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雷显兵+赵卫权+张凡
[摘 要] 本文以贵州省各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计算2000-2015年贵州88个县(市、区)人均GDP的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分析贵州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则逐步降低,2010年以后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变化不明显,说明省内经济发展比较差距在缩小。
[关键词] 贵州省;人均GDP;县域经济;增长差异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6-28-3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Growth Disparity among the Countries in Guizhou Province
Jia Min1 Lei Xianbing2 Zhao Weiquan1 Zhang Fan1
(1.Guizhou Institute of Mountain Resources, Guiyang Guizhou 550001;
2 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the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unit, calculated the rang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GDP per capita in 88 counties (cities and districts) of Guizhou from 2000 to 2015,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ounties of Guizhou from two aspects of absolute difference and relative differenc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unties of Guizhou was increasing gradually year by year, while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was decreasing, and the relativ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2010 was not obviou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ispar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was narrowing.
Key words: Guizhou; GDP per capita; county economy; growth differences
1 引言
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总量的增长,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均质的,由于先天的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方向差异,使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因素各异,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平衡性[1]。区域经济差异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它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国家经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以及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矛盾等众多研究领域。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直接体现者。对县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和宏观调控提供重要依据。贵州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进入21世纪,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经济增长在全国领先。同时,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本文对贵州县域经济增长的情况,从时间发展的尺度加以分析,试图得出贵州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特征。
2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地处西南地区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与湘、桂、滇、川、渝五省市相邻,位于西北到珠三角、东北与华东到东南亚的必经之地。贵州属于矿产资源富集区,煤、铝、磷等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016年贵州GDP达到11 734.43亿元,人均GDP33 127元,超过1 200美元,处于工业化的中期。按照西蒙·库兹涅茨的发展阶段理论,当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中期(中期的第一阶段);当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三产业而在GDP结构中占最大份额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的第二阶段[2],2016年贵州三大产业结构为15.8:39.5:44.7[3],具有工业化中期的特征。衡量工业化阶段的另一重要标尺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就业人数是否超过了第一产业,2013年贵州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3.3:14.2:22.5,表现出强烈的传统经济向工业化阶段过渡的特征。综合以上三个方面,貴州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生产要素集聚,以集聚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期。endprint
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测度指标
2.2.1 区域人均GDP标准差。标准差用于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2.2.2 区域人均GDP极差。极差用于测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与最低区域人均GDP的差异,是反映区域经济绝对差异的一种极端情况,其计算公式如下:
2.2.3 变异系数。变异系数表示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如果X代表贵州各县(市、区)的人均GDP,由公式计算得到的变异系数C测度了贵州经济发展水平县际差异,利用各县(市、区)的人均GDP,分别计算了2000-2015各年的变异系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2.3 选择区域经济分析的时间序列和地域单元
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如何划分时间序列和地域单元,直接影响到分析的结论[4]。其原因在于,区域经济差异在不同空间层次和空间格局上,在不同时段上表现的特征是不同的。
贵州是我国欠发达欠开发地区的典型代表,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改革开放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东部沿海的三大经济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而贵州由于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原因,“七五”“八五”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均慢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内陆地区深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贵州经济发展速度赶上或超过了全国水平。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新的能源发展战略背景下和泛珠江三角经济圈的带动下,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以煤炭和水电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十二五期间,贵州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5]。近几年,依托本区优势的环境条件,贵州着重引导生态产业、大数据产业和生物制药等高技术产业发展。
考虑经济统计口径的一致性,研究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本文选择了2000-2015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序列。贵州共分为9个州(市),而国土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常住人口3 555万,达到一个中等国家的规模,因此从全省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来看,州(市)级区域的经济划分过于粗放,不能展现经济差异的细部问题,为了方便统计分析,使经济数据更接近实际,選择县级行政区作为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的地域单元。从行政区划来看,贵州遵义市汇川区是新增的县级行政区,依据2004年以来汇川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行政区划的历史由来,把2004年以前的人均指标和红花岗区合并,两区共同使用同一指标。2012年后贵阳市新增设观山湖区,将小河区撤并入花溪区,统计口径上县级单位数量不变,本研究以统计年鉴实际统计数据为准。
2.4 贵州县域经济发展差异
2.4.1 绝对差异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贵州县级行政单位的人均GDP的极差总体上增大,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变大,期间在2008年有个小的波动,略有下降,缩小幅度约为3.2%。2008年主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二三产业受到一定冲击,而对传统的农业县影响较小,传统工业县市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之间的人均GDP差异出现短暂下降的现象,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经济进一步回暖,2008年以后这种差异有持续扩大的趋势。2010年以后,全省人均GDP极差加速扩大。
从表1可以看出,利用标准差所测算的全省各县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在2000-2015年期间总体上一直呈扩大趋势,只是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出现过两次缩小现象,分别缩小了221、285,缩小幅度分别为3.2%和3.9%。其中,2010年后增速加快,标准差曲线斜率增大。
通过测算,2000-2015年贵州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在扩大,但这并不能反映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极差和标准差的测算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县域经济的差距。例如:2015年全省人均GDP最高县(市、区)是最低县(市、区)的5.5倍,而这个数据在2005年为15.6倍,极比数据在降低。因此绝对差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释贵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2.4.2 相对差异分析。从表1的差异指标可以看出,用变异系数测算的全省各区域人均GDP相对差异在2000-2001年有一个短暂上升之后,从2002-2007年一直处于缩小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一直处于缓慢缩小的态势。其中,在2008年有突变,缩小幅度增大,这可能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贵州城镇经济受影响较大,发展速度减缓,而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农业县与工业县经济增长差异缩小。2009年以后人均GDP变异系数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态势,这说明这段时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变化相对较小。
3 结论与不足
根据以上对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的分析,对贵州区域经济差异在2000-2015年的变化过程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整体上是增大的,其中在2005年和2009年有两次小幅度的缩小过程,而相对差异整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二者的变化方向相反。绝对差异的变化幅度大于相对差异,以各县人均GDP的标准差为例,15年间增加了3.2倍,而各县人均GDP变异系数只缩小了50.9%。进入21世纪,贵州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绝对差异在扩大,经济强县与贫困县之间的绝对经济数据在扩大,但同时,随着贵州省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多条高速铁路开通,在西南地区首个实现县县通高速,贵州与外区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民族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强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带动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使县域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缩小,区域发展更加平衡。
第二,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了贵州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来看,影响是显著的,都使县域经济差异缩小。
第三,本文研究数据只采用了人均GDP单一统计数据,其不能全面的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计量分析也只选取了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这些统计数据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今后要让分析数据和计量方法更加科学全面,以便得出最接近客观事实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小健.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
[2] 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9.
[3] 贵州省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4]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5] 陈厚义.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两大战略[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1(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