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梅
熊庆华,细雨中呐喊
□冯梅
6岁开始画画,没有接受过任何科班教育的他,靠着坚韧不拔的自学和顽强的毅力,摒弃外界所有的诱惑和干扰,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勤奋地开垦。他,就是被媒体称为“乡村毕加索”“中国梵高”的农民画家熊庆华。
在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永长河村四组的公路边,熊庆华新盖起的一栋名叫“涤渡”的青瓦红砖的欧式建筑格外显眼,像极了西方童话里的小屋。从2015年年初自己设计,到交付图纸请当地泥瓦匠施工,再亲手修补各个细节,熊庆华说这个建筑从没有停止修建。“我要考虑到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所以自己随时动手。”
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甚至鲜少参加亲朋的聚会,熊庆华沉浸在绘画世界中,一直骄傲地存在着。曾经有段时间,他为生计所迫外出做小工,可是一天下来,浑身累得像散了架,根本无暇兼顾画画。“我的时间紧迫感很强,要抓紧有效的时间去更努力地追赶别人。”2007年开始,他选择了在周边的村子送牛奶,两年多后,他干脆辞职在家潜心创作。
成家生子后,光靠几亩农田,熊庆华实在难以养家。2004年和2006年,他在妻子的多次要求下曾两度南下打工。可是一成不变的流水线作业让他极度压抑,他认为人活着应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不得已之下,他仗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去了深圳大芬村,可是呆了一段时间,他深感绝望,再度回到家乡。
这次,熊庆华强烈感受到一种无望和沮丧,把自己关在阴暗的画室里面,通宵达旦地进行艺术创作。外界的所有质疑、压力、嘲讽、委屈统统被他隔绝开来,他以更激烈的方式反击、报复、抗拒,将自己内心喷薄的情感悉数挥洒在三尺画布上。他的坚持,犹如在细雨中呐喊。
2009年春节,熊庆华见到了阔别17年的同窗雷才兵。这位胸中同样充盈着画家梦想的城市弄潮儿一走进熊庆华的画室,“突然感到浑身颤栗和激动,太震撼了!”捕鱼、掏鸟窝、偷西瓜、老鹰捉小鸡……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农村生活场景,让观者挪不开目光,雷才兵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了熊庆华的十几幅心血力作并迅速上传到网络论坛上,一下子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的目光,有人开始慕名前来买画……熊庆华拮据的日子渐渐好转起来,不再为购买颜料和画布发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熊庆华在人群中孤傲地存在,他一度被身边的环境所不理解,时间久了,连他也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上小学时,他是大人们眼中的好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生来就是一个和世界作对的人,总喜欢和人对着干。小学时有几篇作文被老师夸奖,他就做起了文学梦;上初中后,他雄心勃勃地做起了画家梦,可是梦里的景象如何,他从未清晰地遇见过。但他发现自己开始静下心来,发自内心地对这件事情产生了一份难以自拔的迷恋和狂热,那些画笔、颜料、造型、构图,是如此吸引他,让他可以放下所有去追寻探究,甚至付出无比昂贵的代价。
上初中后,熊庆华某天心血来潮画了一棵树,得到美术老师的夸赞。没想到这次夸赞改变了熊庆华一生的轨迹,此后,他痴迷般地爱上了画画,常常躲在课桌底下不断地涂抹、临摹。他下定决心:我要自学画画,成为一名画家!
理想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却很艰难。好在家境还算不错,父母没有过于勉强儿子,熊庆华便心安理得地赋闲在家,尝试用泥巴、泥塑做各种小玩偶。
熊庆华的选择在身边人看来是不务正业、没出息。他在农忙时节帮家里插秧、下鱼苗,平常则在家里的杂物间画画。墙上贴着年画,桌子上有淘来的小人书,一点一点地临摹。攒了点钱,他就骑着一辆破单车,来回颠簸八十多里路到市里的书店买绘画专业书。想买的太多,钱又不够,他就在书店蹲着看书,直到打烊。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在这期间,熊庆华从最初临摹中国画转为疯狂迷恋上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只因偶然看见了那幅惊为天人的《学生》,此后又转到油画创作上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反正是模仿,从头再来也无所谓。”
数年后,南下打工的热潮迅速席卷了熊庆华所在的村子,身边的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当上了服装厂的小老板,开上了豪车,在大城市里买房安家。熊庆华觉得自己和他们不太一样,他尤其怀念从前的时光。在那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里,他悄悄地把已经消逝的童年用油画布固定起来,放风筝、踩高跷……那些玩耍的孩子肢体动作灵动欢快,造型夸张,色彩明丽,透露出单纯饱满的热情。
“我就是喜欢画画,做艺术是出于人的本能。”2010年后,熊庆华的物质生活渐渐有所改观,有人不远千里找上门来买画,著名演员张国立父子就收藏了他的四幅画作。
熊庆华代表作《法拉利》
2010年12月,熊庆华建立了名为“天空漫步者”的博客,慢慢学习上网,并在热心网友的鼓励下开始学习摄影。他还改装了一辆摩托车,时常骑着摩托车、背上相机到乡间的田野上采风。农忙时,他会拍摄一些生动鲜活的照片回家,晚上临睡前在脑海里仔细构思、临摹,思考如何将其更好地呈现在画布上。在不懂的世界里追寻精神世界的富有,熊庆华还与众不同地玩起了无人机,在乡下,这可是新鲜的玩意,他陶醉其中,津津乐道。
熊庆华说自己是一个情绪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他总是在否定自己的撕扯中压抑地生活。他种过一棵樟树,从小苗到两米高的树秧,一直静心照料,最后却被修路的人给挖了。他再也忍不住,找到挖树的人打了一架,结果输了,这是他能回忆起的最疯狂的一件事。
2016年年底,凤凰卫视《冷暖人生》采访熊庆华的视频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一时间,他成为十里八乡的风云人物,拜访者络绎不绝,但他依然保持着淳朴淡然的待人作风。附近的乡邻们都很诧异,这个人平日怪怪的,话也很少,怎么就突然画出了名堂?
数年时间过去,如今的熊庆华已经得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可,北京一家艺术机构主动与他签约。迄今为止,他已经在北京举办了三次画展,其中在798艺术区推出个人画展“永生的乡村”,单幅作品的价格超过6万元。
“我认为自己能够出头完全是个奇迹。这跟个人的奋斗、勤奋和运气都有关。我只求名不求利,要让人记住我的画,记住我是个独特的画家。”在“涤渡”对面,有熊庆华和家人居住的祖屋。面对每一位前来拜访的客人,他都会带大家去祖屋里转转。大门上,有他用甲骨文体书写的对联。堂屋的墙壁上,挂着他十多年前装裱的绘画作品,还有女儿出生后的照片墙。二楼的卧室里,挂着他画的妻子的结婚画像……每一处,都显示出这是一间不一样的屋子,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一个骨子里流淌着艺术追求的画家对生活狂热的热爱和追求。熊庆华说,他会一直守在这里,守住他的家,守护他的精神家园。
回首来时路,熊庆华已经看淡:“就像翻书,那段日子总是会告别。”对于现状,他非常满足:“只要不再为颜料发愁就很好了,就像开上豪车的感觉,太畅快了。”
人来世上一辈子,总得追求一种高等的生活。“什么是高等生活?能满足自己心灵需求的生活,物质上吃饱穿暖也就够了。我画着流逝的过去,觉得比现在目睹的世界更加现实。”熊庆华自问自答。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家英宏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