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马浩
内部创业可先做增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 马浩
企业内部创业的准则是温和、低调和循序渐进,不要直接替代或边缘化现有的常态和秩序。
企业内部创业,是指依托和利用现有的企业和组织去创立新生的业务,从而促进现有企业发展。
企业对内部创业的重视与鼓励,是一个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法宝,开发微信业务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便是典型案例。张小龙领导的研发团队,开拓了相对独立于传统QQ用户群的新业务前景,使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暂占先机。
所有创业者大概都具有一些共通的特点,他们有梦想、富激情、敢担当、能折腾,企业内创业者也不例外。他们虽然身处现有企业的藩篱窠臼之内,但仍然难掩凌云壮志与躁动雄心。
不过,与独立新创企业不同,现有企业内的组织惯性和守旧势力,可能会对挑战组织常规的创新之举构成阻力。我想重点谈一谈内部创业者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
首先,选择“温和”的领域,尽量不与企业主营业务发生冲突。一般而言,企业很难接受否定自我的创业举措,这是一种组织常态。因此,创业者应着眼于独辟蹊径,尽量不与现有主营业务发生直接冲突,不挑战现有组织的核心区域,而是尽力对主营业务进行服务和补充。
即使间接地挑战现有组织核心,也要通过内部协调进行打造和包装,减少创业举措的对抗性和威胁性,争取赢得现有组织的理解和认同。
iPhone的推出就并未直接挑战苹果主营的电脑业务,其总体设计、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是在既有的iPod等系列产品基础上开发形成的。反观柯达公司,其数码成像技术的发明,则可能直接威胁其传统胶片业务的“霸主”地位,抹杀其昔日荣光,这才导致柯达左右踌躇、裹足不前,最终错失良机,不得不申请破产瘦身。
其次,内部创业时要注意低调。任何正规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主要目的是保持组织日常运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不利于鼓励和支持创新。为避免或减少对现有组织的对抗性和威胁性,员工在企业内创业需要低调,以免招来企业内部或竞争对手不必要的注意。
当然,很多情况下,创业举措也需要明暗并重。在低调动作和隐蔽慎行的前提下,在适当人群中和级别内提醒大家创新举措的存在,并及时通报其进展和成就,从而进一步争取必要的资源,巩固创业举措的合法性。
上世纪80年代,东芝笔记本电脑开发团队,在公司高层数次决定放弃开发该业务的情形下,仍暗中坚持、不断改进设计。1986年,东芝将笔记本电脑推向市场,一时引领潮流,获得成功,也改变了公司高层的看法。
再次,内部创业要追求渐入佳境,不去贪图“毕其功于一役”的爽快大手笔。IBM从PC制造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从而在短期内实现的,而是个新旧较量、意识觉醒、逐渐推进的过程。
总之,蕴含在以上准则背后的核心意图,是强调做增量,不去直接地替代或边缘化现有常态和秩序。这也许是所有变革和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