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娥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饮食日记干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周秀娥
(泰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研究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饮食日记干预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6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出院患者则通过微信平台及电话随访管理,根据不同的饮食管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日记干预。从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四项评分结果对比不同饮食管理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饮食日记干预,可以明显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饮食日记;饮食管理;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IBD)是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的一种,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1]。该病一般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研究显示,饮食习惯是造成IBD患者消化道症状和肠道炎症复发的主要原因。科学的饮食习惯在规范治疗前提下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还可以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本研究以我院出院炎症性肠病患者为例,探讨饮食日记干预在IBD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4月我院68例IB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D 15例,UC 53例;男28例,女40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2.1±3.5)岁;病程25天~9年,平均病程(35.65个月±19.84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IBD诊断标准。根据饮食管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纳入标准:经诊断符合IBD诊断标准者;无其他严重疾病者;年满18岁;具有一定认知能力;自愿参与本研究者[3]。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饮食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饮食日记干预,方法如下。
1.2.1 饮食宣教
向患者强调饮食管理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责任制护士以多媒体、座谈会的形式向患者普及炎症性肠病的饮食及营养的要求、烹饪方法、饮食禁忌,讲解饮食原则、食物选择;根据患者生理情况制定个性的饮食计划,向患者讲解饮食日记的作用,发放饮食日记模板,并告知正确的记录方法。出院患者提供图片或者文字形式的健康资料。
1.2.2 饮食日记记录
本研究参照由周云仙[4]等设计的饮食日记模板,饮食日记记录包括记录每天的进食的时间、食物的种类(包括正餐、零食)及重量、水及饮料的容积、烹饪方法及全身症状和胃肠道反应,如:腹痛、腹胀、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及颜色,记录发生距离进食的时间,并以此作为评估其消化道对食物反应的依据;提升饮食日记记录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心理状况,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1.2.3 随访方法
1.2.3.1 网络微信平台随访
出院时责任护士通知患者微信扫码进入科室炎症性肠病慢病管理平台,通过微信群随时抽查患者饮食日记,并对其进行分析,后期由专科医生、护士加以饮食指导,在线解答疑惑,并发送饮食宣教资料和生活质量量表(IBDQ)。
1.2.3.2 电话随访
患者出院一周内科室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结构,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并提醒患者坚持记录饮食日记。此后分别予第一、三、六个月采取电话回访方式进行生活质量测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随访180天,应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对IB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IBDQ包括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四方面,应用Likert7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数范围为32~224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180天随访结果发现,研究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IBDQ得分比较表(±s)
表1 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IBDQ得分比较表(±s)
组别 肠道症状 全身症状 情感功能 社会功能 总 分研究组 57.2±6.03 25.14±5.47 57.61±3.58 25.88±3.01 165.83±8.98对照组 48.56±6.24 20.55±4.67 54.72±3.13 21.97±3.24 145.75±9.45
近年来, IBD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人们比较重视的指标。饮食日记是指对IBD患者制定一系列饮食规划和管理,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饮食方案。在对IBD患者进行饮食日记干预,可以关注到患者饮食规律及养成日记记录好习惯的同时,也让医护人员了解饮食对IBD的重要作用,为科学饮食管理提供循证依据,积累临床资料,医患双赢;进而利用更科学专业的知识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饮食日记干预对IBD患者的心理、情绪、情感等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加快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饮食日记干预,不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饮食与炎症性肠病的了解,也便于及时纠正患者不良饮食习惯,优化整体护理质量,有效减轻病情,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社会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应用。
[1] 文力群,鲁 姣.自我管理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5,(30):3816-3818.
[2] 卢小红,杨静华,刘付群,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 全科护理,2014,(02):100-101.
[3] 吴 宇.饮食日记干预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5,(30):3017-3019.
[4] 周云仙,应立英.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日记本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09:8-10.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7
B
ISSN.2096-2479.2017.28.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