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与差异*

2017-09-15 08:12左恩玲张向葵田金来赵悦彤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敌意编码

左恩玲张向葵田金来赵悦彤

(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2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 130032)(3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长春 130024) (4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132013)

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与差异*

左恩玲1,2张向葵1,3田金来4赵悦彤1

(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2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春 130032)(3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长春 130024) (4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132013)

采用 《游戏观察量表》和 《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 (中文版)对316名3-6岁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 (抑制行为组、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和对照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 (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 (1)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 (2)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 (3)在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社会退缩,幼儿,社会信息加工,编码,反应生成。

1 引言

社会退缩 (social withdrawal)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不与他人交往、游戏,独自一个人打发时间的行为 (Rubin&Asendorp,1993)。社会退缩的操作定义是所有形式的非社交游戏,包括无所事事、观望和所有的单独游戏 (功能游戏、探索游戏、建构游戏、装扮游戏等) (Rubin,2008)。社会退缩包括抑制行为、安静退缩和活跃退缩三种亚型。抑制行为的典型表现是无所事事或旁观行为,并伴随强烈的紧张、焦虑、恐惧和尴尬等不良情绪;安静退缩的典型表现是回避社交活动,喜欢单独建构或单独探索活动,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的兴趣;活跃退缩的典型表现是喧闹、多动或攻击行为,有时还表现出频繁、夸张的独自游戏,甚至夸张、不成熟的戏剧性表演,常伴随着失落、愤怒、自卑等不良情绪 (左恩玲,2016)。社会退缩幼儿在儿童群体中的检出率较高,大约在30%-40%之间。史悦和刘俊升 (2014)参考Coplan等 (2013)提出的社会退缩儿童的划分标准,从2142名3-8年级儿童中筛查社会退缩儿童。其中,羞怯组儿童(n=331)为占总样本的 16%;社交淡漠组儿童(n=316)占总样本的15.3%;社交回避组儿童 (n= 195)占总样本的9.4%;对照组儿童 (n=1230)占总样本的59.4%。该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群体中社会退缩儿童的比例与西方样本基本相似 (Coplan, 2013),偏高1%-2%。

学界对社会退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群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儿童社会退缩逐渐成为中西方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研究者们在其概念、类型、成因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在诸多研究问题中,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当属儿童社会退缩的成因问题,这也是该领域研究中最为核心最有价值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儿童社会退缩的产生主要受内、外两大因素的影响。内因包括生理基础、气质类型、社会认知和动机倾向等;外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以往研究对儿童社会退缩外因的研究较多,而较少关注内因。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内因的研究日渐兴起,因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内因研究对于理解儿童社会退缩的深层动因和发生机制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20年来,受认知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影响,儿童社会退缩内部影响因素的探索逐渐集中在对其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上。所谓“社会认知”,是指通过研究关于社会现象的认知结构与加工来理解社会心理现象的一种概念性和经验性的途径或方法 (张文新,2000)。现代心理学通常从 “结构观”和 “过程观”两个角度来理解社会认知。 “结构观”主要从社会认知的 “组织或结构”,即个体的社会知识、制约其对社会现实的认识的范畴和原则等方面展开研究,如皮亚杰的自我中心性研究和塞尔曼的观点采择理论;而 “过程观”把社会认知假设为前后相继的一系列信息加工的环节组成的流程,关注在此流程中发生的沟通、变化以及主体加工信息的一切方式,如注意、记忆等,即社会信息加工 (池丽萍,辛自强,2004)。由此可见, “结构观”可以有效揭示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横向静态关系,而不能从纵向动态层面深入揭示其内在根源和发生机制;而 “过程观”能够有效克服这种困境,为深入开展社会认知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因此,近年来关于社会退缩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主要基于 “过程观”的视角,即研究社会退缩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国内外多项实证研究表明,社会退缩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体现在社会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上(Harrist et al.,1997;Wichmann,Coplan,&Daniels, 2004;Burgess,Wojslawowicz,Rubin,Rose-Krasnor, &Booth-LaForce,2006;于增艳,刘爱书,2001)。然而,以往研究多以学龄儿童为被试,极少关注幼儿群体,而幼儿阶段恰恰是社会退缩发生率较高的年龄,也是社会退缩干预矫治的关键年龄。例如,Lerner,Inui,Trupin和Douglas(1985)报告,3-5岁儿童行为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社会退缩。特别是女孩,那些在学前期退缩行为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儿童,11年后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的可能性是其他孩子的两倍。孙铃,陈会昌,彭晓明和陈欣银 (2005)也发现,4-7岁是儿童社会退缩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因此,探讨不同亚型社会退缩幼儿和正常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上的特点和差异,有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幼儿社会退缩的内在根源和发生机制,为有的放矢地制定幼儿社会退缩的干预方案和教育对策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 (中文版)的修订

