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云
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犯有“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毛病,因而学法指导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需探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兴趣途径对策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科学的方法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施教之法,贵在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保持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听、敢说、多读、乐写的习惯,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正确地记忆、思维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完成某些任务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所学语文知识还有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采取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1.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尝试着去做
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点、提示,明确具体要求,提出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那样尝试着去做,并结合学习实际进行多次反复的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慢慢体会、逐步掌握,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便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如指导学生阅读教学课文时,教师就要十分注意教给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学会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要求学生从课题、内容中把握学习的中心;通过边读、边思、边写、边画,把握课文的层次、重点和难点;使学生知道读文章时要按三步进行:读通课文——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运用工具书扫清理解课文的障碍;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落熟读精思,加深理解文章内容;研读写法,进行写练——按照课后作业进行写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就能达到“悟”学法的目的。
2.揭示规律性的知识,传递学法
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设坡度,分阶段地对所教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合理简明地揭示出带规律性的知识,最终达到向学生传递学法的目的。例如,在识字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按一定的程序掌握字的音、形、义。其方法是:一看,二读,三解。“一看”指看清字形,明确生字是什么基本字加什么部首(以形声字为例);“二读”指读准字音,字音与方言语音不同的字要反复读,多音字对比读,很少接触的词语强读;“三解”指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分析字形,理解字义,逐步达到“据形解义,据义记形,据形猜音”。如学“袍”字,引导学生分析为:基本字“包”加“衤”念“袍”,“袍子”的“袍”。这是一个左旁标义右旁标音的字,“衤”是说这个字与衣服有关,“包”起到标音的作用。分析时让每一个学生动口,全班学生集中精力听,想他分析是否正确,长期这样训练,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掌握形声字的技能,即由对字形的分析揣测字义;由对字义的理解认识构字规律;由一个形声字的读音学习一组形声字的读音。(如袍—泡—炮—跑),进而透彻地理解字义,减少错用同音字的规律。不仅形声字可以这样教,会意字、象形字和指示字也可以根据其构字规律,教给学生音、形、义紧密结合的识字方法。
3.教会学生梳理知识以便于记忆和运用
读书读到由厚变薄才能学会读书,学生平时从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为了便于学生掌握要定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或编成故事、歌谣,或编成提纲,或列成表格,或分类整理,弄清知识的脉络,抓住要点留取精华,便于记忆和运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会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复韵母ui、iu时,教师可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听说讲故事,兴趣来了,情绪高了,教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组织教学:“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叫小ui。小“iu”,他俩是一对双胞胎的弟兄,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他们的妈妈有时候也很难分辨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同学们仔细看看,小ui和小iu哪些地方相同,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他俩的名字?”这时,学生看得认真,思维活跃,学生会很快找到,相同点在于二者都由i、u两个单韵母构成,不同的地方是“ui”i在后,“iu”i在前,然后引导学生编歌诀:“分清ui、iu并不难,“iu”i前边走,“ui”i跟后边。”
4.借助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的联系
教学计划开设的各学科共同以培养将来成为合格公民的基本素质为目标,优化各科教学,又优化各科之间的联系,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尤其要重视加强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实现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内容上的互补,方法上的优化。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在低年级让学生绘画写作文,有的教师让学生听音乐写想象作文,更有教师要求把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方法用文字写下来,介绍给大家看……其实,在各科教学中都有语言书面(或口头)表达的需要,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我们同样可以科学移植,如数学的“尝试”教学法,社会与科学的“实验演示法”,音乐的“小品表演法”,美术的“素描法”等。
三、提高学习指导效果的对策。
1.实践学法中不断总结学法
要立足于“学习指导”来进行学法指导的实践,把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法指导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和运用学法,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童话、寓言、故事,及写景、状物类课文,可以通过游戏、演唱、观察等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和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
2.着眼于高效又舍得花“慢工”
掌握学法,终身受用。但终身受用的技能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要经过长期磨练。要着眼于高效又舍得花“慢工”。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學生,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进一步要求从事情经过的记叙中,抓住主要的句子,分别从表述动作、听觉、视觉、感觉、思维和言语行为等方面加以理解。从而了解记叙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行为记叙句的表述功能。因为记叙文主要是写“人做事”(或“拟人做事”),“人做事”的经过不外乎是通过六种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方式进行。六种行为方式转换到书面表述,就是六种行为记叙句。学习在于积累,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开窍、顿悟的一天。
3.语言的学习不能总在一个层面上重复
有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的,条理很清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设计表格(表格内容栏可以有引例,也可以没有引例),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如《鸟的天堂》《火烧云》等课文。表填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提示学生找寻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如预习《长城》《颐和园》等课文,可让学生找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提示学生以简笔画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作比较直观的图解,以解剖其纵横联系,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综上所述,学法指导是一种“结果、过程并重”的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与学并重”的优化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多途径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在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李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商务印书馆,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