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2017-09-15 12:37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生产性甘肃省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

孙珂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实现调控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对甘肃省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为研究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甘肃省2007年及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结果表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慢;后向关联程度较弱;前向关联中,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较大。

投入产出法;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一、引言

生产性服务业这一概念是1966年由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提出[1]。其含义是为了使工业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促进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产业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它与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而是直接服务于制造业,为制造业提供支持,依附于具有制造业性质的企业而存在。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国外学者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探讨和研究最早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研究方面,王建冬、康大臣、刘洋指出随着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依附性将越来越弱[2];申玉铭、邱灵等人指出目前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点,对国民经济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3]。

生产性服务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区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地提高。本文基于2007年和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计算,进而对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研究方法

投入产出这一方法是在1936年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Leontief)所提出,其原理是收集某一时期内所有内部部门在生产与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的投入(购买)来源与产出(销售)流向的数据信息,并把这些数据信息排成一张纵横交叉的表格;然后,依据这张表格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计算各种消耗系数;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投入产出法作为目前较成熟的经济分析方法,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常用方法之一[4,5,6,7]。

本文将运用投入产出指标系数来量化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性、前向关联性以及后向关联性,进而分析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状况。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一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时直接消耗的来自各个部门(包括其本部门)的产品数量。其中xij指j部门在生产中接受的来自i部门的中间投入量,xj表示j部门的总产出。

2.中间投入率

3.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需求系数

4.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指国民经济某产业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所引起的各产业的生产需求波动及程度。其研究的是某一部门的最终产品对整个经济系统总产出的带动能力。也称为后向关联系数或带动力系数。

5.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个产业均增加一单位的最终使用时,所引起的某一产业的生产需求波动情况。其探讨的是某一部门的最终产品对整个经济系统总产出的齐带动能力。也称为前向关联系数或齐带动力系数。

(二)研究数据

本文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以及甘肃2012年发布的《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传输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与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甘肃省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

三、实证分析

(一)中间投入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性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批发与零售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增长适中,金融业的中间投入率从2007年到2012年之间有小范围提高,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基本保持不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2年的中间投入率较之2007年有些下降。

表1 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整体来看,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普遍不高。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中各个行业的中间投入率均低于50%,这表明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增加值,低带动能力”的产业特点。

(二)影响力系数分析

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与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无论是2007年还是2012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类别中的各个行业带动力系数均小于1,这表明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个甘肃经济系统的带动能力较弱;通过数据的对比,还可以看出批发与零售业的影响力系数在2007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有所提高,表明该产业对其他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加。除此之外,其他产业的影响力系数都有所下降,这也表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在甘肃省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对甘肃省各个部门的产出拉动作用较弱,对整个甘肃经济系统总产出的带动能力也较弱。

表2 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力系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整体上看,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普遍不高,这表明当前甘肃省在该类别服务业方面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三)感应度系数分析

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与2012年的感应度系数见表3。从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明该类产业对甘肃整个经济具有较强的齐带动能力;其次是金融业,该产业对甘肃经济系统的其带动能力处于较平均的水平;除此之外,其他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系统的带动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从2012年的数据结果来看,除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感应度系数较之2007年有所降低之外,另外四类服务行业的感应度系数都有所增加。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批发与零售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大于1,表明这几类生产性服务业对甘肃经济有比较强的关联性。

表3 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感应度系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07》、《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

总的来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前向关联性较强,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产出具有较大的带动能力。但是科学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及信息传输还需要提高发展速度。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根据2007年与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甘肃省2007年及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得出结论如下:

(1)从中间投入性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在甘肃省的中间投入率增长较慢,从2007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除批发与零售业有较大范围提高之外,其他四类生产性服务业均无显著上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反而有明显的降低;在五大类别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特征表现最弱。此外,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与2012年的中间投入率均小于0.5,表明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对整个甘肃省经济系统的带动能力较低。

(2)从后向关联方面看,甘肃省的五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经济系统的带动能力都不强,对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较弱。由此表明,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还比较滞后,创新程度不足,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来增强对各部门产出的拉动作用。

(3)从前向关联方面来看,从2007年到2012年的五年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软件、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业的前向关联系数仍然较小,需求引力较弱,对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制约作用;其他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受到经济系统各产业较强的需求引力。甘肃省应该加大科研的力量,创新发展信息技术,让其为本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甘肃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存在产业结构分布不均的问题。邮政、仓储、交通运输业,批发与零售业发展较快,软件、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发展较慢,表明甘肃省的工业发展仍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发展还比较缓慢,对此应调整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加快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让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齐头并进,一同发展,让甘肃省的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创新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变目前制造业的现有模式,使其更智能化、服务化。让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包括企业管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让先进的科学技术作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其实现长足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3)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政策手段促进甘肃生产性服务业更好的发展与进步。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充分认识到生产性服务业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调整现有的企业发展政策,放宽准入标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具备该类服务性质的企业进行创新发展。

[1]Greenfield H.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

[2]王建冬,康大臣,刘洋.第四代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实践意义[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4:381-388.

[3]申玉铭,邱灵,王茂军,任旺兵,尚于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8:821-830.

[4]李博,韩增林.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J].地理科学,2012(2):169-175.

[5]付承伟,唐志鹏,李玉成.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京沪生产性服务业比较[J].地理研究,2013(9):1699-1707.

[6]张亚军,干春晖,郑若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内生与关联效应——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技术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4(6):81-90.

[7]Coffey W J.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Canada.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5,47(1):74-81.

[8]Goe W R.Producer services,Trade and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ur.Regional Studies,1990,24(4):327-342.

[9]刘起运,关于投入产出模型结构分析的规范化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4):65-71.

孙珂(1993-),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在读研究生,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生产性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