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terview-preschool version,SIPI-P)是Ziv和Sorongon于2001年编制的专门用于评估幼儿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结构性访谈。SIPI-P是一个结合了情境和意图的系列故事访谈,其中情境包括同伴拒绝和同伴挑衅两种,意图包括敌意和非敌意两种。两种情境结合两种意图产生四个故事: (1)非敌意拒绝故事 (主角想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面团,他们没有回答,继续玩); (2)敌意拒绝故事 (主角想要和其他两个孩子一起玩积木,他们说老师只让两个孩子在积木区玩); (3)非敌意挑衅故事(一个孩子不小心把主角的牛奶杯打翻了); (4)敌意挑衅故事 (主角正在看电视,另一个孩子走过来换了频道)。SIPI-P的理论基础是Crick和Dodge(1994)提出的 “儿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从过程观的视角把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过程划分为编码、解释、目标澄清、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六个阶段。在SIPI-P中,主试采用故事画架向被试描述基本的故事场景,然后针对社会信息加工的解释、反应生成和反应评价三个阶段提出一系列问题,来考察被试在这三个加工阶段上的特点。实证研究表明,SIPI-P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 alpha系数0.76-0.87 at Time 1 and 0.74-0.88 at Time 2)和编码者一致性 (每位编码者还要编码其他两位编码者访谈中的20%,三位编码者的一致性为100%)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幼儿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有效工具。

在征得Ziv本人同意后对SIPI-P进行了修订。首先由两位心理学博士各自独立完成英文版中文翻译,形成两份初稿。初稿分歧之处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第一稿。再请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心理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各自独立将第一稿回译成英文,形成两份第二稿。为减少偏差,回译前未让大家阅读英文版访谈。比较原文和回译后的英文,对差异之处进行商讨,直至大家意见一致,形成最终测试访谈。修订后的访谈考察了被试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 (以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为指标)、解释 (以敌意归因水平为指标)、反应生成 (以反应数量和反应生成类型为指标)、反应评价 (以积极反应评价水平为指标)和行为表现(以角色扮演能力为指标)五个阶段上的特点。其次,依据修订后的访谈项目和评分标准对评估者指南进行了内容修订,使其与修订后的访谈吻合。最后,对访谈和评估者指南中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表述进行了修订,使其在词意表达、观念表达和习俗表达等方面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和语义情境。预测对60名3-6岁幼儿进行访谈,进行项目分析、专家效度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随机选取每名主试访谈样本的20%,2名主试交换被试重新访谈并填写记录表,获得评分者一致性信度。正式施测对316名3-6岁幼儿进行访谈,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随机选取每名主试访谈样本的20%,2名主试交换被试重新访谈并填写记录表,获得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两周后,在样本中随机选取100名被试进行重测,获得重测信度。研究结果表明,SIPI-P(中文版)在编码、反应数量和行为表现上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56、0.945和0.978;在编码、解释、反应数量、反应评价、行为表现和访谈总体上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80、0.713、0.799、0.846、0.899和0.826;在编码、解释、反应数量、反应评价、行为表现和访谈总体上的重测信度系数分别是 0.783、0.702、0.741、0.79、0.799和0.789。通过对该访谈进行项目分析可见,每个题项在高低分两组被试中的差异均显著(p<0.01),说明所有题项都具有理想的区分度;各个题项的校正后题总相关与R2系数均在0.3以上,所有的题目均可保留。因此,SIPI-P(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稳定而可靠的心理测量工具。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长春市1所幼儿园随机选取3-6岁幼儿316人。其中3岁组64人,4岁组108人,5岁组114人,6岁组30。男孩184人,女孩132人 (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3.2 研究工具与材料

