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中的应用

2017-09-15 02:12:48王秀丽胡凌娜于俊芹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待产圈员骨盆

李 卫,王秀丽,胡凌娜,于俊芹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100)

品管圈活动在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中的应用

李 卫,王秀丽,胡凌娜,于俊芹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100)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房提高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通过分析现状,针对重点缺陷制定相应的措施,从加强对圈员集中培训、增设必要的设施及宣传资料、建立制度、营造自由体位氛围四方面进行改善,观察活动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比活动前显著提高了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主动学习及工作热情等均有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率。

品管圈;自由体位;临产妇

在产程中骨盆和胎儿位置是相对可变的,协调两者彼此适应对于取得良好的分娩结局至关重要。调整孕妇分娩体位作为一种简单、无创伤、不增加痛苦、舒适的方法,不仅使分娩方式更加个体化、人性化和自然化,且一定程度能加速产程进展、可促进自然分娩,是一种有效的产时服务模式[1]。但在临实践中,传统的限制活动待产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2016年7月~12月开展了以产程中自由体位为主题的品管圈护理活动,效果显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本院正常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实验组。入组条件:(1)不包括胎膜早破、妊高症等病理产科,无剖宫产史。(2)正常足月临产妇,年龄20~38岁,。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体重等客观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率。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本院产房于2016年7月按自愿参加的原则由9人组成品管圈活动小组,,圈长为护士长,产科主任为辅导员,书记员负责收集数据。经智力激励法、投票法确定圈名(医互卫天使)和圈徽,寓意:医护共同呵护、临产妇自由体位舒适待产、分娩,呵护母婴安康。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QCC成员都能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管理理念等,并建立微信群,便于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

1.2.2 主题选定

通过大家集思广益产生活动主题4个,圈员利用评价法根据1、3、5打分,结合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维度评价,确定“呵护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分娩”为主题。并通过文献循证,确定选题理由: 自由体位分娩是产妇进入产程后,经检查无异常情况,可采取自己喜好的体位,助产人员向产妇介绍、指导自由体位的方法,孕妇可以自由选择走、蹲、跪、立或借助于分娩球及分娩车[2]。 孕晚期激素的变化使韧带和关节软组织松弛,允许骶髂关节和耻骨弓有较大的活动度,从而使骨盆成为分娩中重要的相对可变因素。产妇变换体位可使骨盆骨骼重新调整,有利于骨盆形状和容积发生变化,适应胎儿需要;可引发更频繁、持续时间更长而有效的宫缩;调整“下降角度”,即胎儿体轴与骨盆轴之间的角度,有利于发挥重力优势作用;增加胎儿氧供。自由体位有利于经阴分娩,在缩短产程及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同时也减少了产后出血量,降低了剖宫产率[1-4]。总之,帮助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是目前最推崇的护理模式。

1.2.3 拟定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2016年7月~12月,前四周每周两次会议,以后1次/周,50 min/次,每次会议从高年资到低年资轮流主持。制定活动计划表,公示在微信群,由主持会议者把控活动进度。

1.2.4 原因分析

通过圈员讨论,发现物(仪器、设备),人(产妇、家属、助产士、医师),制度,环境四个方面为主要原因,用鱼骨图分析影响产妇自由体位待产分娩的相关因素,见图1。

图1 影响产妇自由体位待产分娩的相关因素鱼骨图

1.2.5 现状调查

圈员利用检查表总结限制孕产妇自由体位待产分娩的因素,根据鱼骨图进行管理要因分析,根据80/20定律,得出医护及孕产妇知识缺乏、依从性差;缺乏必要的设施及良好的环境氛围为重点原因进行改进。

1.2.6 制定并实施对策

1.2.6.1 由辅导员(产科主任)对全体圈员进行集中培训:分娩时体位选择、母体体位在分娩中的重要性、母体体位的形式、产程不同阶段的母体体位等舒适、安全分娩内容;圈员每天自学1 h,在临床实践中辅导员给予具体监督、指导,微信群交流学习体会、分享成就。

