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入到融合: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17-09-14 14:54张诗晗吴祖峰洪磊王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融合信息

张诗晗 吴祖峰 洪磊 王猛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已经能够认识到新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融入”已经不能满足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存在搭平台,铺摊子,忽视了内涵建设;内容单一,生搬硬套,没有抓住新媒体的规律,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等问题。为此,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亟需从“融入”走向“融合”,即观念融合,媒介融合,内容融合,队伍融合和管理融合。

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校园文化是培养、激励、教育大学生的重要平台,是大学核心精神的直接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应然选择。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入”困境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二者的根本差异体现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的交互作用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的互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而新媒体的互动性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源泉。现阶段,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新媒体更多的集中于各类手机客户端,如微博、微信、各类网站等。新媒体信息来源广、手段多样、实效性强、互动性强的特征决定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流行与应用。

在社会学中,“融入”是一个单向的概念,是“融合”的初级阶段,它强调个体或群体在经济行为文化和观念上融入到主流社会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新媒体上,则体现在将教育内容单纯地通过新媒体表现出来,或将教育阵地生硬的搬到新媒体上等。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确实也产生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也愈发多样,简单的“融入”已经不能满足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规律与需求,二者之间的问题愈发突出。

1.搭平台,铺摊子,忽视了内涵建设。这是目前我国高校将新媒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典型表现。新媒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之一,高校必将大力发展并应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的反应新媒体的发展需求,但高校将新媒体单方面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主体阵地,很容易陷入“扩张”的怪圈。只停留在简单的复制阶段,没有形成自身的发展模式。特别是高校会将将新媒体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起各种终端设备,但是一是“盛极一时”,缺乏维护,二是没有抓紧技术革新,三是更新换代慢,许多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了摆设。电子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发展迅速,如果总是跟着学生的脚步转移阵地,一直在追赶,而非引领,那么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无从谈起。2.内容单一,生搬硬套,没有抓住新媒体的规律,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这是将校园文化建设单一融入新媒体的典型表现。大学文化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从集体到个体的建设主体,从现实社会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大学的核心价值不断的被冲击,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断被削弱。同时,由于对新媒体规律的把握不到位,简单的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复制到新媒体上,如只是承担了活动通知、新闻报道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学生对学校的新媒体愈发失去关注度,那就更谈不上引导和教育。

3.缺规则,少管理,舆论引导和不良信息监控不到位。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传播形式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大众传播分为两个层级,一是传统媒体将信息传给意见领袖,二是意见领袖将信息再传给大众。新媒体信息来源复杂,内容丰富,传播主体多样,给学生带来了四面八方的信息,鱼龙混杂,而学生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信息鉴别能力,但又愿意积极地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使得学生非常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袭。新媒体多为“点对点”的传播,这给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同时,许多高校虽然制定了新媒体建设相关规定,但一是新媒体的发展极快,规则和制度的修改和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执行力差,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在舆论引导和信息监控方面处于劣势。

4.多思政,少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多为辅导员和相关行政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和相关行政人员,一方面,自己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团队进行新媒体建设,而专业教师参与的非常有限。同时,由于辅导员和相关行政人员日常事务繁杂,想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新媒体建设中存在一定困难。同时在运用新媒体,采用新技术,接受新信息等方面,教师群体的敏感度、接受度都不能与大学生同日而语,这就导致难以全面的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育和引导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相关培训不到位,使得相关人员在思想和技术水平上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从融入到融合,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目前,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到新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新媒体的形式、内容、手段等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验,问题也愈发突显,可以说,单方面的“融入”已经完成,如何真正地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亟需走向“融合”。

1.观念融合。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也可以是传播者,教师若还是故步自封,停留在原有的教育情境里,是肯定不符合发展趋势的。但传统的教育并非一无是处,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政治素质和倾向性,在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上,目标也非常明确。教育者不应简单的转变观念,而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即教师不一昧的迎合和追赶,而是在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等核心领域掌握话语权,加强核心价值教育实现大学文化的意义方面,主动出击,放眼长远,接受变化,以宽容的、开放的态度对待新媒体,教师能够在学习者和教育者两个身份间切换,把握大势,成为主体。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地学习新媒体的相关知识,运用新媒体途径,使用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避免空洞地说教与灌输,积极利用新媒体,重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总体来说,新媒体时代,教师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導,而学生是主体。

2.媒介融合。在“搭平台、铺摊子”过程中,高校已经搭建了许多新媒体平台,但是各个平台自说自话,“各自为政”,虽然都没有偏离主旋律,但是很难成为“大气候”。为此,高校各个新媒体应该实现有机整合,特别是在特殊事件的舆论导向上,高校各新媒体平台更应该共发声,给学生们传递主流思想和正确的信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搭建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平台,如电子科技大学就研发了“面聊”APP,打造发布校园信息和加强师生沟通的一体化平台,学生在面聊上可以实现学习和生活的信息查询、发布,也可以通过“面聊”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效应。

3.内容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具优势,传统媒體具有信息正确性、权威性的特点,新媒体在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丰富性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实现有机融合,实现正确、权威信息的快速传播,抢占信息传递主阵地,实现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同时,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性,选好主题,用学生的语言和视角,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现联动并进,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就将党课开到了新媒体平台上,他们通过拍摄“老红军眼中的长征精神”等视频,开展相关访谈,并用“沙画”的形式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高,形式新,“微党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队伍融合。新媒体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绝对不只是辅导员或者相关行政人员的事情,而是所有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所有教职员工的职责。一方面,要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的新媒体工作团队,不仅能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还能够通过运用新技术,实现思想引领。另一方面,要通过组建专业教师新媒体工作团队,使专业教师“兼职”到新媒体的建设中来,打造名师名篇,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性,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建立学生团队,不仅可以更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也可以使大学生本身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更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骨干,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5.管理融合。规范合理的制度是新媒体下校园文化发展的保证,要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和制度,使校园文化建设有序进行,在遇到新形势、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原则,把握局势。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对新媒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准备的把控与指导,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做到及时修改与更正,使相关制度永远切合实际并起到引领作用。高校要做好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布局,开展有组织的活动,各媒体能够同频共振。同时,高校更应该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对新形势、新问题进行研究,引领社会潮流,从而在实质上加强新媒体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马丽慧.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

[2]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

[3]梁波.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J].甘肃行政学院学学报,201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融合信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