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学强,张 鑫
(安徽师范大学 a.新闻与传播学院,b.党委宣传部,安徽 芜湖 241002)
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困境与对策
谷学强a,张 鑫b
(安徽师范大学 a.新闻与传播学院,b.党委宣传部,安徽 芜湖 241002)
数据新闻已越来越成为众多高校微信平台争相采用的新闻报道方式。微信平台具备的表现形式多元化、推送精准化等特征成为高校数据新闻发布的优先平台。通过对五所高校的微信平台进行样本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现状表现为数量上总体占比偏少、内容取材上贴近校园生活、数据来源上为学校权威部门等特征。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发展存在重数据呈现,轻人文解读、重共时分析,轻历时比较、专业人才欠缺,部门分工不合理等困境。因此,从内容制作与团队建设两个层面给予相关建议,实现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的快速、稳定、有序发展。
数据新闻;高校;微信平台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和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和延伸,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将数据作为本行业转型发展契机,在新闻领域中数据新闻的运用无疑是一大亮点和特色。数据新闻是指“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1]。高校对数据新闻的运用目前集中在微信公众号上。据清博指数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中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已超过2 000所。高校微信平台不仅已成为高校传递校园资讯、校园文化最为重要的平台之一,而且其受众群体稳定、传播内容丰富而深受广大师生追捧和喜爱,也是校园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数据新闻在高校微信平台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新媒体平台中新闻报道思路和方式的转变,还对高校的宣传思想和教育理念有较大的帮助。
1.1 表现形式多元化 微信平台上集结了多元化的编辑素材,其发布的文章可集图片、文字、语音、视频于同一版面,超链接的添加更可以让用户随时切换延展信息。正如本文所述,数据新闻本身是一种可视化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可视化即是将数据抽取出来,以视觉化的表现手法(图表、图像、视频等)对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微信平台自身可以呈现多元的符号载体,亦可借助第三方平台(如专业化的微信编辑器)将内容编排好后直接复制到微信平台。相比微博平台的碎片化内容而言,微信平台的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对于数据信息的解读更详细具体,形式更丰富、直观。
1.2 推送精准化 微信公共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其中订阅号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讯的平台。一般微信订阅号每天只有一次发布信息机会(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可以每日推送多次)。因此,运营者希望可以一次性呈现较大信息量并吸引用户阅读,在一篇文章中尽可能将单个事件分析透彻。这就解释了微信文章质量普遍较高、篇幅较长的原因。每日单次发布的推送机制使得订阅号文章到达用户终端时会有提示通知,确保信息传达到用户手上。而微博平台每日无限制的信息推送会冲淡重要信息的滞留时间,用户需要主动刷微博才可以看到滞后信息,错过重要信息几率较大。相比而言,微信平台上推送的文章精准化,被用户查看的几率较高,适合数据新闻这种深度解读的新闻信息推送。
2.1 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的内涵 目前,高校微信平台推送的包含数据的新闻有两种。其一是各种排行榜单类。该类型的数据新闻是广义上的数据新闻,即数据整合类新闻,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说明而未做加工处理。排行榜单类数据一般来源于第三方平台,高校微信平台将榜单中关于自身的部分挑选出来,重新整合后重点突出自身成就,运用权威数据证明该校在某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度,深受师生们及对该校粉丝们的喜爱,增加了他们的认同心理。如武汉大学微信平台发布的《社会影响力全国第三!国立武汉大学的2016》则是基于2016年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单整理后制作的,文章不仅从标题上突出了武汉大学在全国的社会影响力,在正文中也阐述武汉大学的排名和成就,肯定了学校及师生们作出的努力,而用户们在阅读时也会感受到一种荣誉和自豪感。其二是校园生活数据统计与分析类。该类型的数据新闻是狭义上的数据新闻,即数据原创类新闻,是对一手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后进行深度整合、挖掘及分析,运用技术手段设计、编排、加工后而可视化呈现,并插入具有学校特色的图标、logo等作为背景,做成图文并茂的图像,给人以视觉与美感之享受。按照文章对数据新闻的定义,本文研究的数据新闻特指狭义上的数据新闻。
2.2 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发展现状分析 为探究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发展的现状,本文采取了样本分析的方法。在“清博指数”(国内权威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平台)中的高校微信榜单上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共计6个月WCI指数月榜排名前10位高校中取上榜次数前五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作为样本研究对象,从样本对象6个月期间共计微信文章1 043条中严格按照本文数据新闻的定义进行人工筛选,选出数据新闻条数26条作为样本分析对象。对数据新闻的条数、选题、数据来源等进行了统计,如下表1所示。