3.2.1 游戏观察量表

游戏观察量表 (the play observation scale, POS,Rubin,2008)把儿童行为划分为游戏行为和非游戏行为两种,并把认知游戏嵌套于社会游戏中。社会游戏包括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和群体 (小组)游戏,认知游戏包括建构游戏、功能游戏、规则游戏和假想游戏;非游戏行为包括无所事事、旁观、阅读、谈话、探索、活动转换及打斗等。该量表采用时间取样的方法,以10秒为一个时段,对被试每10秒钟之内发生的主导行为 (主导行为是指在10秒钟内持续时间最长的那个行为,如果几个行为持续的时间一样长,那么主导行为取舍的顺序:群体游戏、同伴对话、平行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行为、无所事事、活动转换)编码1次。用某一行为在自由活动中出现的时段数除以编码总时段数,得到的百分比作为该行为的得分。每种行为的得分表示,在自由游戏过程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时间出现该行为。得分越高,表明该行为出现的频率越高。POS不仅能够客观地记录幼儿的各种行为,还能鉴别幼儿社会退缩的不同亚型。经多次实证检验,评分者信度在0.8-0.9之间。参照前人研究,将单独游戏 (包括单独探索游戏、单独建构游戏、单独功能游戏和单独装扮游戏)、旁观和无所事事三种行为的得分合并代表单独行为总分,用于鉴别退缩儿童和非退缩儿童;把旁观和无所事事两种行为得分合并代表抑制行为 (退缩子分数1),把单独探索和单独建构两种行为得分合并代表安静退缩行为 (退缩子分数2),把单独功能和单独装扮两种行为得分合并代表活跃退缩行为 (退缩子分数3),用于鉴别社会退缩行为的亚类型 (Coplan et al.,1994;郑淑杰,2003;孙铃等,2005;孙铃,陈会昌,郑淑杰,单玲,陈欣银,2006;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陈欣银,张萍,2013)。本研究中随机选择20%的样本由两名受过训练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分别独立编码,编码者一致性平均分为0.88。

3.2.2 游戏观察材料

游戏观察量表、摄像机、玩具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分类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每次实验采用固定的玩具。包括建构类 (积木、拼图、形状卡等)、探索类 (图书、天平、放大镜等)、功能类 (木马、球类、呼啦圈)和装扮类 (角色扮演服装、娃娃、手偶),共20个。)、区分被试的不同颜色的衣服(红、蓝、绿、黄)。

3.2.3 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 (中文版)

采用本研究修订的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中文版)。

3.3 研究程序

3.3.1 自然观察

(1)实验环境:三间规格一致,设施布置相同的教室。 (2)实验人员:每次实验8人参加,其中4人接送孩子,3人负责摄像,1人机动。预实验开始前,由研究者本人对主试进行培训,重点讲解主试职责。 (3)被试组织:参照以往研究,每次进入同一观察室的儿童须是年龄段相同性别相同熟悉度较低 (来自不同班级)的儿童。因此,本研究每次从同年级的4个班级分别带领3名性别相同的儿童,然后给来自同一班级的3名幼儿穿上同一颜色的衣服,4个班级共领出12名性别相同的幼儿。到观察室外面的等候区后,先在POS记录表上填写幼儿基本信息,然后把来自4个班级的12名幼儿分成3组,并让他们按照组别进入不同的教室进行自由游戏。 (4)观察时间:每组幼儿进行20分钟的自由游戏观察。 (5)预观察:排除本研究的被试,在幼儿园另外随机选取3、4、5、6岁幼儿各8名进行自然观察,根据观察情况对实验材料进行调整。 (6)正式观察:对本研究选取的316名幼儿进行自然观察。通过正式观察,在316名幼儿中共筛选出抑制行为幼儿34人,安静退缩幼儿36人,活跃退缩幼儿38人,对照组幼儿176人。 (7)社会退缩幼儿的筛查标准:参考前人研究 (叶平枝,冯晓霞,2007),本研究对社会退缩幼儿的筛查标准如下:

①社会退缩幼儿和非社会退缩幼儿 (对照组幼儿)的筛查标准:

A社会退缩幼儿:自然观察中单独行为总分的Z分数>0;

B非社会退缩幼儿 (对照组幼儿):自然观察中单独行为总分的Z分数<0。

②社会退缩幼儿亚型的筛查标准:

A抑制行为组:单独行为总分的Z分数>0;(无所事事分数+旁观分数)的Z分数>0.5, (单独探索分数+单独建构分数)的Z分数<0.5, (单独功能分数+单独装扮分数)的Z分数<0.5;

B安静退缩组:单独行为总分的Z分数>0;(单独探索分数+单独建构分数)的Z分数>0.5,(无所事事分数+旁观分数)的Z分数<0.5, (单独功能分数+单独装扮分数)的Z分数<0.5;

C活跃退缩组:单独行为总分的Z分数>0;(单独功能分数+单独装扮分数)的Z分数>0.5,(无所事事分数+旁观分数)的Z分数<0.5, (单独探索分数+单独建构分数)的Z分数<0.5。

3.3.2 社会信息加工访谈

采用SIPI-P(中文版),对全体被试实施个别访谈,考察抑制行为组 (IB组)、安静退缩组 (PI组)、活跃退缩组 (AI组)和对照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解释、反应数量、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五个阶段上的特点及各组之间的差异。

4 结果

4.1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在编码上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四组幼儿在非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的编码得分差异边缘显著 (p=0.054),对照组>IB组>AI组>PI组;在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的编码得分差异显著 (p<0.01),对照组>IB组>AI组>PI组;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的编码得分差异显著 (p<0.01),对照组>AI组>IB组>PI组;在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的编码得分差异显著 (p<0.01),对照组>PI组>AI组>IB组。事后多重比较(LSD法)发现,在非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得分显著高于AI组和PI组,其他组别编码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得分显著高于AI组,其他组别编码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得分显著高于AI组、IB组和PI组,其他组别编码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得分显著高于IB组,其他组别编码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见表2)。

4.2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在解释 (意图归因)、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四组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解释 (意图归因)、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差异均不显著 (见表2)。

4.3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在反应数量上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四组幼儿在非敌意拒绝和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的得分差异不显著;在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的得分差异显著 (p<0.001),对照组>AI组>IB组=PI组;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的得分差异显著 (p<0.05),对照组>AI组>PI组>IB组。事后多重比较 (LSD法)发现,在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反应数量得分显著高于IB组和PI组,其他组别反应数量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反应数量得分显著高于PI组和IB组,其他组别反应数量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见表2)。

4.4 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在反应生成类型上的差异

卡方检验表明,四组幼儿在非敌意拒绝故事中的反应类型差异显著 (p<0.05),在胜任反应上,对照组>AI组>IB组>PI组,在攻击/侵略反应上,PI组>AI组>IB组>对照组,在无能/退缩反应上,IB组>PI组>对照组>AI组;四组幼儿在非敌意挑衅故事中的反应类型差异显著 (p<0.05),在胜任反应上,PI组>对照组>IB组>AI组,在攻击/侵略反应上,IB组>PI组>AI组>对照组,在无能/退缩反应上,AI组>IB组>对照组>PI组;而在敌意拒绝故事和敌意挑衅故事中的反应类型差异不显著 (见表3)。

表2 四组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差异 (M±SD)

表3 四组幼儿在四种故事情境中的反应类型频次比较/例 (%) (χ2)

