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桥梁结构
浅谈上海高架快速路桥梁结构设计的发展
王浩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上海市快速路高架桥的建设经历近30 a,高架桥主体结构也从最初满足功能要求、节省造价为主的类型,发展到现在在满足功能前提下,更多地考虑施工快速、保护环境,提高工作效率等。为了顺应发展的要求,设计从总体到细节,从每个构件着手,精心构思,不断改进。
高架桥;结构更新;预制拼装
为了满足日益繁忙的交通,上海市从1990年开始建设地面立体交通网。从最早的内环高架、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到以后的外环、中环、逸仙路高架、沪闵高架、嘉闵高架等周边的多条快速路及各种大型的枢纽网等等,经历了近30 a的建设,随着交通功能、环境保护等要求的不断提高,桥梁结构从上到下、从总体到细节均发生了重大变革。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的交通网越来越完善,高架桥线形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庞大。
(1)从总体布置上看,高架桥的长度在随之增加;
(2)从局部的跨径设置看,沿线需跨越的横向道路、河道以及部分重要的商业区、住宅区越来越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桥墩布置带来很大困难,为此,设计逐步把标准跨径从20 m左右优化到30 m左右;
(3)从横向看,由于在高架桥下还布置地面辅道系统,造成地面用地紧张,要求高架桥的桥墩尽量缩小横向宽度,由此高架桥的横向悬臂从7 m左右增加到10 m左右,而且在承台的布置上,尽量将承台宽度控制在地面分隔带中,避免破坏地面道路的路基;
(4)从外观上,设计力求整体结构的风格协调一致,梁高变化和桥宽变化处,设计尽量采用平缓过渡,避免视觉上的不和谐;
(5)从方便施工,节省工期考虑,桥梁的单体构件尽量标准化,提高工厂化预制构件的比例,减少现场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从而也降低施工成本,节省工程造价。
20世纪90年代的内环线、外环线、郊环线、沪杭高速、沪宁高速等高架桥,设计在满足交通基本功能前提下,更多地考虑建设成本,施工方便,普遍采用当时上海地区非常流行的先张法简支板梁,桥面连续结构。
上海地区位于软土区域,以前的桥梁较多采用对控制沉降要求较低的简支结构。对于跨径大于或等于13 m但不超过22 m的跨径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见图1)。当时预应力空心板梁工厂预制工艺成熟、质量稳定,运输及安装也较方便。当桥梁位于平曲线段,在弯曲半径不小于1 000 m处,仍可用折线替代曲线做成直线形板梁,利用板梁的悬臂来调整曲线。且当时简支空心板梁结构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工快速、投资节省。
图1 简支板梁断面
在内环线、外环线以及郊环线工程中大量使用该结构。随着这些工程陆续建成通车,交通量增长快速,据养护部门及检测部门反映,简支板梁逐渐暴露出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
(1)外形单一,景观上造成视觉疲劳;
(2)当时简支板梁的横梁连接采用铰接,铰接构造在理论上可行,但往往施工难以达到完整铰接效果,特别在重型车辆下铰缝的耐久性非常差,造成大量铰缝处漏水,运营阶段的养护成本大。
在设计上,随着交通量的增大,高架桥的车道从4车道提高到了6车道,桥宽在25~30 m,且需跨越众多路口,20 m左右的跨径相对于桥宽略显偏小,且20 m左右跨径的跨越能力较差。显然铰接板梁已无法适应高架桥的发展要求,故在南北高架、中环高架、嘉闵高架等设计中设计采用30 m作为标准跨径,并在横向采用刚性连接,增加了整体性,行车舒适性,减少养护工作量。适合30 m跨径的桥梁结构有简支T梁、简支小箱梁和连续箱梁。
简支T梁(见图2)和简支小箱梁(见图3),施工便捷,对地面交通影响小,本身的刚度整体性较简支板梁好,在墩顶处可以桥面连续也可结构先简支后连续,缺点在于外形单一,景观效果一般,且无法适应平面线形复杂处的布置。
图2 简支T梁断面
图3 简支小箱梁断面
大箱梁(见图4~图7)的整体刚度、耐久性、行车舒适性是其他构件无法比拟的,且外形多变、美观,对于平面线形曲线复杂处也能完全适应,缺点在于施工时搭设的满堂支架对地面交通影响较大,造价也略高。
