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凭借知识和能力,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知识能力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新思维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先让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用“割补”“平移”的方法轉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根据转化前后两个图形的关系,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后,根据知识迁移,让学生动手操作去画、去剪、去拼,最后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找出好些新方法。
二、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精神力量要得以显现,个性独特性要得以外化,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
1.开放课堂教学活动,营造课堂氛围
开放课堂教学活动,就是要在课堂活动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要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独立自学思考的机会,要给予竞争的机会,要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每个小组提供圆的物体(布的、纸的、硬纸板的、金属的等不同质地)和线、
剪子、直尺等材料,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测量出各个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操作,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并保证了人人动手、动脑,同时通过协作,产生了不同的、甚至是一些新颖、独特的测量方法。课堂活动的开放,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编拟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
人们在解决开放题时,由于遇到多种答案,因此会比较自觉地产生一种探索的心理。开放题的这种探索性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土壤,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座米?”“写出一个比例,使它的两个内项的积是12。”“把含盐率为10%的盐水100千克,变成含盐率为20%的盐水,怎么办?”“()/( )+( )/( )=11/12”等,还可以通过补充问题、条件,根据材料自编题,或放宽题目的限制条件,或扩大题目条件的选择范围,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设计不同形式的开放题,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3.鼓励差异的思维方式,变现发散思维
每位学生的差异性思维活动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一种发散性思维。差异性思维是对既有的传统的方式的否定,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个体对新颖性和多样性的追求。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一位学生针对计算法则中把除数变成整数后再除这种观点提出自己独特见解:“也可以把被除数变成整数,再移动除数小数点位置,也能计算。”再例如:“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5天完成,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两队合做2天后,由甲队单独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这道工程应用题,大部分同学的思路是“先求两队合作2天完成总工程量的(1/5+1/6)×2,再求剩下的工程量是1-(1/5+1/6)×2,最后求剩下的甲单独做需要的时间是[1-(1/5+1/6×2]÷1/5=4/3(天)。”这种思路是常用的,也是大多数同学优先考虑的,而有的同学却用不同的思路去考虑:“假设两队合作时,乙队2天所做的由甲队来做,甲队需要多少时间?即(5/6×2)天,则两队合作的都由甲队独做需要(2+5/6×2)天,那么剩下的甲独做需要5-(2+5/6×2)=4/3(天)。”这种通过假设、转化的求异思维,体现了创新的意识,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鼓励,引导学生求异,放手让学生尝试,能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如“用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硬纸片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形体无盖盒子(粘贴处及纸片厚度不计),容积越大越好,你怎样设计?”学生经过思考、探索、实践,设计出不同方案。又如,学习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后,让学生观察繁华路段的人、车流量,思考应如何设立信号灯,或修天桥或修地下通道?向市政建设部门提建议。这样,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激发了兴趣,体验了实践,从而使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图片、录像、演示实验、表演操作、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积极思索,经过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实践,实现创新。
四、重视直觉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之一是直觉思维。直觉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爱因斯坦曾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直觉思维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的知识结构为背景。因此,教学中还可以经常进行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
总之,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从而激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学生的实践活动实现创新意识。endprint