5 讨论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本研究采用游戏观察量表和社会信息加工访谈—幼儿版 (中文版)对316名3-6岁城市幼儿进行测查,以探究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 (IB组、PI组、AI组)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 (编码、解释、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的发展特点。发展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幼儿相比,社会退缩各组幼儿在编码 (所有故事情境)、反应数量 (敌意拒绝和非敌意挑衅情境)、反应类型 (非敌意拒绝和非敌意挑衅情境)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会受不同故事情境的影响;而在解释、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对照组幼儿和社会退缩各组幼儿的表现相似,没有明显差别。具体来说:在非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能力显著高于AI组和PI组。四组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在胜任反应能力上,对照组最强,AI组较强,IB组较差,PI组最差;在攻击/侵略反应能力上,PI组最强,AI组较强,IB组较差,对照组最差;在无能/退缩反应能力上,IB组最强,PI组较强,对照组较差,AI组最差。四组幼儿的解释、反应数量、积极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差异均不显著。在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能力显著高于AI组。对照组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高于IB组和PI组。四组幼儿的解释、反应类型、积极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差异均不显著。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能力显著高于AI组、IB组和PI组。对照组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高于PI组和IB组。四组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在胜任反应能力上,PI组最强,对照组较强,IB组较差,AI组最差;在攻击/侵略反应能力上,IB组最强,PI组较强,AI组较差,对照组最差;在无能/退缩反应能力上,AI组最强,IB组较强,对照组较差,PI组最差。四组幼儿的解释、积极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差异均不显著。在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对照组的编码能力显著高于IB组。四组幼儿的解释、反应数量、反应类型、积极反应生成、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差异均不显著。该结果既印证了国内外研究者(Harristetal.,1997;Wichmann etal.,2004; Burgess et al.,2006;于增艳,刘爱书,2011)关于社会退缩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部分结论,又与以往研究结果存在冲突。

在社会信息加工的编码、反应数量和反应类型上,本研究结果与Harrist等人 (1997)、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与Wichmann等人 (200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Harrist等人 (1997)曾采用聚类分析法将150名社会退缩幼儿划分为不善社交、焦虑退缩、活跃退缩和悲伤/抑郁四种类型,并探索其在社会信息加工各阶段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编码阶段,各组之间的主效应显著;事后分析表明,活跃退缩组在编码过程中错误最多,其次是焦虑退缩组,其他组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反应数量阶段,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以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班级戏剧问卷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安静退缩组、活跃退缩组、混合退缩组在反应数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活跃退缩儿童和混合退缩儿童的反应数量明显更少。在反应类型上,Wichmann等人 (2004)发现:小学4-6年级社会退缩儿童在社会反应 (攻击反应、退缩反应、亲社会反应、成人帮助反应)的选择方面,各组被试 (攻击组、退缩组和对照组)在攻击反应、退缩反应和亲社会反应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显著,在成人帮助反应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在Harrist等人 (1997)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故事情境下四组幼儿在社会信息加工各个阶段上的表现,探索不同故事情境对四组幼儿社会信息加工的影响。与Harrist等人的研究结果一样,本研究也发现了四组幼儿在编码阶段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但是这种差异都是由对照组幼儿分别与三组社会退缩幼儿之间的差异造成的;虽然安静退缩组幼儿在编码过程中的错误最多,其次是活跃退缩组,但是三组社会退缩幼儿在编码过程中的表现基本一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Harrist等人 (1997)观察了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将社会退缩幼儿划分为不善社交、焦虑退缩、活跃退缩和悲伤/抑郁四种类型;而本研究采用的是Rubin等人 (2008)年修订的游戏观察量表,通过自然观察对社会退缩儿童进行分类。社会退缩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现象,根据不同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型。其中, “害羞”型、 “沉默寡言”型、 “抑制行为”型和 “焦虑退缩”型都是以害羞和焦虑为明显特征的,可以统称为 “抑制行为”型; “不善社交”型与“安静独处”型都反映了儿童 “物体偏好”而非 “人际偏好”的倾向,可以统称为 “安静退缩”型; “同伴回避”、“活跃独处”型和 “活跃退缩”型均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可以统称为 “活跃退缩”型 (左恩玲, 2016)。因此,在社会退缩类型的划分上,本研究和Harrist等人的分类标准并不一致,极有可能存在交叉或混淆。进一步,本研究发现社会退缩幼儿与对照组幼儿在编码上的显著差异是跨情境的,这说明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较弱,且具有弥散性。不论在何种情境下,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幼儿。鉴于社会退缩领域相关研究对其类型的划分还没有达成比较一致明确的标准,现有研究多有混淆;且该领域与社会信息加工相关研究较少,现有研究并没有分情境探索;所以,无法简单比较本研究与Harrist等人 (1997)在社会退缩类型上的差异,不能深入讨论社会退缩幼儿在编码上的弥散性。本研究也发现了四组幼儿在反应数量上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与于增艳和刘爱书(20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是这种差异仅仅局限在敌意拒绝和非敌意挑衅情境中,且安静退缩和行为抑制组的反应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活跃退缩组与对照组表现相似。另外,在反应类型上,Burgess等人 (2006)的研究发现退缩儿童比控制组儿童更喜欢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发现:与对照组儿童相比,不同类型的退缩儿童 (安静退缩型、活跃退缩型和混合退缩型)会采取更多的退缩、非自信策略,活跃退缩儿童还倾向于采取攻击策略。本研究与Burgess等人(2006)与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这种显著差异仅仅局限在非敌意拒绝和非敌意挑衅两个情境。除了之前提到的社会退缩划分类型标准混淆之外,该结果还有可能受不同故事情境的影响。本研究的故事情境包括敌意拒绝、非敌意拒绝、敌意挑衅、非敌意挑衅四种。敌意拒绝是意图清晰 (故意)的同伴拒绝,非敌意拒绝是意图模糊 (无意)的同伴拒绝;敌意挑衅是意图清晰(故意)的同伴挑衅,非敌意挑衅是意图模糊 (无意)的同伴挑衅。社会退缩幼儿在意图模糊的同伴拒绝情境和意图模糊的同伴挑衅情境中的反应数量之和少于在意图清晰的同伴拒绝情境和意图清晰的同伴挑衅情境中的反应数量之和,这表明与意图清晰的情境相比,学前阶段的儿童在意图模糊情境中的反应缺乏弹性,不够灵活;且他们对他人意图的理解能力可能较差,容易造成对他人的误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比较有限造成的,学前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协调意图知识和行为后果之间的关系。这似乎提示我们,对幼儿群体而言,意图清晰情境是更适合测查其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的有效情境。