图4 直腹板大箱梁
图5 鱼腹形大箱梁
图6 双弧形大悬臂箱梁
图7 弧形大悬臂箱梁
针对这些结构的不同特点,设计在标高较高、跨越河道、跨越重要路口以及景观要求不高处基本采用简支T梁和小箱梁,例如跨黄浦江大桥两侧的引桥、嘉闵高架等;在景观要求高,平面线形复杂区域,以及施工场地允许情况下较多采用现浇箱梁或钢箱梁,例如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虹桥枢纽、沪闵高架等。
随着上部结构的改变,高架桥的下部结构也随之变化,除了满足上部结构受力要求,更较多地考虑景观效果,和节省土地的需要。
配合简支结构的下部结构基本为立柱加盖梁,对于外环线、郊环线或高速公路桥梁,地面不设辅道处,设计往往采用最经济的排架墩桥墩形式(见图8),即钢筋混凝土圆形立柱和矩形盖梁。在要利用桥下净空设地面辅道处,设计基本采用双柱墩或独柱墩加大悬臂预应力混凝土盖梁(见图9、图10)。
图8 排架墩
图9 双柱墩
图10 独柱墩
根据受力需要和景观效果,盖梁的横断面也形式多样,如上部结构是先简支后连续构造,则盖梁断面采用平头盖梁(见图11),对于悬臂较大的盖梁,为了增加盖梁的高度则要采用T型盖梁(见
图11 平头盖梁
图12 倒T盖梁
图13 T型盖梁
配合连续梁结构的下部结构基本为钢筋混凝土立柱加系梁,桥墩的整体外形与上部的箱梁外形要协调,立柱的间距要满足地面分隔带宽度要求,立柱上端根据箱梁支座间距的要求需设向两侧的弧度,增大立柱上端部横向尺寸(见图14),并根据受力要求设置上系梁。
图14 连续梁桥墩
连续梁桥墩立柱的断面形式也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种变化(见图15)。
图15 连续梁桥墩立柱断面
在桥梁结构的选型中,桩基的类型向来是整个工程的重点,选用桩基的几个因素:
第一,根据地质情况选用桩基;
第二,根据受力情况合理布置桩基;
第三,根据周边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来选用桩基。
合理的桩基设计可以避免对地面辅道路面的破坏,降低承台厚度,减少施工时的开挖工作量,也可节省工程造价。
早期更多地是考虑节省造价、节省工期,高架桥的桩基普遍采用预制打入桩,内环高架时期采用450 mm×450 mm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见图16),总长度在30 m左右,分2~3节桩,上下节桩采用角钢焊接连接。
图16 钢筋混凝土方桩(单位:mm)
随着高架桥建设规模的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经验,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的缺点也暴露无疑:
(1)截面尺寸小,承载力不高,特别是承受水平荷载能力差,使得墩台下配置的桩根数较多,造成承台较大;
(2)截面尺寸小,桩长有限,有些区域桩端到不了良好持力层;
(3)打桩时易桩头破碎,桩身易歪。
为此在高架桥设计中逐步用PHC预应力管桩(见图17)和钻孔灌注桩替代钢筋混凝土小方桩。
图17 PHC预应力管桩
高架桥中常用的PHC预应力管桩桩径在600 mm,截面为薄壁结构,内配预应力筋,桩长可以达到45 m左右,分3~4节桩,上下节桩通过法兰焊接连接,桩端有开口的桩靴,在计算承载力时端承力可按全断面计算,同样长的600 mm直径PHC预应力管桩承载能力与直径800 mm的钻孔灌注桩相当,但造价比钻孔灌注桩要低许多,而与小方桩比垂直承载力和抗弯能力均有较大提高,故而可以大大减少桩基的根数,缩小承台尺寸,加快施工工期,故设计在上海高架桥设计中大量采用PHC预应力管桩。
但由于打入桩在施工中对周边的房屋建筑、管线均有不利影响,当需穿越一定厚度较密实的中密砂层时,沉桩有一定难度,且在有高压线处桩架施工会有一定的危险,故遇到这些区域钻孔灌注桩存在较大优势,施工时基本没有挤土效应,对周边的建筑、管线没有破坏影响,只要控制施工质量,钻孔灌注桩的沉桩没有困难,且钻孔灌注桩没有桩上下节的连接,抵抗水平力和抗弯能力比较强。钻孔灌注桩另一种优势即桩径灵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适应性强。
2014 年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2016年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上海市交通建设装配式技术应用推广方案(2016年-2018年)》,大力推广全预制装配式桥梁,预制装配式技术具有构件生产标准、现场安装快速便捷、施工节能环保等优势。减少对大气环境和道路交通的影响,提升工程品质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水平。其生产手段要求:工厂化、专业化、装配化、信息化。为了顺应发展要求,在近期的上海高架桥设计中大量采用预制装配构件(见图18)。