(1)数据新闻总体占比偏少。本文样本研究对象均在国内微信平台传播指数排名前列,且为985或211名校,这些名校微信平台在内容取材、传播力度上皆对国内其他高校微信平台具有借鉴和引领作用。据笔者统计的情况来看,目前数据新闻在高校微信平台中总体占比偏少,且学校之间数量差距较大,说明数据新闻在高校微信平台中的重视程度不一,在高校微信平台中的发展有待加强。例如,浙江大学半年期间数据新闻共有14条,超过了其他四所学校之和。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校微信平台定位重点不同,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皆为工科或理科类高校,微信的内容主要以学校科研成果和排名为主,与学校积极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有较大关联,而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厦门大学皆为综合类高校,人文学科较为齐全,微信内容人文气息较为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数据新闻的制作需要耗费运营中心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一条数据新闻的制作包含了选题策划、数据采集、受众访谈、数据处理、可视化制作、深度解读等流程,每一步骤都需要运营部门内部人员协同处理,发布周期较长。因此,高校微信平台的定位及数据新闻的制作周期长决定了其总体数量占比偏少的现状。
表1 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共计6个月WCI指数月榜排名前10位高校中取上榜次数前五名高校
注:WCI指数是指微信传播指数,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及账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参考头条总阅读数、总阅读数、平均阅读数、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最大阅读数、最大点赞数、点赞率等来反应微信整体热度和公众号的发展走势。
(2)数据新闻选题内容取材贴近校园生活。选题策划是数据新闻制作的第一环节,主要包括新闻内容导向、标题拟定等,直接关系到数据新闻的吸引力和用户的关注度。从笔者统计的26篇数据新闻报道中,发现选题导向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其中,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学生生源结构大数据、图书馆阅读大数据、男生女生性别比例大数据、奖学金类大数据等为高校微信平台普遍采用的选题。这些选题均是与学生日常或热点事件相关的数据分析报道,具有贴近校园、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特点,是师生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独具学校特色和风格的数据新闻,如浙江大学的《120对!集体婚礼后天开始报名!背后的大数据告诉你哪个学院最浪漫!》,该文章主题为“集体婚礼”,是浙大校友会每年定期举办的品牌活动。在学校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浙大微信平台对往年浙大集体婚礼的参与人数、学院分布、入学年份等作了统计并绘制图表,直观形象,让用户们对活动参与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这条数据新闻不仅宣传了以学校的校庆及以校园文化为代表的品牌活动,而且还对各学院的浪漫指数作了解读,吸引了校友们围观和参与,此为一举两得。同时也是数据新闻内容取材贴近校园生活的表现。
(3)数据来源为学校相关部门。数据新闻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专业性直接关系到数据新闻的权威度、认可度及传播力度。笔者统计的26篇数据新闻中每条数据新闻中都有标注了明确的数据来源,主要来源于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就业服务中心等学校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内部数据只有学校可以调用和发布,外部人员或机构没有权限获取,第三方平台转载和使用这些数据也须标注出处和来源。因此,高校微信平台发布的数据新闻既确保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又保证了数据的原创性。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的学生生源结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等数据未被重视和开发,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可以说话,还可以根据数据走向预判事件的发展,进而对未来高校招生政策、学院就业服务、奖助措施等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数据的价值由此得到了提升。学校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具有独家性和权威性,且高校微信平台在获取学校相关数据时具有先天优势。因此,高校微信平台在数据新闻的数据收集方面具有较大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微信平台在整合学校数据资源上打通了全校部门的信息渠道,缩短了信息流通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对学校其他媒体利用好原创数据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学校各级媒体形成传播矩阵效应,促进联动发展。[2]
3.1 重数据呈现,轻人文解读 数据新闻以数据呈现为主要关注点和价值取向,但也不能忽视数据背后的人文精神取向。目前,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大部分只是在表面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与解读,部分高校数据新闻过于追求数据的视觉效果,反而违背了数据直观的首要特征,且却未对数据背后的社会背景、动因、心理和社会行为等作延伸分析和深度报道,这就促使数据新闻出现表层化的趋势。如武汉大学的《数据派|武大哪个院最爱修双学位?》(见图1),该文过于强调数据可视化呈现的酷炫效果,采用了复杂的绘图技术,需要用户耗费大量时间去读图。武大微信平台只呈现了各学院辅修双学位的数据,而未给学生们顺便普及双学位的相关知识,这是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关于学生报名双学位的动机、参与人数最多的学院为何报名人数最多、拿了双学位后学生访谈等重要的深度解读未做报道。学生在不了解双学位具体课程、社会认可度、缴费制度、考核制度的前提下阅读此文章会导致盲目跟风和随大流的行为。
