采购的机器运输损坏无法运转,他又追加了5台。
此时,汪建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测序技术的进步将出现拐点,整个行业会迎来巨变。但中科院并不同意购买大批新机器。2007年,华大与中科院不欢而散,汪辞去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职务,率华大南下深圳,成立华大基因研究院。
这是一个事业单位。“从科学界出来就做企业,证明你在科学界是一混混。”汪建说,有人批评华大学术水准不行,他就想,要“发论文发得你们都不好意思”。随后,华大一口气在《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令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望尘莫及,深圳市政府则甘心掏出上亿人民币。
打破垄断,成为“基因界的富士康”
随着华大测序能力提升,一些科学家及科研机构主动寻求合作。华大第一个商业模式由此产生: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育种公司等提供测序服务。据华大科技当时的coo杨旭介绍,他们既有一两万元的单子,也有上千万甚至接近亿元规模的合作协议。
新机器的到来使华大的数据产出能力大幅提升,检测成本大幅降低。2009年时,华大的年营收仅为3.43亿元,而到了2010年,這个数字攀升到了10.37亿元。2012年华大的测序数据产出能力已占全球一半以上。因华大从事基因数据分析的员工中,相当一部分是刚毕业甚至未毕业的年轻人,华大自此被业内称为“测序工厂”和“基因界的富士康”。
华大基因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事件是,2012年开始,美国测序仪供应商开始把华大作为对手,开出天价保修合同,在购置新机器上做了诸多限制,检测试剂同时提价,被扼住咽喉的华大基因最终决定收购CG进军测序仪产业。
这是一个绝处逢生的故事,对华大而言,这次收购的意义是,从此走上了测序仪的自我研发之路。对我国的基因科技发展而言,这次收购打破了国际市场对测序仪的垄断。
外界认为华大基因抢到了“可口可乐的秘方”。汪建说,“其实,刚开始还不能说是可口可乐秘方,我们当时业内排行老三,后来我们又追加了20-30亿的投资研发生产。我现在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我们可以跟老大、老二平起平坐,在价格性能比上我们绝对是老大。所以我提出来五到十年让全中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基因测序带来的福利”。
被资本所伤,最终还是投怀送抱
企业发展离不开与资本的“纠缠”,汪建曾将资本拒之门外,也为发展拥抱资本。不为人知的是,资本曾伤透汪建的心。
“我曾经比王石更惨。1999年,我们砸锅卖铁,公司抵押给资本,为了把仪器和试剂买回。‘用钱说话,这句话是我永远的心头之痛。为什么把物质和金钱看得那么重要?这是不对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今天这么多的出生缺陷,这么多人有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多人患肿瘤,还不把生命放在第一位?”
什么样的资本可接受?对此,汪建解释,“逐的是长利,不是逐的当前利益,遵从我们的战略方向,这样的资本可以接受。所有资本在华大是享受华大员工待遇。任何情况下我都对两种人负责任,华大全体员工和华大战友,包括我们的投资人,我们投资人的家属”。
汪建最终还是选择拥抱资本。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尽管题材可期而且公司不差钱,但华大基因此次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
2016年10月,因申请文件不齐备,公司IPO被中止审查。彼时,华大基因官方回复是,因部分中介机构签字人变动,根据相关法规要求,更换签字人员需要履行中止审查程序。
今年3月14日,华大基因携更新预披露材料重归IPO队列。这份材料长达607页,比两年前递交的申报资料多了近100页。然而,更新的招股书却引来证监会的59问,其中公司独立性、机构股东适格性等事宜均被重点提及,这在新股发行的历史中较为少见。
历经一年半,6月23日,华大基金终于拿到了IPO批文。27日,公司发布首次公开发行A股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10万股,募集资金4.84亿元。根据发行安排,华大基因初步询价时间是6月29日、6月30日,网上路演时间为7月4日,申购日为7月5日。
一直对海内外众多投资人欲拒还迎的华大基因股东名单格外惹眼。其招股书显示,华大基因共有43家股东且机构股东居多,中国人寿、上海云锋、华夏人寿、深创投等知名机构均在列。
不过即便如此,通过华大控股及华大三生园间接控制公司42.42%股份的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仍为华大基因实际控股人。(编辑/张本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