1.2.6.2 认真评估临产妇,针对性的宣教传统卧位的适应症及缺点,自由体位的优点及方式,孕产妇待产期间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舒适的体位,可在待产室内随意走动、可采取蹲、坐、跪等姿势,也可坐或爬在分娩球上,或借助分娩架取一舒适姿势。圈员可根据孕产妇在产程的不同阶段或胎方位的不同具体指导其采取不同的姿势:侧卧位、侧卧位弓箭步、半卧位、垂直坐位、上身前倾位、手膝位、膝胸卧位不对称式直立位等。讲解孕产妇产程中的姿势挂图并协助实施,告知安全措施;静脉输液者给予留置针以方便活动;

1.2.6.3 形成制度

编写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知情告知书;护理部定期考核;护士长督促;圈员主动,形成制度化以便提高圈员的依从性。

1.2.6.4 增加必要的设施

跪垫、分娩架(自制),分娩球。将产程中的体位挂图上墙,定时播放宣教课件,营造舒适、自由体位待产分娩的布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品管圈主题活动开展前后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率,品管圈管理目标是临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率达到80%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品管圈活动前2016年1月~6月住院临产妇1820例,最终入组950例,指导自由体位133例,活动后7月~12月住院临产妇2325例,入组1498例,自由体位待产12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016年1月~12月每月的传统卧位例数与自由体位例数比较。

2.2 标准化

成果确认后,将其形成工作流程:评估临产妇-发放自由体位待产知情书-宣传讲解-再次评估-给予具体指导-总结-记录-改进。

3 讨 论

3.1 传统的床上卧位,产妇保存一个姿势,骨盆倾斜度不变,活动性受限,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均朝向产妇脊柱,胎儿下降阻力增加,可使产程延长甚至阻滞,多年来传统的床上卧位已形成习惯,且省事。通过开展QCC护理活动,协助产妇自由体位待产。QCC活动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程序引申,通过品管圈由基层护理人员共同拟定解决对策,达成共同解决问题的目标[5-7]。是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8-10]。本次品管圈活动圈员通过查找限制孕产妇自由体位待产的原因、制定具体措施,协助产妇在产程中通过变换体位使胎头与母体骨盆的适应性达到最优,有助于胎轴与骨盆轴方向一致,减轻产妇疼痛。持续运动如骨盆摆动、摇摆、步行等则能使骨盆各骨骼之间和骨盆形状发生连续性变化,指导产妇尝试多种体位,或两种体位相结合,使胎头移动到更合适的有利位置,一定程度可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提高自然分娩率[11-12];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并将成果标准化、形成工作流程;提高了医护、孕产妇及家属自由体位待产的依从性,使每月自由体位待产活动前的几十例,开展活动后几百例,自由体位待产率由14%提高至80%。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将产妇视为分娩的主体,不在将产妇限制在床上,鼓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导自己的分娩过程。

3.2 品管圈活动使圈员自动自发的活动,使其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13],显著提高了圈员的主动性;圈员轮流组织会议、主持会议,工作中积极调动产妇主动性、协助产妇共同完成分娩、并将工作成就在微信群中圈员共同分享,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改进[14-15]。提高了圈员的自身潜能和价值。提高了圈员工作热情,主动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从本质上提升护理质量,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 贺 晶,陈 璐.分娩时体位选择[J].中国妇科及产科杂志.2015.31(2):112-116.

[2] 罗雁冰.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42.

[3] 谢 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1.

[4] 李玉珍.导乐陪护配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69-70.

[5] 刘庭芳,刘 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

[6] 南雪峰,李英梅.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人为因素分析及助产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66-67.

[7] 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1(20):375-376.

[8] 王玉琼,郭秀静,雷岸江,等.QCC在护理工作中应用研究[J].进修杂志,2009,24(21):1945-1946.

[9] 金 静,林玉萍,谭 洁,等.品管圈活动在自然分娩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6(3):208,211.

[10] 蒋小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背景下品管圈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704-4705,4706.

[11] 林 青,陈 玲,林 丹,等.系统管理对提高产妇健康教育有效性的作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0):166-166,167.

[12] 刘爱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分析及品管圈干预的效果探讨[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4.

[13] 江小艳,沈皑萍.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围生产期产妇健康教育效果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6,16(3):10-13.

[14] 汤玉琴.品管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97-100.

[15] 周 红,王晓黎.陪伴待产及调整待产姿势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12-81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0.150.02

猜你喜欢
待产圈员骨盆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如何提高品管圈圈会质量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饮食保健(2019年24期)2019-12-24 08:44:40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LK程式按摩联合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谁来消毒待产包
检察风云(2014年11期)2014-06-01 12: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