3.2 重共时分析,轻历时比较 新闻报道的四大特征为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及时性(又称时效性)是决定新闻报道传播速度和新鲜度的重要因素。新闻的时效性越强,用户阅读兴趣就越大。然而,时效性和文章质量并不成正比,过于追求时效性往往会导致文章内涵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微信平台在数据新闻报道上注重就某一事件作数据收集进行共时性分析,却未考虑到对本校历年同等事件或类似事件数据的历时性解读。以厦门大学微信平台为例,其微信平台发布的《厦大图书馆2016年度数据来袭,你有拉低平均阅读量吗?》一文是对2016年度图书馆阅读大数据的数据新闻报道,于2017年初发布,是重视数据新闻报道时效性的一大体现。然而,该文章仅仅对2016年度的图书馆大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却忽视了与2015年度或之前年份图书馆大数据的纵向比较,从比较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学院学生在进步、哪些种类书籍阅读产生反差、本硕博阅读量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对数据的共时性分析有利于高校对当下形势的把握和对周边环境的认知,然而对数据的历时性的解读更有利于高校把握发展脉络、理清现状以及对未来数据发展作出预判并进行相关决策。
图1 《数据派|武大哪个院最爱修双学位?》中节选
3.3 专业人才欠缺,部门分工不合理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微信平台运营人员必须接受良好的媒介教育,具备优良的媒介素养和专业技能。目前,高校微信平台的运营团队主要是由来自于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队伍组成,宣传部老师指导运营。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学生队伍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制作数据新闻时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指导,且不同学科的背景来源往往导致数据新闻很难具备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微信平台运营中心部门分工也不合理。就笔者对五所高校的微信平台部门统计情况来看,只有浙江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设置了数据组部门,专门负责数据新闻专栏的统筹和制作,其数据新闻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于其他几所高校。而其他高校微信团队没有专门设置数据团队,其数据新闻制作由各部门合作协同完成,制作效果和时效性偏弱。
4.1 内容制作层面 高校微信平台是连接高校与师生们的桥梁,它的职责是传递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对内要做好政策、活动、与师生互动的传声筒,对外要做好校史校情的放大器。因此,高校微信平台承担了内宣和外宣的双重使命。在数据新闻内容制作上应坚持以服务师生为本的理念。针对目前数据新闻在内容上出现重数据呈现、轻人文解读;重共时分析,轻历时比较等困境。一方面,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不仅要注重数据可视化呈现,更要挖掘其背后的人文信息。诚然,数据可视化效果满足了师生们一时的视觉欲望,然而从长远角度看他们却更需要精神食粮。数据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数据表面,而是要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研判,最终对数据反映的事实进行评判,为事物的未来发展作预判和提供相关建议。另一方面,在内容制作上应转变报道思路。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制作要适应平台和用户的特殊性。高校微信平台的受众以学生和青年教师为主,较之于古板、生硬、老套的新闻报道,他们更喜欢轻松、愉快、寓教于乐式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虽然以数据分析和解读为中心,但也不能忽视娱乐性的因素。要贴近师生生活,让师生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事务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情怀。例如,可以适当地在数据新闻报道中添加一些创意表情包。既体现了高校微信平台与时俱进的风格,也展现了高校管理层和师生们平等对话、互动交流的良好风气。
4.2 团队建设层面 团队建设是高校微信平台的基础,它决定了高校微信平台的发展。应从人才、资金和管理3个方面进行改善和加强。在人才方面,首先,高校微信平台团队应招募与数据分析和新闻宣传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应重点招募具有计算机、数学、新闻、网络新媒体等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新闻报道的流程较其他专业学生更有优势。其次,应加强培养或训练骨干人才或与骨干团队合作。如团队应该集中组织学习新闻知识,学习其他高校数据新闻制作经验并进行互相交流。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可以和计算机和数学学院的数据分析中心进行合作,新闻报道可以和新闻学院的写作团队合作。在资金方面,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完善数据新闻考核量化指标。对转发评论量大、师生普遍叫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数据新闻报道给予适当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二是加大对数据新闻制作的资金投入。如购买数据分析、编辑器等软件设施和大数据分析、计算传播学、新闻写作专业相关书籍以及办公用品等硬件设施。