在社会信息加工的解释、反应评价和行为表现上,本研究并没有发现显著的组间差异,这与Rubin,Hymel和 Mills(1989)、Rubin(2008)、Erdley和 Asher(1996)、Harrist等 (1997)和Ladd(2006)的研究结果完全不同。这可能与幼儿独特的年龄发展特点、不同故事情境、不同社会退缩分类标准、不同研究方法和不同测量工具等都有关联。在解释阶段,Harrist等人 (1997)的研究结果显示:活跃退缩幼儿的敌意归因水平显著高于焦虑退缩幼儿和不善社交幼儿,而本研究却没有发现这一规律。区分意图和后果之间关系的能力是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TOM一般发生在学前期 (Dodge,2006)。社会退缩领域相关研究大部分被试都是儿童,Harrist等 (1997)的追踪研究也仅仅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被试年龄相对较大。本研究的对象是3-6岁幼儿,Yair等指出,幼儿敌意归因的测量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幼儿这方面的能力尚在发展发育之中,很难测量出结果。幼儿归因倾向的测量需要更复杂的方法,如内隐法(Ziv&Sorongon,2011);本研究采用的是访谈法,需要幼儿进行明确的选择,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在解释阶段的测量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在反应评价阶段,本研究与Erdley和Asher(1996)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假设的社会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和对照组幼儿报告了相似的自我效能感;与Rubin等人 (1989)、Ladd(2006)、Rubin等人(2008)的研究结果却完全不同。Rubin(1989),Rubin(2008)和Ladd(2006)的研究均表明社会退缩儿童具有较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但是他们的研究多以小学儿童为被试;而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幼儿,这可能与幼儿在自我评价的年龄发展特点有关。有研究显示,儿童早期对能力、自尊和对未来成功上的评价更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Jacobs,Lanza, Osgood,Eccles,& Wigfield,2002); Wigfield等(1997)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在一年级后对自我的认识已经表现得不那么积极、乐观了。因此,在反应评价阶段,社会退缩幼儿和对照组幼儿的区别可能并不明显,如果再等两年对同一批被试进行测量,本研究可能会得到与其他研究较为一致的结果。行为表现主要指的是幼儿的角色扮演能力,角色扮演是指幼儿在游戏中的一种以人代人的替代行为,即幼儿以游戏的动作、语言、表情去表现某一特定人物的能力 (龚柳娟,金浩,王滨,1997)。有研究表明,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角色扮演能力,并且角色扮演水平有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的趋势。小班幼儿的角色扮演大多是对成人某一行为的直观印象和直接模仿,且角色分工不够明确,对角色职责的意义不甚理解;中班幼儿的角色扮演较小班细腻,能模仿成人生活中更细致的动作,且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关系,分工较明确,对角色职责的意义也能有较深刻的理解,但角色行为仍较简单;大班幼儿的角色扮演更加逼真、细致,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观察和体验,且分工更加明确,对角色职责的意义也有更深刻的理解 (龚柳娟等, 1997)。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类型的社会退缩儿童对其所选择的反应策略进行角色扮演的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表现能力较差,与他人进行交谈时,较少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与于增艳和刘爱书 (2011)的研究结果相反,本研究并没有发现四组幼儿的行为表现能力有明显的差别。其原因可能是于增艳和刘爱书(2011)在研究中采用的被试是童年中期的儿童,童年中期儿童的行为表现能力已经发展起来,比幼儿的行为表现水平要高得多。3-6岁幼儿的行为表现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因此,我们可能很难在行为表现这一阶段明确区分社会退缩幼儿和对照组幼儿。

