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
——浅谈中职文言文教学

2017-09-15 00:13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文言文中职教材

王 晓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望、闻、问、切”
——浅谈中职文言文教学

王 晓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园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历经岁月的沉淀,它记录着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 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课堂教学老套。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试图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探讨中职文言文的教学,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望闻问切 文言文 中职 语文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文化遗产的文言文,在培养学生知古鉴今,领略中华民族文化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而在教学中,繁琐的字词决定了教学方法以字词句的解释为主的串讲教学模式。“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教学内容大多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等。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多是从“及格”、“高考”、“成绩”等方面施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职文言文教学更显得举步维艰,一直处于“累”、“慢”、“闷”、“差”中,形成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越学越不想学,越教越不想教的循环中。

“望、闻、问、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同样,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望、闻、问、切”,针对“累”、“慢”、“闷”、“差”的中职语文现状,了解学生,理解学情,激活语文课堂,领悟语文教与学的乐趣,从而真正感受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一、“望”学生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谓“望”,就是“望学生”——教师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和爱好。“望”可以激活教师的教法,能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望”兴趣与爱好,与专业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篇《苏武传》,在美术专业的学生中,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场景,“脑补”画面,再由画面来针对具体的字词。而播音专业的课堂中,读是他们感兴趣的,那么就通过分段朗读领悟,来具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还要在课堂上“望”学生,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应更多的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一个面部表情,一个神态,一个动作,教师应该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望”学生还包括教师在课堂外搜集教学手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比如已经广泛运用的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微课教学等。运用多种手段,一节课一个“花样”,节节课都有新鲜感。

二、“闻”教材

文言文的教学目前仍是以教材为主,所谓“闻”,就是“闻教材”——教师应当通过不同特色的文化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开始淡化工具层面的字词、语法的繁琐教学,让他们在“听”中进一步思考,走向“问”的过程。温岭中学的刘凤岭老师对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在《文言文教学实录:案例、感悟、评析》一书中,将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按照每一篇一个话题的形式组织文言文教学。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向邹忌学习什么为展开、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教学生体验其中蕴含的情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孟子的成才观话题等等,这些话题的引入,在激发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更能让他们针对现实进行思考。“闻”教材,更多的应当注意德育的渗透。目前,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有相当部分的篇目选自史传中,比如选自《史记》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是中国传统品德的折射。因此,学语文,其实就是学历史,学文化,学品德。要让学生有“听”,“听”后有所学,教师自己就必须要对教材进行很好的解读,根据不同的要求设置重点,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融入其中。

三、“问”问题

教育教学离不开问,问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反馈。因此,“问”问题包含两个方面——教师问和学生问。教师是一个引导,因此,教师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引导作用,教师问,学生回答,巧妙设置问题,针对文本进行想象。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当循序渐进:刚开始的问题太难,学生容易望虎生畏而过早失去兴趣,而太简单又容易失去挑战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不断自问:预设的问题是否合适、延伸的问题是否恰当等。如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先抛出三个问题:列传是什么?廉颇和蔺相如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三个问题难度适中,既有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同时也能够铺开新课。其次,还应让学生问。中职学生的思路符合新一代学生心理,他们的问题也千奇百怪。比如在讲授《张衡传》时,学生问“张衡不慕当世,那他为什么要做官?”“张衡的地动仪怎么运作的?”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入,再一步一步地去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就好过于直接进行字词段落的翻译。在此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自问:为什么引导后他们会问这样的问题?“问”问题问的巧,问的妙,定会让学生走进“不亦乐乎”的语文学习中。

四、“切”反馈

切在中医中是判断医术高明与否的重要标志,所谓“切”,就是“把脉”,医生在把脉后最终定夺该配什么药。在语文教学中,把脉——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也是要总结“病因”,对症下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反馈,可以有多种样式:课堂小测;课后调查;听说能力评价;小组检查作业等等。评价主体同样可以多元化,教师在开头起着引导作用,同样,课堂的最后,教师应当总结评价,而这种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来定。比如在学习《过秦论》的时候,关于秦国灭亡的原因,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秦国自取灭亡;有的说是他国的落井下石;也有的说贾谊写作这篇文章是带有政治目的性的。面对大家的意见,教师不急于点评,而是让其他学生来点评。教师最后再根据学生的点评反馈来进行最后的总结,进一步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甚至面对学生给出的错误或者带着偏差的反馈时,也不要急于反驳或者一味的给予简单的否定,而是“将错就错”,以错误结论问前提,加以反问,让学生自己“绕过这个弯”来,教师再加以指导,使学生豁然开朗。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是语文新课程探索的体现,它再次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并不表示教师作用的减弱。“望闻问切”对教师掌控课堂、引导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都有较高的要求。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教师的水平不高,学生中也会有少数或个别的由于自己用功有了成就,但是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教师来提携,来指导,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当然,中职文言文教学,甚至是文化课教学都面临着重重困难,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教学也可以是“博大精深”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只要教师方向明确,目标清晰,不断反思总结,相信中职语文课堂定会走出“累”、“慢”、“闷”、“差”中,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1]吕淑湘.论语文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7).

[2]张金传.望闻问切的课堂妙用[J].今日教育,2005(12).

[3]阮琪.例谈语文对话教学中的“望闻问切”[J].浙江教育研究,2010(6).

[4]王勇齐.文言文教学浅说[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6).

[5]顾晓慧.在熟读中积累 在精思中感悟——新课程背景下中职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4(11).

G633.3

A

2095-3089(2017)30-0115-02

王晓(1989-)女,汉,四川,中职教师,硕士研究生,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文言文中职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