在管理方面,高校微信平台应完善部门设置和任务分工。一是设置数据新闻中心,专门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新闻写作。二是完善任务分工。数据新闻制作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应当积极响应,如数据新闻制作需要采编部门配合新闻采访与访谈,策划部配合提供选题策划,办公室配合人员联络等。
“高校微信平台不仅是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的重要抓手,更是打造大学“微”文化品牌、彰显大学精神的高地。”[3]数据新闻对高校微信平台的品牌建设具有极大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结合人才专业特点、围绕学生生活,才是最具新闻价值和情怀的数据新闻报道。目前,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现状为数量上总体占比偏少、内容取材上贴近校园生活、数据来源上为学校权威部门。当然,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的发展还存在重数据呈现,轻人文解读、重共时分析,轻历时比较、专业人才欠缺、部门分工不合理等困境。对此本研究提出从内容制作、团队发展两个层面上加强内容和队伍建设对策。只有重视并解决这些困境,高校微信平台数据新闻的发展才能茁长成长。
[1] 方洁,颜冬. 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新闻”:理念与实践[J]. 国际新闻界,2013(6):73-83.
[2] 谷学强.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媒体联动发展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6(12):304-305.
[3] 喻娟.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路径探究[J]. 青年记者,2016(23):102-103.
[责任编辑:刘跃平]
The Current Situation,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ata News on WeChat Platform in Institutions of High Learning
GU Xue-qianga,ZHANG Xinb
(a.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b.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ommitte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 241002,China)
Data-based news has become a popular style of news reports on WeChat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of forms and precision of distribution of WeChat make it a priority platform for data-based news.Through conducting sample analysis on fiv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eChat platforms,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ata-based news 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eChat platforms shows that data news account for a smaller part in total proportion,the content of data news comes close to campus life and the data sources are authority 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t the same time,there is still some dilemm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se of data-based news on WeChat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such as concentrating on data presentation while ignoring 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laying particular stress on synchronic analysis while overlooking diachronic elaboration,lacking of professional members and possessing unreasonable division of labor.Therefore,relevant suggestions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team building to achieve fast,st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data-based new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 learning.
data-based news; institutions of high learning; WeChat platform
2017-04-26
2017-05-04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校培育基金项目“从校史之争看我校校史研究及宣传的重要性”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XJJ141)。
谷学强(1994—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理论,媒介文化;张 鑫(1986— )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史。
G20
A
2096-2371(2017)04-006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