本研究结果发现,IB组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PI组和A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IB组幼儿的反应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PI组和A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PI组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IB组和A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PI组幼儿的反应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IB组和A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AI组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IB组和P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AI组幼儿的反应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与IB组和PI组幼儿差异均不显著。在非敌意拒绝故事情境中:在胜任反应上,AI组最多,IB组次之,PI组最少;在攻击/侵略反应上,PI组最多,AI组次之,IB组最少;在无能/退缩反应上,IB组最多,PI组次之,AI组最少。在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在胜任反应上,PI组最多, IB组次之,AI组最少;在攻击/侵略反应上,IB组最多,PI组次之,AI组最少;在无能/退缩反应上,AI组最多,IB组次之,PI组最少。

3-6岁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能力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且其在各个社会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能力发展都会依年龄、情境和社会退缩的类型有所不同。但是,由于样本数量的限制,本研究并未考察社会退缩幼儿社会信息加工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相关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统一社会退缩类型的划分标准,进一步明确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发展特点。

6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社会退缩幼儿的编码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且这一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2)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数量生成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而不同亚型退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特点体现在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 (3)在非敌意拒绝故事和非敌意挑衅故事情境中,社会退缩幼儿的反应类型生成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依反应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特征。

池丽萍,辛自强.(2004).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过程观与结构观及其整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6(1),61-68.

龚柳娟,金浩,王滨.(1997).幼儿角色游戏水平及一般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47-49.

史悦,刘俊升.(2014).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儿童人际冲突应对策略的差异: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教育生物学杂志,2(3),157-162.

孙铃,陈会昌,彭晓明,陈欣银.(2005).儿童早期到中期社交退缩行为的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1(4),19-23.

孙铃,陈会昌,郑淑杰,单玲,陈欣银.(2006).学前儿童社交退缩类型与气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5),288-290.

叶平枝,冯晓霞.(2007).社会退缩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前教育研究,(11),18-22.

于增艳,刘爱书.(2011).儿童中期社交退缩亚类型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中国健康心理学志,19(4),441-443.

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陈欣银,张萍.(2013).社交退缩与儿童的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科学,36(4),860-864.

张文新.(2000).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淑杰.(2003).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亚类型及其行为适应 (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

左恩玲.(2016).儿童社会退缩的亚型、特征与干预.长春师范大学学报,35(3),22-26.

Burgess,K.B.,Wojslawowicz,J.C.,Rubin,K.H.,Rose-Krasnor, L.,&Booth-LaForce,C.(2006).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shy/withdrawn and aggressive children: Does friendship matter?Child Development,77(2),371-383.

Coplan,R.J.,Rubin,K.H.,Fox,N.A.,et al.(1994).Being alone,playing alone,and acting alone:Distinguishing amongreticence and passive and active solitude in young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65,129-137.

