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暑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

2017-09-15 10:16陈玉涵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降温医护人员高温

陈玉涵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33)

分析中暑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

陈玉涵

(宜兴市善卷骨科医院,江苏 无锡 214233)

目的分析中暑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 分析我院2016年急诊科100例中暑患者的救治情况,总结中暑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的经验。结果 100例中暑患者(先兆中暑患者、轻度中暑患者、重症中暑患者)中95例完全康复出院,救治成功率达到95%。5例死亡的患者均为重症中暑患者,其中2例患者死于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结论 争分夺秒的救治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以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中暑患者;临床急救;护理

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在烈日暴晒或者高温环境的作用下,人的汗腺功能衰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与水电解质丢失个过多导致人体代谢失序而发病,严重者可导致人体多器官功能损伤乃至衰竭,最终残疾或者死亡。儿童、老人、产妇、体弱多病的人在高温的环境下比较容易引发中暑,在同样的气温下,湿热的环境比干热的环境容易引发中暑。中暑是急症,病情来势的较为凶险,特别是重症中暑患者,这种疾病是需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的救治和有效的综合护理的。现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6年夏季收治中的100例中暑患者的急救与综合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患者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分析的中暑患者共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5~85岁,平均60岁。38例患者为持续高温下工作发病,63例患者是在室内发病,其中14例合并肺部感染,18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24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先兆中暑患者40例,轻度中暑患者有44例,重度中暑有16例。

1.2 观察指标

患者中先兆中暑患者主要症状有:体温不超过38.5℃,大汗、胸闷、心悸、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四肢麻木;轻度中暑主要症状为:体温38.5℃~40℃,皮肤湿冷、大汗、脸色潮红或苍白、全身无力、心率快、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少尿;重度中暑主要症状为:体温40℃以上,心率超过120次/min,除以上症状外伴或有烦躁不安、意识丧失、休克。

2 急救与护理方法

2.1 预见性护理

因中暑患者病情复杂,且重症中暑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故医师要向家属讲明病情和疾病的治疗与预后,使他们中暑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防止并发症的加重。医院接诊后要立即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限制探视,若患者病情严重神志昏迷,应由医院安排专业人员护理[1]。

2.2 非重症中暑的合理救治护理

在治疗非重症中暑患者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患者安放于室内通风且温度维持在20~25℃的空调房间内,让患者饮用含适当盐分的清凉饮用水,同时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必要时医护人员要给患者静脉输注葡萄糖水、生理盐水,也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预防发生呕吐物窒息的现象,直到患者患者的精神状态能够由烦躁不安到能够保持清醒。

2.3 重症中暑的综合护理救治

2.3.1 降温

①酒精降温:将患者安置在温度23~25℃的空调病房里,把患者衣物脱掉,使用酒精含量为5%~10%的冷水擦拭患者全身的皮肤,护理人员要注意边擦边按摩患者的皮肤,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散热。给患者的头部戴上冰帽,在患者四肢大血管暴露的部位放上包了毛巾的冰袋,同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不要将冰袋放置在患者足心及腹部,防止意外突发。②温水擦浴降温:用含有适当温水的毛巾擦洗患者全身,使患者皮肤留下水渍,通过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来达到降温的效果,不要将患者放置在凉水中浸泡,这样只会加重病情。③药物降温:用5%葡萄糖盐水500 mL稀释氯丙嗪25~50 mg静脉输注,在2小时内滴完,在使用药物降温时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若血压在明显下降,应按情况将注射液减速或停药[2]。

2.3.2 呼吸系统的护理

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持中暑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发生窒息状况。帮助患者保持去枕、平卧姿势,头部偏向一侧,用吸引器快速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的呕吐物、分泌物;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有缺氧的征兆,患者呼吸困难的话医护人员可用呼吸辅助器帮其通气。

2.3.3 循环系统的护理

医护人员应重症中暑患者时刻的床边监护,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对心电解异常、休克、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重点监视,防止患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定时严格的观察患者瞳孔对光发射的变化,使用脑电图几脑CT检查病情有变化的中暑患者,明确中暑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避免脑水肿的病症发生[3]。

3 结 果

100 例中暑患者中治愈95例,救治成功率达到95%。5例死亡的患者均为重症中暑患者,其中2例患者死于MODS(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并发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见表1。

表1 中暑患者临床疗效(例,%)

4 讨 论

中暑常在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下发生,一般年老体弱,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比较容易促发此病。除此之外人们久病卧床,过度疲劳,产妇及婴幼儿,长时间逗留在空气潮湿温、通风不良及温度较高的室内也易发生[4]。

在高温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的调节生活和做好耐热锻炼,要注意防止热源的直接辐射,戒烟少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吃含有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中暑重在预防,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医生提倡在高温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相关人员在电视等媒体需要增加高温天气的预警,提醒市民做好中暑预防准备;社区需要普及防暑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中暑预防水平,相关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旦有人出现中暑先兆,应及早就诊。

[1]郝 冉,王 艳.夏季越野训练中暑的预防及急救护理[J].医学信息,2015(19):104.

[2]蔡文霞.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处方药,2015(4):142-143.

[3]王记硕.46例中暑患者急救治疗与护理观察[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10):172.

[4]杨 娟,孙邦旭.62例中暑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5):441-442.

本文编辑:王 琦

R59;TP3

B

ISSN.2096-2479.2017.32.42.02

猜你喜欢
降温医护人员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动物降温有妙招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高温来袭,警惕寒湿作祟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页岩气开发降温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