图18 桥梁预制配装示意
目前在嘉闵高架部分路段中和S3先期实施段工程中,除桩基和承台外,其他主体构件均采用预制配装构件。上部结构采用预制的小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与以往小箱梁的设计相比,现在的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现场工作量,将复杂点在预制厂中解决,主要措施:
(1)减小小箱梁之间的湿接缝宽度到30 cm(见图19),为了减少现场钢筋焊接工作量,加快施工速度,设计引进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并利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延性好,收缩应变小的优点,有效控制裂缝宽度,增加了结构耐久性;
图19 小箱梁湿接缝示意(单位:m)
(2)在变宽段,将预制梁设计成变宽,现场施工的湿接缝仍保持30 cm。
在下部结构的设计中整体预制吊装,或根据起吊荷载的限重将盖梁和立柱构件进行合理分段或,在现场就位后再连接成整体(见图20)。
图20 盖梁吊装示意
盖梁与立柱的连接、立柱与承台的连接,设计采用套筒连接(见图21)或金属波纹管连接等连接方式(见图22)。
图21 套筒连接构造
图22 金属波纹管连接构造
并且在工程实施期间,设计配合业主和施工单位对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多项试验,为今后大规模地进行预制配装桥梁提供了重要的可靠数据。
在高架桥的不断建设和实际运营过程中,管理人员将日常养护的经验及时反馈设计,设计也依次不断在优化设计,特别在高架桥的附属结构中体现尤为明显。具体体现在:
(1)在简支梁桥的连续缝中增设止防尘、止水构造;
(2)优化防撞栏杆上伸缩缝处处理,放弃原先简单的嵌缝胶处理,采用带止水效果的风琴式或异性钢构造;
(3)桥面防水层也改进到采用纤维增强型防水层,并加强铺设前混凝土面层的清理措施;
(4)连续梁支座处的挡块也由原混凝土挡块改为轻巧实用的预制钢挡块;
(5)桥墩的排水管曾经有过外置式、内置式,目前结合排水性能、养护便捷以及景观效果,采用立柱开槽式。
这些改进虽然不涉及桥梁的安全,但是对整个城市的市容、行车的舒适、结构的耐久性、养护管理带来较大改善。
作为城市的建设者,通过不断地改进设计手段,更新设计构思,引进新材料,来优化我们的作品,让我们的作品跟上城市快速发展的节奏,让我们的作品更加人性化,不断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重庆市推进高速公路建设 年底通车里程将达3 000 km
从重庆到贵阳的渝黔高速公路重庆段,年内将启动扩能建设,这将为当地新增一条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
此次渝黔高速重庆段改扩建,总里程接近100 km,线路走向与现有的渝黔高速基本平行,但比现有的渝黔高速更宽,双向增加了两个车道。按照规划,这个扩能项目预计在2021年开通运营,可以有力地缓解渝黔高速的拥堵现状。
根据《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重庆市计划的“三环十二射多联线”总规模近5 000 km,对外出口通道达到28个。截至2016年底,重庆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2 818 km,对外省际通道出口达16个。预计到今年底,该市将新增通车4个项目184 km,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 000 km,省际出口通道达到19个。
U448.28
B
1009-7716(2017)08-0080-05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8.025
2017-04-06
王浩(1968-),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设计与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