Coplan,R.J.,Rose-Krasnor,L.,Weeks,M.,Kingsbury,A, Kingsbury,M.,etal.(2013).Alone isa crowd:Social motivations,social withdrawal,and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in later childhoo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9(5):861-875.

Crick,N.R.,&Dodge,K.A.(1994).A review and reformulation of social-information-processing mechanisms in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Psychological Bulletin,115,74-101.

Dodge,K.A.(2006).Transitionalscience in action:Hostile attributional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problems.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8,791-814.

Erdley,C.A.,&Asher,S.R.(1996).Children′s social goals and self-efficacy perceptions as influ ences on their responses to ambiguous provocation.Child Development,67(4),1329-1344.

Harrist,A.W.,Zaia,A.F.,Bates,J.E.,Dodge,K.A.,&Pettit,G.S.. (1997).Subtypes of social withdrawal ofearlychildhood: Sociometric status and social cognitive differences across four years.Child Development,68(2),278-294.

Jacobs,J.E.,Lanza,S.,Osgood,D.W.,& Eccles,J.S.,& Wigfield,A.(2002).Changes in children′s self-competence and values:Gender and domain differences across grades one through twelve.Child Development,73(2),509-527.

Ladd,G.W.(2006).Peer rejection,aggressive or withdrawn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from ages 5 to 12:An examination of four predictive models.Child Development,77,822-846.

Lerner,J.A.,Inui,T.S.,Trupin,E.W.,Douglas,E.(1985).Preschool behavior can predict future psychiatric disord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Psychiatry,24,42-48.

Rubin,K.H.The Play Observation Scale(Revised 2008)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Rubin,K.H.,& Asendorpf,J.(1993).Socialwithdrawal, inhibition, and shyness in childhood: Conceptual and definitional issues.In:K.H.Rubin,&J.B.Asendorpf(Eds). Social withdrawal.Inhibition.and shyness in childhood(pp.3-17).Hillsdale.NJ.Erlbaum.

Rubin,K.H.,Hymel,S.,&Mills,R.S.L.(1989).Sociability and social withdrawal in childhood:Stability and outcomes.Journal of Personality,57,237-255.

Wichmann,C.R.,Coplan,J.,&Daniels,T.(2004).The social cognitions of socially withdrawn children.Social Development, 13(3),377-392.

Wigfield,A.,Harold,R.D.,Freedman-Doan,C.,Eccles,J.S., Yoon,K.S.,Arbreton,A.J.,&Blumenfeld,P.C.(1997). Change in children′s competence beliefs in subjectivetask values across the elementary school years:A 3-year stud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9,451-469.

Ziv,Y.,&Sorongon,A.(2011).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Relations to sociodemographic risk and problem behavi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109,412-429.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in Four Story Situations

Zuo Enling1,2,Zhang Xiangkui1,3,Tian Jinlai4,Zhao Yuetong1
(1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Faculty of Psychology,Changchun 130024;2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Faculty of Education,Changchun 130032;3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Changchun 130024;4 Beihua University,Faculty of Education, Jinlin 132013)

316 children aged 3-6 years ol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The Play Observation Scale(POS) (Revised 2008)and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terview-preschool version(Chinese version)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at each stage(encoding of cues,interpretation of cues,response access or construction,response decision and behavioral enactment)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subtypes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Inhibitory Behavior,Passive Isolation and Active Isola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show:1)The coding ability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subgroups,and this trait is consistent across situations;2)The ability of response number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subgroups,this feature is in the context of hostile rejection and non-hostile provocation;3)In the context of non-hostile rejection and non-hostile provocation,the ability of response type of social withdrawal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nd this difference varies depending on response type.

social withdrawal,preschool children,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encoding,response access or construction.

B844.1

2016-8-18

长春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 (长师大社科合字 [2015第001号])、奕阳教育研究院青年学者学术研究资助项目 (SEIQXZ-2015-002)。

张向葵,E-mail:zhangxiangkui@126.com。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敌意编码
生活中的编码
青少年外显、内隐攻击倾向与敌意归因偏差关系研究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短暂相逢?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跟踪导练(二)(6)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